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二语文下册 周末作业(十一) 新人教版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531269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初二语文下册 周末作业(十一)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年初二语文下册 周末作业(十一)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年初二语文下册 周末作业(十一)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年初二语文下册 周末作业(十一)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年初二语文下册 周末作业(十一)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初二语文下册 周末作业(十一)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初二语文下册 周末作业(十一) 新人教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基础,周末作业(十一),一、基础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清晨入古寺,_。 (2)_,潭影空人心。 (3)浮云游子意,_。 挥手自兹去,_。,基础,初日照高林,山光悦鸟性,落日故人情,萧萧班马鸣,(4)其中往来种作, _,_。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_,_”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基础,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bi li( )最无耻的事情! (2)结果因为头痛而xun go( )失败。 (3)反动派tio b l jin( )

2、,卑鄙无耻。 (4)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b zh su cu( )了。,基础,卑劣,宣告,挑拨离间,不知所措,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把这样一个慷慨的人称作吝啬鬼,这是一种诬蔑。 B.感谢苦难,让我学会了在风雨中坚强,不再彷徨。 C.为人做事应该正大光明,而不应该偷偷摸摸。,基础,D.中国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取消对钓鱼岛的国有化,日方则袖手旁观,依然故我。,基础,D(“袖手旁观”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协助别人。此处应用“置之不理”。),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在句末加上

3、“的心态”) B.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将“纠正并指出”改为“指出并纠正”),基础,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去掉“不再”) D.“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将“不仅”改为“不但”),基础,D(搭配不当,“描绘”和“新思路”搭配不当,“新思路”应改为“新蓝图”),5.仿照下面文句中的画线句,另写两个与画线句句式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

4、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 ;,基础,你如果欣赏江南的秀丽景色,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的天气,, 。,基础,你如果欣赏泰山的壮丽日出,就必须包容它那陡峭的山路,田夫得玉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课外文言文阅读,曰:“此怪之征,遄弈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予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却立曰:“敢贺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无价以当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禄。 (选

5、自尹文子大道上),课外文言文阅读,注释:庑(w):泛指走廊。遄(chun):迅速。遽(j):迅速,急忙。无何:没多久。再:两次。却:再。,课外文言文阅读,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弗如复之/复行数十步 B.置于庑下/且焉置土石 C.臣未尝见/见往事耳 D.长食上大夫禄/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课外文言文阅读,B,B(A.放回/又;B.放置; C.见过/了解;D.长期,永远/长度),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子断句。 魏 田 父 有 耕 于 野 者 得 宝 玉 径 尺 弗 知 其 玉 也 以 告 邻 人,课外文言文阅读,/,/,/,3.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田父和邻人怎样不同

6、的品性特点?,课外文言文阅读,田父:愚蠢无知,轻信诈语。 邻人:贪婪阴险,诡计多端。,4.从这个故事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课外文言文阅读,启示:如果没有鉴别真伪的能力,又盲目轻信他人,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干出抱憾终身的事; 充实自己的头脑,擦亮自己的眼睛很重要。,课外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魏国有个农夫在野外耕田,挖到一块一尺见方的宝玉,他不知道这是块玉,就告诉了邻居。邻居暗想占有这块玉,就对他说:“这是一块怪石,谁保存它就对谁家不利,你不如把它扔回去。”农夫听后,虽然不太相信,但还是记在了心里,回到家,把那块玉放在廊下,当天夜里,玉石大放光明,满屋生辉。农夫全家都非常害怕,他又去告诉邻居。邻居

7、说:“这就是怪异的征兆啊!赶紧把它扔掉,灾祸便可消除。”于是,农夫马上把玉石扔到很远的野外去了。,课外文言文阅读,没过多久,他的邻居把玉石偷了回来,献给了魏王。魏王召来玉匠鉴定这块玉石,玉匠一见玉石,就先拜了两下,再站起来说:“斗胆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珍宝,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宝石呢。”魏王问这块宝玉价值多少,玉匠回答说:“这是无价之宝,无法估量它的价值,即使用五个城市的地方作代价,也只能看上一眼。”魏王马上赐给献玉者一千金子,并令其永远享受上大夫的俸禄。,成 功 季羡林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

8、综复杂,纷纭混乱。,现代文阅读,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之经验,我得到了下 面这个公式: + + =成功,现代文阅读,“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是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现代文阅读,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葫

9、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现代文阅读,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韩愈的“焚膏油而继晷,恒兀兀而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大学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现代文阅读,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

10、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所熟悉的。,现代文阅读,王国维的人间诗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现代文阅读,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

11、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现代文阅读,1.下面对短文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通过设问,引出“成功”这个话题;结尾提醒人们必须以勤奋的精神去做学问、干事业,强化文章的中心。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是:越来越消瘦也不后悔,为了她(或“心中的目标”)即使憔悴不堪也是值得的。,现代文阅读,C.文中空白处的公式可填写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D.文中引用韩愈的“焚膏油而继晷,恒兀兀而穷年”,意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现代文阅读,D(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勤奋的重要。),2.如果要补写一个名人事例来论证文章的中心,

12、下面恰当的一项是( ) A.陈景润得到华罗庚的赏识,被从厦门大学调到中科院,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 B.苏秦以锥刺股,终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C.马克思与恩格斯在革命斗争中结下深情厚谊,至今传为佳话。,现代文阅读,D.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在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杀,而另一些中国人当看客,决心弃医从文。,现代文阅读,B(苏秦的故事正好论证了勤奋的重要性。),3.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就“天资”或“机遇”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现代文阅读,示例:(1)天资方面:同意的理由是:人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天赋。不同意的理由是:经过后天的努力,人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2)机遇方面:同意的理由是:人不可能随意地创造机遇。不同意的理由是:机遇虽然总是“不期而来”,但有机遇还有一个能否“抓住”“把握”的问题,这就要靠主观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