高三逍遥游复习2016讲义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33948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逍遥游复习2016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三逍遥游复习2016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三逍遥游复习2016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三逍遥游复习2016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三逍遥游复习2016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逍遥游复习2016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逍遥游复习2016讲义(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逍 遥 游 (庄子),一、关于庄子及其作品,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33篇。,听课文朗读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蜩蝉 舂粮 蟪蛄 大椿 斥鴳 泠然 万仞 蓬蒿,tio chng hu g chn ch yn lng rn ho,北冥 鲲

2、鹏 抟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决起,mng kn tun x o ji xu,四-1、疏通课文意思(1-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名,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指出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

3、犹豫之计 名义,名称、名字,命名、起名,声名,(1-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大海。齐谐是记载怪异的. 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理解: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做比较,表明世间万物皆有所待。,(1-3):,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

4、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本来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的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丹:红色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朱:大红色。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

5、,路有冻死骨”。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 素:白色。沈复童趣:“又留蚊于素帐中”。郦道元三峡:“则素湍绿谭,回清倒影”。,赤:红色。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赭:土红色。徐霞客游记:“石色赭黄”。 缥:青白色。吴均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苍:深蓝色。 黛:青黑色。楚辞大招:“:粉白黛黑”。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绛:深红色。姚鼐登泰山记:“绛皓驳色。 皓:白色。同上。,(1-3):,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

6、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方飞。 理解: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如? 翻译: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到郊外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

7、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1-4):,理解: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蝉、学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样。蜩与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南飞,实在可笑。,四-1、梳理脉络,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8、。,万物都有所待 都没有绝对自由,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小智慧不了解大智慧,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见了太阳就死的“朝菌”,不知道一月的时间变化;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边有冥灵这种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远古时

9、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寿命长的)。可是彭祖如今独自以长寿闻名于世,一般人与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 实词:知,通”智“,智慧 虚词:1.奚,什么 2.以,凭借 句式: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 翻译:凭什么知道他是这样的呢? 虚词,1.以,介词,把,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汤问政于棘这种情况。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深海,那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那里边有一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

10、么长,它的名字叫作鲲。有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像泰山,双翅展开像天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 将要到南海去。 实词:1.是已,相当于是也。 是,指代代词,这样 ; 已,语气词。 2.发,古义:草木 , 今义:头发 虚词:1.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2.然后,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承接 3.且,副词,将要,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斥鴳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呢?我飞腾起来,不过十几尺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

11、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 句式:1.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翻译:他将要到哪里去呢? 2. 翱翔蓬蒿之间。 省略句 翱翔(于)蓬篙之间 实词:辩,通“辨”,区别,区分 这里引用汤询问棘的一段话,是再次对前文谈到的“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区别的印证。在篇章上,与第一段照应。,四-2、归纳第二段段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 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 大小之辩 彭祖众人 鹏鸟斥鴳 段意归纳: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

12、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位,品行顺合一方百姓、道德符合君主心意、能力足使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其实也是这样的。但是宋荣子尚且嗤笑这四种人。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受到鼓励;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但他也并不因此更加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表现与外物的分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没有急迫追求什么。即使这样,还是有不曾树立起来的东西。 实词:1.知,通“智”,才智 2.而,通“能”,才能 虚词:1、虽然,古义

13、,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 实词:树,名词作动词,树立,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有,通“又”,上古往往在两个数字之间加“有”字。 2.反,通“返” 3.若夫:至于 4.正:本性 5.辩,通“变”,变化 句子:彼且恶乎待哉? 恶,疑问代词,何,为什么 翻译:他还要依赖什么呢? 实词:无功古义,不求有功;今义,没有功劳,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

14、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以世俗之见自视 以出类拔萃自居 (蜩、学鸠、斥鴳),宋荣子 列 子,淡泊名利、犹有未树 超脱于世、犹有所待 (大鹏),未达逍遥之境,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如何做到“逍遥游”?,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文章的论证思路,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世人亦“有

15、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什么才是“逍遥游”,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顺应万物本性、超越了一切现实困境、融合了物我,无所依赖、安宁恬静、悠然自在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逍遥游,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通假字,(1)三飡而反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辩 (4)而征一国者 (5)旬有五日 (6)御六气之辩,1)“飡”同“餐” “反”通“返” (2)“知”通“智” (3)辩”通“辨” (4)“而”通“耐” (5)“有”通“又” (6)“辩

16、”通“变”,特殊句式,奚以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一词多义,()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训俭示康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 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记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标记、做标记,()名,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指出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名义,名称、名字,命名、起名,声名,()图,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促织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 谋取、设法对付,图谋/计划,地图,谋划、筹划,图画,()置,覆杯水于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