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24367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一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二 豆荚螟的防治,三 大豆花叶病的防治,四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主要内容,五 大豆其它病虫病的防治,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俗名小红虫、大豆荚蛀虫,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大豆食心虫食率为10%20%,严重的可达 30%40%,甚至80%以上。,大豆食心虫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湖北、安徽、浙江等省市区。,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一)形态特征,A.成虫 B.卵 C.幼虫 D.蛹 E.蛹末端背面 F.雄蛹腹部末端 G.土茧 H.幼虫脱出孔 I.被害状,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一)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体长

2、56mm,翅展1214mm,黄褐至暗褐色,前翅暗褐色。沿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其周围有明显的黄色区;外缘在顶角下略向内凹陷;外缘臀角上方有一银灰色椭圆斑,斑内有3个紫褐色小斑;后翅浅灰色,无斑纹。,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一)形态特征 2、卵,卵成椭圆形,略有光泽,长0.420.61mm,宽0.250.27mm。初产乳白色,后转橙黄色,表面可见一半圆形红带。,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一)形态特征 3、幼虫,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幼虫共分4龄: 、初孵幼虫淡黄色,入荚蜕皮后变为乳白色; 、龄尾部有褐色小圆斑; 、龄体色黄白; 、龄幼虫略呈圆筒形,(一)形态特征 4、蛹,蛹长纺锤形,黄褐色

3、,长为57mm,腹节背面第27节前后缘各有一横列剌状突起,第810腹节仅有1列较大的刺,臀棘有8根粗大的短刺。,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二)生活习性,1. 越冬 大豆食心虫在我国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作茧越冬。 2各虫态习性 各虫态发生时期因地区、年份不同而异。 成虫有趋光性。晚上到15: 00时多隐藏于豆丛中,极少活动。下午15:0016:00时以后开始活动。 产卵的特点:在豆株上部0.5m 处飞舞,雌雄进行交尾,交尾后第二天即可产卵,产卵时间多在黄昏。产卵期为28天。 幼虫活动特点:初孵出的幼虫先在豆荚表面活动一段时间, 后在豆荚边缘结一白色丝网,咬食荚皮穿孔进入。 3.与环境的

4、关系 温湿度直接影响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田 间消长,低温高湿有延长成虫寿命的趋势。 4与品种的关系 一般荚毛多的品种着卵多,受害重; 荚毛少的品种着卵少,受害轻。 5其它 同时也和荚皮组织结构有关。另外,和播期的 早晚、连作情况等也有关。,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一、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三)综合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防治,1、选用抗(耐)虫品种。安徽的茧壳、友谊等 2、适当调整播期,使结荚期避开成虫产卵高峰期 3、合理轮作 4、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减少越冬基数,溴氰菊酯乳油、杀灭菊酯乳油、百树菊酯乳油、杀螟松乳油、喹硫磷乳油、辛硫磷乳油、混灭威乳油,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哟

5、!,1、利用赤眼蜂灭卵。 2、利用白僵菌 防治脱荚、越冬幼虫。,成虫发生期,可用20-40W黑光灯诱杀成虫。,豆荚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蛀虫、红虫、豆板虫。,长江流域各地虫荚率为10%30%,重者可达80%以上。,豆荚螟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华东、华中、华南危害最重。,二、豆荚螟的防治,(一)形态特征,A.成虫 B.卵 C.幼虫 D.幼虫前胸背板 E.土茧 F. 蛹 G.键豆粒 H.被害斗粒,二、豆荚螟的防治,(一)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4毫米,体灰褐色或暗黄褐色。前翅狭长,沿前缘有-条白色纵带,近翅基13处有一条金黄色宽横带。后翅黄白色,沿外缘褐色。,二、豆荚

6、螟的防治,(一)形态特征 1、卵,卵椭圆形,长约05毫米,表面密布不明显的网纹,初产时乳白色,渐变红色,孵化前呈浅菊黄色。,二、豆荚螟的防治,(一)形态特征 3、幼虫,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初孵幼虫为淡黄色。以后为灰绿直至紫红色。4一5龄幼虫前胸背板近前缘中央有“人“字形黑斑,两侧各有1个黑斑,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二、豆荚螟的防治,(一)形态特征 4、蛹,蛹体长910毫米,黄褐色,臀刺6根,蛹外包有白色丝质的椭圆形茧。,二、豆荚螟的防治,(二)生活习性,1越冬 在豆田和晒场周围土表下36cm处结茧越冬,有的地区也可以蛹越冬。卵孵化时间因地而异,成虫羽化时间也因代数而不同。

