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524357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8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分类号: F323.4 单位代码: 10335 密 级: 无 学 号: 20922112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文论文题目:中文论文题目: 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 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 英文论文题目:英文论文题目:Study on Driving Factors of Cultivated Land Abandonment: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Household Survey 申请人姓名: 冯红燕 指导教师: 谭永忠 副教授 专业名称: 土地资源管理 研究方向: 土地利用与规划 所在学院

2、: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 公共管理学院 : 2011 年年 6 月月 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研究 论文作者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评阅人 1: 评阅人 2: 评阅人 3: 评阅人 4: 评阅人 5: 答辩委员会主席: 委员 1: 委员 2: 委员 3: 委员 4: 委员 5: 答辩日期: 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基于农户调查的计量分析 Study on Driving Factors of Cultivated Land Abandonment: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Household Sur

3、vey Authors signature: Supervisor s signature: External Reviewers: Examining Committee Chairperson: Examining Committee Members: Date of oral defence: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 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4、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 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I 致致 谢谢 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结束,两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但也是非常充实的。两年

5、 前,我从工业设计转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对这个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还记得 刚入校时自己写的第一篇论文的样子, 在浙大土管系这两年的学习使我完成了由 一个门外汉向浙大土管人的转变。转眼即将迎来人生中最后一次毕业,但毕业不 仅是一段结束,更是一个开始,希望自己在以后的人生路上继续保持这种不断学 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 在此,特别感谢我的恩师谭永忠老师,在我向浙大土管人转变的过程当中, 正是您对于我这个跨专业人进行耐心、细心、认真的引导和帮助,才使我有了今 天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感谢您的包容、信任和 支持。您不仅教给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我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将使我受用终

6、 生。 感谢您在我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同时也感谢您 对我生活细心的关怀。 感谢谭老师给予我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学习交流的机会, 学习德国自然资源 尤其是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的相关经验。感谢 Prof. Hagedorn, Lars, Judis, Asaf, 以 及罗小娟、夏莲、乔娟、汪笑溪、胡元凡、余露、陆张维师兄等,感谢你们在柏 林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郭世恒、张超、郭浩、孔卫东、郭少松、要朋超、杨超周、李敬等,谢 谢你们在此次论文问卷调查阶段辛苦的工作, 正是你们在入户调查中本着严谨负 责的态度,所做的认真细致的工作,保证了问卷数据的质量,使得我能够顺利完 成学位论

7、文,谢谢你们! 感谢吴次芳老师、叶艳妹老师、靳相木老师、吴宇哲老师、张蔚文老师、童 菊儿老师、沈兵明老师、楼宇老师、曹宇老师、王建弟老师、汪晖老师、李艳老 师、刘卫东老师、胡昱东老师、包松老师、邵明老师、宋露老师等,感谢你们这 两年对我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在这里,特别感谢吴宇哲老师,感谢您在我进入浙 大土管系过程中及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的无私帮助。 感谢黄文贵、刘飞、文锐、杨尚华、何良将、陈洁、殷蕾茗等师兄师姐,感 谢我的同门陈佳,师弟刘怡,师妹张洁、王茜等,感谢同窗吴丹、张慧芳、谢作 衷、胡丕勇、龚子恒、杨志、张宇、罗娟、徐露等等,谢谢你们在这两年中给予 II 我的帮助。 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

8、妈,正是你们这么多年默默的付出和坚定的支持,才 使我走到了今天,祝愿二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冯红燕 2011 年 5 月 20 日于浙大玉泉 III 摘摘 要要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建设用地规模急剧增长,侵占了大量耕 地;加上大规模的生态退耕与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中央政府 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多次强调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手段保护耕地。但是,与此同 时, 耕地抛荒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 并出现过几次大范围的耕地抛荒。 近年来, 耕 地抛荒现象呈愈演愈烈之势,而且表现出新的特点:全年性抛荒越来越多,隐性 抛荒被显性抛荒取代,社会经济原因引起的抛荒越来越多,农民主动性抛荒越来

9、 越多。尽管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 但是, 耕地抛荒的发展 态势并未出现根本性扭转, 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蔓延趋势。 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复杂多样,已有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整个县、镇或村 等行政区为单元的、宏观层面上的定性分析,鲜有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微观层面 的定量分析。中国农村经济基本单位是以农户为主体,农户是农村最基本的微观 经济决策单位,土地利用行为是农户基本的行为决策之一。鉴于此,本文试图通 过设计调查问卷,以河南省尉氏县为研究区,随机选取农户进行入户调查,了解 农户的耕地利用背景及其利用行为,运用二项 Logit 模型对耕地抛荒的驱动因素 进行定量研究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

10、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从耕地抛荒的概念、类型、特点、原因以及耕地抛荒程度的测度等方 面,对国内外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 (2)从经济人假设与土地利用行为、激励理论与土地利用行为、土地产权 稳定性与土地利用行为、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土地利用行为、农户家庭特征与土地 利用行为以及土地状况与土地利用行为等方面, 在理论层面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 为决策进行了阐释。 (3)选取河南省尉氏县作为典型研究区,以了解农户耕地抛荒情况及其驱 动因素为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随机选取了 12 个村庄的 500 户农户,进行了入 户调查走访,对研究区调查样本的基本属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IV (4)根据耕地抛荒特点

11、,选取农户家庭特征、耕地状况、家庭收入、耕地 流转、耕地保护认知等变量,运用二项 Logit 模型对影响农户耕地抛荒的驱动因 素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耕地抛荒问题比较严重,存在耕地抛荒的农 户占样本总数的 64.83%,耕地抛荒率为 16%。经济因素是导致耕地抛荒最重要 的原因。农民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依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农民耕地 保护意识不强,是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 本文二项 Logit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耕地面积、人均收入、农业 收入比重、农作物价格变化、耕地流转等因素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显著。户主年龄 越大,越不抛荒耕地;在耕地面积无法满足农民实现规模

12、经营的情况下,耕地面 积越大,农民抛荒耕地的可能性越大;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农业收入比重越 低,越有可能出现耕地抛荒;农作物价格越高,耕地抛荒可能性越小;自发的、 无序的耕地流转对减少耕地抛荒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并不明显。 为了促进耕地的有效利用,减少耕地抛荒,本文建议继续加大惠农力度,完 善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建立健 全土地流转制度;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减轻农民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依赖; 建立耕地利用情况监督机制,评估耕地抛荒状况及其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耕地抛荒;驱动因素;二项 Logit 回归;土地利用行为 V Abstract A l

13、ot of cultivated land has been converted to construction land, along with China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n the meantim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lso contributes to decreasing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Although Chines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14、to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implements the most stringent polic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still much cultivated land abandoned all over the country. Recently, more and more cultivated land has been made off cultivation, and something new appears: more and more year-round cultivated lan

15、d abandonment, recessive abandonment replaced by dominant abandonment, more and more abandonments come from social-economic, and more and more farmers make their land off cultivation actively. Many policies to reduce cultivated land abandonment have been implemented, but there is not any sign indicates land abandonment will stops, even it becomes worse in some areas. Many reaso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