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新探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528668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新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新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新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新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新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新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新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墓磐;农材职业教育促进 蓁 蔗滋如“衣业坝代化优化旗式新搽 翼囊 周明星(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等最近,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深刻阐述了农 洗缓 村职业教育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推进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具有 龇4 禽黝趟 战略意义。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农村劳动者和新型农民,开 发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最直接的有效途径。然而,近几年来农村职业教育被忽视 而出现了滑坡的现象,与农业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农村职业教育 传统模式的滞后与弊端是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对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 化优化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笔者对湖北荆f - j (

2、内陆型) 、 山东威海( 沿海型) 和天津蓟县( 城郊型) 三个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现状进行 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问题进行了 初步探讨。 要优化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必须弄清相关概念,找准其理论基础,进 而准确地把握其内涵。首先,理解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何谓农业现代化? 我国 理论界对此的探索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2 0 世纪5 0 年代的“四化”( 即 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 ,到七八十年代的“农田基本建设的现代 化、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再到近年来的“7 类2 2 项评估 指标”。D3 实际上,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内涵

3、具有明显的时代特 征。当前有些学者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把建立在直接经验和手工工具基础 上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资料和管理方法为基础的现代 农业的过程,即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手段和设施装备农业的过程,用现 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薪思路新漠式 盂赫妇屠搬坐巍采裁旁学套羽弼宰学术李套语文寡 _ 缸自* 4 b 职业教育为三农暇务的新思路新模式 瘩黼萄霸坐蔹戚韶帝擎套2 D 舛宰学术牟套语艾集 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经济活动的过程,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武装农业 劳动者的过程,也是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过程”。口3 其本质是农业劳 动观念的现代化、劳动技术的现代化、劳动管理

4、的现代化和劳动工具的现代 化。 其次,把握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传统的农村是与城市对应的社区,是指 城镇及其以下的农村,是相对城市而言的一个区域性概念。口3 从我们调查的三 个地区来看,其农村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手工作坊式和庭 户式的经济模式及落后的生活观念都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农村城镇化和城乡 一体化的新模式,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即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 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 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 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一种教育类型。n 3 所谓农村职业 教

5、育就是主要在农村进行的,为引导农村劳动者掌握在农业或与农业相关产业 中从业所需的认识、知识和实际技能,最终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而设计的教 育。它是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本 文主要指农村学校职业教育并不包含农村职业培训。 最后,认识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模式”,一词本身较 为抽象,它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简约化的形式,也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 式或使人可以模仿的标准方式。1 农村职业教育模式是以农村职业教育思想和 理论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简便而完整的范型,可供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农 村职业教育活动中据以进行有序的实际操作,能够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农

6、村 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是我们从理论上构建的一种全新的农村职业 教育的指导性形式,是相对农村职业教育传统模式而言的。它打破传统职业教 育的局限性,从所在农村整体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全面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 源,面向农村劳动者,以满足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而不断调整其教育 结构,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其具体内容包 括农村职业教育的观念、目标、内容、手段和评价五个方面的内容。 总之,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优化教育模式是农村 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桥梁,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 了多层面的文化保障。因此,对农村职业教育现行模式

7、的反思与优化模式的构 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瓤9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新探 貅舭鄹聪戳新惭靴;蠢鲥“l孙,p,加;, , , 经过近2 0 年的努力,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虽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 但离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模式 还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等 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教育观念滞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对农村职业教育观念缺乏成熟的认知。首先,传统的重工轻农、重商轻 农等思想依然侵蚀着农村劳动者的头脑,进而使农村劳动者甚至农业教育部门 和各级机构都缺乏

8、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热情。通过对荆门市职教中心的教师的问 卷调查发现:7 0 的人认为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没有密切联系,只有 3 0 的人认为有密切联系;对于将来子女接受的教育选择职业教育的占1 0 的,9 0 的教师选择了高等教育。由此可见,人们缺乏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深刻 的理解和认识。另外,上个世纪8 0 年代以来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农村职业 教育要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基本指导思想。虽然解决了农村职业教育的 办学方向问题,但过分强调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其个体功能,即 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功能。这些教育观念的偏差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正 确确立和教学效果的体现。 二是教育目标单

9、一。农村职业教育传统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为本地培养具有 较强农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耶3 它仅仅强调劳动者农业科学知识和技能 的培养,而缺乏对农村劳动者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的教育,目标过于单一化。 另外,农村劳动者相应的身心健康意识、终身教育意识等等都很淡薄,而传统 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中缺少培养受教育者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的层面,从而导 致农村劳动者虽然受到了职业教育,却仍然无法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农业现代 化提出的挑战。有的仅仅强调为本地区培养某一产业的人才,限制了人才的发 展。例如,山东威海市渔区中等学校仅开设水产养殖专业,在该地区水产养殖 业处于饱和状态后即停止招生。 三是教育内容陈旧。农村职