7、成虫白天多栖息在豆株叶背、茎上或杂草间活动,对黑光灯趋性较弱。 2各虫态习性 卵多产在荚毛多的豆荚上 ,荚毛少或无荚毛的豆荚上很少产卵。产卵部位多在荚上的细毛间和萼片下面,少数可产在叶柄上。 3与环境的关系 温、湿度对豆荚螟的发生为害程度有很大影响。在适温下,湿度对其影响更大。降雨较多,土壤湿度较高,尤其在越冬期间,如果土壤饱和水分达到 50 %以上时,越冬幼虫多不能结茧而死亡,越冬率和土壤湿度关系十分密切。 4与品种的关系 虫害的发生程度还与品种特性等有关,一般结荚期长的品种受害重,荚毛多的品种受害重。 5其它 旱田比水旱轮作的受害重,中间寄主多的地区受害重,此外还与天敌的种类、数量等有关。

8、5其它 同时也和荚皮组织结构有关。另外,和播期的早晚、连作情况等也有关。,二、豆荚螟的防治,(三)综合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1、合理轮作 2、灌溉灭虫 3、适当调整播种期,使结豆荚期避开 成虫产卵期 4、尽可能利用抗虫品种,倍硫磷乳油、杀螟硫磷乳油、溴氰 菊酯乳油、锐劲特悬浮剂,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哟!,1、利用赤眼蜂灭卵。 2、利用白僵菌 防治越冬幼虫。,二、豆荚螟的防治,大豆花叶病的出现率占我国大豆病毒病的90%以上,发生十分普遍。,大豆花叶病可使大豆病株矮化,结荚稀少,流行年份可减产30%70%,甚至绝收!,大豆花叶病的出现以黄河流域、江汉平原和华北等地最重。,三、

9、大豆花叶病的防治,(一)症状识别, 典型症状为植株明显矮化,叶片皱缩并形成褪绿花叶,叶缘向下蜷曲。有的沿叶脉形成许多深绿色泡状突起。 病株种子上常出现斑纹 ,斑纹有的以脐为中心呈放射状,有的则通过脐部呈带状。斑纹色泽与脐色一致。,三、大豆花叶病的防治,(二)病原特征,大豆花叶病的病原为大豆花叶病毒(SMV),属马铃薯 Y 病毒组。该病毒只能侵染豆科植物。,三、大豆花叶病的防治,(三)发生规律,大豆花叶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带毒种子。带毒种子长出幼苗后,在适宜条件下发病。 田间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和蚜虫传染 。 影响大豆花叶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早期出现的毒源数量、蚜虫发生的迟早和数量、气温及品种抗病性。

10、一般早春气温较高,少雨,病苗出现早且数量多,有利于蚜虫繁殖与活动,品种抗性差,花叶病就可能流行。,三、大豆花叶病的防治,(四)综合防治,1、严格控制带毒种子调运,防止病区扩大。 2、采用无病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不在菜地、绿肥、牧草和荒地附近设立种子田或尽可能减少蚜虫传病,精选剔除有病种子。 3、加强防蚜治蚜工作(方法详见昆虫部分) 。 4、改善栽培管理。适期早播,清除田间杂草 5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各地可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丰产良种。,三、大豆花叶病的防治, 大豆胞囊线虫病长期以来在我国东北西部干旱、盐碱 、沙土地带为害较重,近年来在安徽、河南、山西、山东等地也发生普遍而且严重。,四

11、、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一)症状识别,大豆受害后,植株矮化,叶片变黄褪绿,生长瘦弱,花期延长。 地下根系发育不良,根瘤稀少,侧根增多,须根上附有大量白色小米粒状颗粒,即线虫的胞囊,后期变褐色,落入土中。,四、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二)病原特征,病原为大豆胞囊线虫,属线虫动物门线虫。该线虫是一种定居型内寄生线虫,以2龄幼虫在土中活动,寻根尖侵入。该线虫寄生豆科、玄参科170余种植物。胞囊线虫以卵、胚胎卵和少量幼虫在胞囊内于土壤中越冬,胞囊角质层厚,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胞囊线虫自身蠕动距离有限,主要通过农事耕作、田间水流或借风携带传播,也可混入未腐熟堆肥或种子携带远距离传播。,四、大豆胞

