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动量经典题型(含答案).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28472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动量经典题型(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动量经典题型(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动量经典题型(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动量经典题型(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动量经典题型(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动量经典题型(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动量经典题型(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量专项测试题(能力卷)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的大小一定随时间变化 B物体速度的方向一定随时间变化C物体动能一定随时间变化 D物体动量一定随时间变化1.D2篮球运动员通常伸出双手迎接传来的篮球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A减小球对手的冲量 B减小球对人的冲击力C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 D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2.B 3.(湖北省襄樊四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异向的F1、F2分别同时作用于A、B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同时撤去两力,以后两物体相碰并粘为一体,则粘合体最终将( )A静止

2、B向右运动 C向左运动 D无法确定3.A 4.(四川省仁寿县城区五校2012届高三(上)第三次月考联考理综卷)物体在恒定的合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在时间t1内动能由零增大到E1,在时间t2内动能由E1增加到2 E1,设合力在时间t1内做的功为W1,冲量为I1,在时间t2内做的功是W2,冲量为I2,则( )AI1I2,W1=W2 CI1 I2,W1W2 DI1=I2,W1m时,甲图正确,当Mm时乙图正确8.B 9(浙江省嘉兴一中2012届高三摸底考试)质量为m的物块甲以3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有一轻弹簧固定其上,另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乙以4m/s的速度与甲相向运动,如图所示。则( )A甲、

3、乙两物块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由于弹力作用,系统动量不守恒B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甲物块的速率为零C当甲物块的速率为1m/s时,乙物块的速率可能为2m/s,也可能为0D甲物块的速率可能达到5m/s9.C 10(甘肃省靖远一中、中恒学校2012届高三联考)质量为5 kg的物体,它的动量的变化率2 kgm/s2, 且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体一定做匀速运动 B该物体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该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一定相同 D无论物体运动轨迹如何,它的加速度一定是0.4 m/s2 10.CD11(云南省昆明八中2012届高三期中考试)质量为1kg的小球以4m /s的速度与质

4、量为2kg的静止小球正碰,关于碰后的速度和,下面哪些是可能正确的( )A BC D11.A B12(广西南宁二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综卷)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A和质量为m的小球B通过轻弹簧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质量为m的小球C以初速度沿AB连线向右匀速运动,并与小球A发生弹性碰撞。在小球B的右侧某位置固定一块弹性挡板(图中未画出),当小球B与挡板发生正碰后立刻将挡板撤走。不计所有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小球B与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碰后小球B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则B与挡板碰后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m可能是( )1

5、2.BC 13(重庆市重庆八中2012届高三月考理综卷)如图所示,两物体A、B用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同时对A、B两物体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F2,使A、B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对A、B两物体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正确的说法是(弹簧不超过其弹性限度)( )A动量始终守恒 B机械能不断增加C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D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F1、F2的大小相等时,A、B两物速度为零 13.AC 14(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物体A、B处于同一高度。现使A沿固定的光滑斜面无初速地自由下滑,而使B无初速地自由下落,最后

6、A、B都运动到同一水平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上述过程中,A、B两物体( )A所受重力的冲量相同 B所受重力做的功相同C所受合力的冲量相同 D所受合力做的功相同 14.BD 22.(甘肃省陇东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长木板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的右边放有竖直固定挡板,B的右端距离挡板S。现有一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1kg,以初速度v0=6m/s从B的左端水平滑上B。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0.2,A始终未滑离B,B与竖直挡板碰前A和B已相对静止,B与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以原速率弹回。求:(1)B与挡板相碰时的速度大小;(2)S的最短

7、距离;(3)木板B的长度L至少要多长(保留2位小数)。22.解析:(1)设B与挡板相碰时的速度大小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1,求出v1=2m/s. (2)A与B刚好共速时B到达挡板S距离最短,由牛顿第二定律,B的加速度,所以S的最短距离为s=v12/2a=2m。(3)A滑上B至B与挡板相碰过程中,A、B间的相对位移为L1,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2、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相向行驶,速度均为6m/s.甲车上有质量为m=1kg的小球若干个,甲和他的车及所带小球的总质量为M1=50kg,乙和他的车总质量为M2=30kg。现为避免相撞,甲不断地将小球以相对地面1

8、6.5m/s的水平速度抛向乙,且被乙接住。假设某一次甲将小球抛出且被乙接住后刚好可保证两车不致相撞,试求此时:(1)两车的速度各为多少?(2)甲总共抛出了多少个小球?2分析与解:甲、乙两小孩依在抛球的时候是“一分为二”的过程,接球的过程是“合二为一”的过程。(1)甲、乙两小孩及两车组成的系统总动量沿甲车的运动方向,甲不断抛球、乙接球后,当甲和小车与乙和小车具有共同速度时,可保证刚好不撞。设共同速度为V,则: M1V1M2V1=(M1+M2)V (2)这一过程中乙小孩及时的动量变化为:P=30630(1.5)=225(kgm/s)每一个小球被乙接收后,到最终的动量弯化为 P1=16.511.51

9、=15(kgm/s)故小球个数为CAB图11V02V03如图11所示,C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最初木板静止,A、B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和2V0在木板上滑动,木板足够长, A、B始终未滑离木板。求: (1)木块B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C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B所发生的位移; (2)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3分析与解:(1)木块A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块B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C做两段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A、B、C三者的速度相等为止,设为

10、V1。对A、B、C三者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解得:V1=0.6V0对木块B运用动能定理,有:解得(2)设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V,所用时间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木块A:,对木板C:,当木块A与木板C的速度相等时,木块A的速度最小,因此有: 解得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4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如图13所示。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4分析与解:此题用动能定理求解比用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简便。对

11、车头,脱钩后的全过程用动能定理得:对车尾,脱钩后用动能定理得:而,由于原来列车是匀速前进的,所以F=kMg由以上方程解得。ABC图145如图14所示,在一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块相同的木板B和C。重物A(A视质点)位于B的右端,A、B、C的质量相等。现A和B以同一速度滑向静止的C,B与C发生正碰。碰后B和C粘在一起运动,A在C上滑行,A与C有摩擦力。已知A滑到C的右端面未掉下。试问:从B、C发生正碰到A刚移动到C右端期间,C所走过的距离是C板长度的多少倍?5分析与解:设A、B、C的质量均为m。B、C碰撞前,A与B的共同速度为V0,碰撞后B与C的共同速度为V1。对B、C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 设A滑至C的右端时,三者的共同速度为V2。对A、B、C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0=3mV2 设C的长度为L, A与C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据摩擦生热公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设从发生碰撞到A移至C的右端时C所走过的距离为S,则对B、C构成的系统据动能定理可得:由以上各式解得.图13AV0BC如图1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为L的木板B,上表面粗糙,在其左端有一光滑的1/4圆弧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