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包干之乡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来自安徽农村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526966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大包干之乡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来自安徽农村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大包干之乡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来自安徽农村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大包干之乡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来自安徽农村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大包干之乡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来自安徽农村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大包干之乡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来自安徽农村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大包干之乡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来自安徽农村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大包干之乡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来自安徽农村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大包干之乡的 新变化和新发展 来自安徽农村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报告 陈进 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 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3 0 年前安徽风阳县小岗村和肥西县小井庄 率先实行农村“大包干”和包产到户,启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 大幕。紧接着敢为人先的安徽人,从2 0 世纪9 0 年代起,又开始农村改 革的第二步探索,着手进行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2 0 0 0 年又成为全国唯一开展税费改革的试点省。2 0 0 5 年,安徽率先宣布取 消农业税,成功地推动了全国从2 0 0 6 年全面取消在中国有2 6 0 0 年历史 的“皇粮国税”。为巩固农村

2、税费改革的成果,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 力,曾两次作为改革先行者的安徽,从2 0 0 5 年7 月起,又成为全国农 村综合改革的试点省。安徽农村的三大改革不仅为推动中国三农问题根 本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使安徽全省的农村的面貌和经济发展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 一、大包干之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 3 0 年来,安徽不仅为农村改革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 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大包干之乡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1 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迅速扩增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升。 到2 0 0 7 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 达到 8 2 体制改革 20

3、5 4 5 亿元,比1 9 7 8 年增长了2 8 倍,年平均递增1 2 3 。1 9 7 8 1 9 8 7 年,年均递增1 5 3 ;1 9 8 8 - - 1 9 9 7 年,年均递增1 6 3 ;1 9 8 8 2 0 0 6 年,年均递增4 8 。近3 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前2 0 年,即 1 9 7 8 - - 1 9 9 7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 1 9 7 8 - - 2 0 0 7 年,全省粮食产量由14 8 3 。0 万吨增加到29 0 1 4 万 吨,增长了9 5 6 ,年平均递增2 3 。粮食增长最快时期是改革开放 的头1 0 年,即1

4、9 7 8 - - 1 9 8 7 年,其间,粮食总产量年平均递增5 6 。 其次是1 9 9 7 - - 1 9 9 8 年,年平均递增2 2 。自2 0 0 3 年以来,中央制定 了一系列包括粮食直接补贴、粮食综合直补、粮食作物的良种推广补 贴、粮食的最低收购价等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省粮食总产由 2 0 0 3 年的22 1 5 0 万吨增加到2 0 0 7 年的29 0 1 4 万吨,增加了6 8 6 4 万吨,增幅为3 1 0 ,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最高记录。其间粮食的平均 亩产也由2 3 9 8 千克提高到2 9 8 6 千克,每亩增加约5 9 千克,增幅为 2 4 5 。粮食播

5、种面积扩大了3 9 5 4 千公顷,增幅为6 5o A 。 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油料、棉花总产量亦获得大幅度增 长。到2 0 0 6 年,全省油料总产量达到2 6 1 7 万吨,忧1 9 7 8 年增长了 7 0 倍,年平均递增7 7 。2 0 0 7 年,全省棉花总产量达到3 7 4 万吨, 比1 9 7 8 年增长2 3 倍,年平均增长4 2 。 2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逐步加强。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投入逐步加大,全省的农业生产条 件不断得到改善。全省农机总动力由1 9 7 8 年的5 4 1 5 万元千瓦增加到 2 0 0 7 年的45 3 4

6、 3 万千瓦,增长7 4 倍,年平均递增7 6 。到2 0 0 7 年末,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3 4 6 3 千公顷,比1 9 7 8 年增长了 3 9 6 ,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1 9 7 8 年的5 3 6 提高到2 0 0 6 年的 8 1 3 。旱涝保收面积达到25 6 8 2 千公顷,比1 9 7 8 年增长了4 1 1 , 占耕地面积比重由1 9 7 8 年的4 0 7 提高到2 0 0 6 年的8 1 7 。机电排 灌面积增加到28 9 5 9 千公顷。农业生产投入的逐步加大和农业生产条 件的不断改善,为保证农副产品的生产打下了基础。 3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产优质高效作物比

7、重不断增加。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安徽在农业生产超常规增长的基础上,还因地制宜 8 3 纪念农村改革3 0 周年学术论文集 地对农业结构进行全面调整。在农、林、牧、渔四业全面发展同时,农 业比重下降,已由1 9 8 0 年的8 1 1 下降到2 0 0 6 年的5 0 9 ,林牧渔 业比重则增加了3 0 2 个百分点。尤其是畜牧业生产,其产值由1 9 8 0 年 的3 9 7 亿( 按1 9 9 0 年不变价计算) 增加至2 0 0 6 年的5 7 0 2 亿元,增 长了1 3 4 倍,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由1 9 8 0 年的1 5 6 ,提高到2 0 0 6 年的3 0 3 ,提高了1 4