10、业教育传统模式的教育内容要么基本上没有摆 脱普通教育的体系,照搬普通教育中农业科学教学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内容 和难度要求,对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内容更新却视而不见。要么是农村职业 教育“涉农即死”,专业设置上远远避开与“农”字相连的相关专业,例如我 们所凋查的天津蓟县全县目前没有一所农村职业中学,而现有的三所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耨思路新漠式 ;黼厨麟j 睦技术者才学会卯脚r 年学术车套语文集 t o o * 啦目枷洲, 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摸式 届耥;妇威盛磁席教育攀套2 口钾辛学术年套语文集 中与农林牧渔相关的专业只有工民建、 两种趋向都脱离了农村产业结构实际, 出的新要

11、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机电、旅游和汽车修理等四个专业。这 无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提 四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 传统的农村职业教育机构无论是学校还是培训机构教师的教学手段都 停留在“一言堂”的单一教学手段说来组织教学,至于其他如模拟展示演 示等手段却吝于使用,甚至根本不会使用。从笔者对天津蓟县农村职业学校教 学信息化手段进行的调查表明,已经有部分学校建立了1 2 个多媒体教室, 平均每六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采用拨号或宽带的方式接入因特网。但是它 们把教学信息化仅仅局限于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得信息技 术游离在学科教学之外,导

12、致在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取信息化教学手段上收 效甚微。 五是教学评价片面。整体优化、科学正确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是农村职 业教育教学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反思农村职业教育实施机构的教学评 价,片面性评价、主观性评价比比皆是。譬如,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往 往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这一维度评价上,对受教育者的评价偏重掌握理论知识的 多少,而恰恰忽视其相应行为或思想健康等方面的有效评价。评价的片面性造 成了教学与实践相脱离,农村劳动者身心发展不和谐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一些 培训机构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评价,而不顾实际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使 农村职业培训流于形式。这一系列问题表明农村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

13、系的完善 与重构迫在眉睫。 上述种种问题都反映出农村职业教育的现行模式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 实践都存在偏差,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不大甚至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应该以 教育观念的更新为出发点,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及教学评价进行重构。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从理性高度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追求 培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素质型农村劳动者的理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 教育思想。首先要正确认识三农( 农民、农村、农业) ,取消对农民身份的鄙 视,只有对农民做到一视同仁,农民才会感到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才可能支持 子女进入农村职业学校学习知识和技术。其次,各地农村职业教育主管部

14、门对 卿Z 1;i-l_、j 1 J,J-,J lj-、 。-:膏:眷唪蕾母母 磁9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模式新探 聊别黝徽鼢黼舯骱钟影。肌啦“i;:=_“p;。, 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确农村职 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为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第三,在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职业教 育要着眼于农村劳动者( 受教育者) 的个性发展,并注重其教育的终身性。 第二,明确教育目标。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强调教育在 促进人的发展上的价值,要求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培 养目标应

15、该是具有完善个性和适应2 1 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要求的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即素质本位型农村新人。具 体来讲,就是要完善和促进农村劳动者的个性发展,更新农村劳动者的观念, 提高其心理、知识、科技、能力、创新意识等全面素质,使其成为“会认知、 会做事、会共同生活和会生存”的“四会”劳动者。同时,培养的劳动者不仅 仅是为本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还可以顺应劳动力流动的潮流,向其他地区输 送新型农村劳动者。 第三,丰富教育内容。从目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来看,农村职业教育 的教学内容可归结为五种类型:口3 一是生产急需型。将农业生产急需的科学技 术和新诞生的农业科学技术

16、迅速传递到生产中去。二是技术配套型。根据农业 及其相关产业生产中多项技术配套要求和优化农村劳动者知识技术结构需要而 设置的教学。三是职业转换型。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农村劳动者要有计划地向 非农产业转移,必然带来劳动结构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教育 是十分必要的。四是项目开发型。不断开发新项目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而 新项目的开发必然要求相应的劳动者素质,因此,围绕开发项目的“短平快” 教育也是重要的内容。五是能力开发型。学习自觉和科技自觉是适应现代化社 会急剧变化现实的重要能力,因此,除了开发技术能力外,还要培养农村劳动 者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活化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师的教维持学生的学而采取的教学信 息传播方式的总和,即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所采取的方式。对受教 育者接受知识、形成技能、习得情趣、掌握学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职业教育 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其教学手段也应该现代化。口1 所谓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 是一定要创造出一种前所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