12、囊线虫病的防治,A.卵 B.二龄幼虫 C.四龄雄虫 D.四龄雌虫 E.雄成虫 F.雌成虫,(三)发生规律,1越冬 病原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中越冬,也可随带有胞囊的土块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 2各虫态习性 胞囊的抗逆力极强,其中的卵可存活多年。线虫一年可产生多代。线虫在田间主要通过农事活动进行传播。种子中夹杂的胞囊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3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般通气性良好的沙土和沙壤土,或干旱、贫瘠的土壤适于线虫生长发育。碱性土壤更适合线虫的生活和繁殖。利于线虫生长发育的土壤温度为 1728,低于10 线虫停止发育,35以上不能发育成成虫。在高湿水淹的土中胞囊很快失去活力。 4其它

13、连作地发病较重,品种抗性也有明显差别,但我国目前尚无在生产上种植的抗病品种。,四、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四)综合防治,四、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此病一旦传入为害很大,很难防治。对该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合理轮作为基础、积极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加强病情监测、 重点进行化学防治的综合措施。,2、合理轮作,3、化学防治:呋喃丹颗粒、力满库颗粒、甲基异柳磷颗粒,综合防治,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哟!,1、选用抗病品种,(一)大豆其它常见病害的防治,五、大豆其它病虫害的防治,1.大豆菌核病 2.大豆根腐病,(一)大豆其它常见病害的防治,五、大豆其它病虫害的防治,1、大豆菌核病,(1)发病特征,其典型症状茎部发生褐

14、色病斑 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 后变黑色成为菌核; 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茎中空皮层成麻丝状;,(2)菌核病防治药剂,腐霉利 菌核净 咪鲜胺 异菌脲,(一)大豆其它常见病害的防治,五、大豆其它病虫害的防治,2、大豆根腐病,(1)大豆根腐病症状,1.出苗前 引起种子腐烂或死苗; 2.出苗后 引致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 3.成株期 茎基部变褐腐烂,病部环绕茎蔓; 下部:叶片叶脉间黄化; 上部:叶片褪绿,造成植株萎蔫, 叶片凋萎; 4.根部 变成褐色,侧根、支根腐烂。,(一)大豆其它常见病害的防治,五、大豆其它病虫害的防治,2、大豆根腐病,(2)病原特征,引起根腐病的病原菌种

15、类多达10多种; 已知的有镰刀菌属,其中危害严重的有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燕麦镰刀菌; 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 腐霉菌属的终极腐霉菌; 紫青霉菌及褐秆病菌等;,(3)菌核病防治药剂,恶霉灵+多菌灵 并加芸苔素或其他生长调节剂,(二)大豆其它常见虫害的防治,五、大豆其它病虫害的防治,1.大豆蚜虫 2.红蜘蛛 3.草地螟 4.地下害虫,(二)大豆其它常见虫害的防治,五、大豆其它病虫害的防治,1.大豆蚜虫,(1)发病特征,成虫和若虫集中在顶叶、嫩 叶、嫩茎上。 枯黄斑,叶片卷缩、结荚数 减少。 蚜虫传播病毒病,(2)大豆蚜虫防治药剂,啶虫脒 菊酯类 敌敌畏,(二)大豆其它常见虫害的防治

16、,五、大豆其它病虫害的防治,(1)发病特征,初期正面黄白色斑点; 3-5天后斑点扩大加密,叶片出现红褐色斑; 局部卷缩,枯焦变黄或红褐色,落叶甚至光秆。,2.大豆红蜘蛛,大豆红蜘蛛为朱砂叶螨; 2007年受高温干旱影响,大豆红蜘蛛 在黑龙江省大发生面积达1.2亿,造成 大豆严重减产。,(2)大豆红蜘蛛防治药剂,阿维菌素甲氰菊酯 阿维菌素哒螨灵 四螨嗪,(二)大豆其它常见虫害的防治,五、大豆其它病虫害的防治,4.草地螟,(1)发病特征,幼虫头黑色,有明显的白斑; 背部有3条黄色纵纹,体黄绿色 或灰绿色,有明显的暗色纵带; 外围着生两个同心的黄白色环;,(2)大豆蚜虫防治药剂,菊酯类(功夫、高氯),(二)大豆其它常见虫害的防治,五、大豆其它病虫害的防治,5.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苗期害虫发生规律,(二)大豆其它常见虫害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