8、 7 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产值由不 足一亿元增加到2 0 0 6 年的1 7 6 8 亿元,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养殖呈快速 发展势头,2 0 0 7 年比重已达3 1 ,养殖业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 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农村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经济成分逐 步呈多元化发展格局。 ; 。 4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明显加强。近几年 来,治淮步伐明显加快,1 4 项治淮骨干工程基本建成;完成淮河行蓄 洪区9 9 万户、3 4 3 万人移民迁建任务,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 8 万公里,全面完成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电话、户 户通电工程,光缆、宽带数据

9、网覆盖所有市县乡和大部分行政村,4 1 1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 立,免除全部农村中小学学杂费和1 3 5 万名贫困生书本费,对2 9 万名 寄宿生进行了生活补助。新建乡镇卫生院8 7 8 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 点覆盖8 1 个县( 市、区) ,参合率达8 5 7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初步建立,1 4 1 8 万困难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五保户”供养 标准提高到12 0 0 元,4 8 6 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5 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民生活由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 9 7 8 年的1

10、1 3 3 元,提高到 2 0 0 6 年的29 6 8 元,年均增长1 2 4 。2 0 0 7 年农民人均收人35 5 6 元, 比上年增加5 7 8 元,增长1 9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 5 个百分点,增 幅居全国前列。2 0 0 3 年大灾之后的四年,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 幅达1 3 ,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快速增长期,政策性增收成效明显。 五年累计发放各类补贴1 2 3 4 亿元,减轻各种农民负担5 4 5 亿元。农 民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达到4 1 ,成 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大包干发源地的凤阳县小岗村,人均收入已由 8 4 体制改革 1 9 7 8 年

11、几十元,上升到现在的50 0 0 多元,并在近两年内达到一万元。 家家户户不仅告别了茅草屋、砖瓦房,而且正在建设有独立庭院的两层 楼房。眼前的小岗村已成了一个集镇,不仅有几百米的水泥路面的友谊 大道,还有农贸市场、社区医疗中心,农民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已大为 改善。摩托车、洗衣机已走进了小岗村的普通家庭,还有3 户人家买了 “小轿车? 。肥西县小井庄农民已住上了有上下水的徽派建筑楼房,用上 了自来水、太阳能路灯,还修建了农民公园,生活起居已和城市居民无 多大差别。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宏昌,大儿子开了公司,d 、J l , 子还出 国读博士。说到当前的生活,他感叹地说:“比3 0 年前不知幸福了多

12、少 倍”。 二、大包干之乡农村改革开放的新发展 1 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新成效。安徽第一步改革是使中国农村实行 了家庭承包经营,核心是赋予农民土地经营自主权,建立了农村基本经 营制度,促进了农民增收。第二步是农村税费改革,实现了农民减负, 使农民彻底免交了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第三步农村综合改革, 核心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和农村 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和社会服务的新体系。 安徽在农村综合改革中,主要是坚持服务为先,把服务“三农”作 为农村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改革 创新的积极性;坚持统筹安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坚持改革的目 的,是让农

13、民日子过得更好。经过试点三年多来的实践,安徽在农村综 合改革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共撤并乡镇5 8 4 + 个,村50 0 0 个, 精简乡镇机构1 48 9 9 个;9 0 的乡镇建立了为农民服务中心,7 0 的 村设立了代办点,对农民需要办理的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对财政 补贴农民资金实行“一卡通”发放,为农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农村信用 社改革和农村银行组建稳步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基 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 稳定。 8 5 。 纪念农村改革3 0 周年学术论文集 2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扎实推进。近两年来,安徽立足省情,以实 施“千村百

14、镇示范工程”为抓手,按照“村镇一体、科学规划,试点示 范、稳步推进”的工作指导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建设,强化 政策措施落实,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建立对口帮扶制度,增加物质投 入,扎实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全省1 2 5 个示范镇、 11 3 5 个示范村规划全面完成,在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农村 建设典型。一是突出发展生产发展,发挥能人、大户作用,培育打造主 导产业,发展规模化生产,并已取得显著效益。二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 和理事会的牵头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大搞庭院整治,“三清四改”,村 庄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初步实现。三是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全社会参

15、与的共建机制初步形成,在实践中探索了公共财政 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建立了村企结对共建,社会各界广泛参 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已有9 7 3 家企业与8 3 9 个村,1 4 个镇结成了 帮助对子,新农村建设正在扎实稳步推进。 一 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近 两年来,安徽抓住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机遇,充分挖掘农业大省的资源 潜能,在全省及时启动了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实行 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主攻单产,重点抓粮食大县、大片和大户,推进粮 食产业化经营,做大粮食产业,使粮食生产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提 高单产”的成功路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

16、有的贡献。与此同 时,全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畜牧水产 养殖业和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效益明显。以蔬菜、茶叶、水果、蚕桑、 中药材、菊花及特色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和“一村一品”发展势头加 快,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三、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探索和弘扬大包干精神、 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 一) 改革的新探索 安徽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同时,还对影响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 8 6 体制改革 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 多种形式创新土地流转的体制和机制。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 权,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一是组建农业公司,走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如宿州市蛹桥区夏 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化东,早在1 9 8 8 年,就与全1 2 6 户 农民签订5 0 0 亩的土地承包协议,还办了合同公证。实行集约化经营, 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