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关系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518649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关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关系 教育科学学院摘 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某学校教育科学学院200名学生进行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的测试,试图探究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和其孤独感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孤单感在性别、年级和家庭经济情况因素上有显著差异;(2)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发展孤独感和孤独感总分显著相关;(3)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倾向对大学生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关键词:孤独感 网络游戏成瘾 大学生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neliness and InternetGame Addiction Tendency o

2、f College StudentsChen Lin,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Abstract】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neliness and internet game addiction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Questionnaires include two parts: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and The Questionnaire

3、 of the Loneliness Stru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A total of 200 students who are learning i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participated in the tes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firstly, college students lonelines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grade and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factors;secondly,

4、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game addiction tendency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evelopment lonelines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loneliness ;Last but not least,internet game addiction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predict the total score of loneliness to some extent.【Keywords】Loneliness; Internet

5、 Game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s11引言孤独最早是医学中的词汇,1973年Weiss对孤独感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孤独感是一种主观的情绪体验或心理觉察,是指当个体觉知到人际关系不良时,自己渴望交往,但实际的交往水平未达到预期效果时的心理体验1 。对孤独感的研究最早关注的是老年孤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儿童、青少年孤独感的研究也逐渐开始萌芽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孤独感与网络使用的研究也开始增加,我国学者也将愈来愈多的注意力投向了孤独感与网络的相关研究,尤其是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根据中科院的调查结果发现,游戏成瘾占网络成瘾总数的 90%。网络

6、游戏成瘾指网络用户不可抑制地长时间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以至于给使用者带来生理、心理及其他方面影响的一种成瘾行为。在我国多见于青少年,因此青少年成为了网络游戏成瘾主要研究对象3。由于近几年来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颇受重视,出现很多量的研究,但就孤独感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多见网络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且研究者大多采用由西方编制中国改编的问卷,多关注孤独感在网络游戏成瘾者与正常玩家的差异以及孤独感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随着国内对于孤独感的研究不断深入,理论不断丰富,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本土化孤独感问卷,如李艺敏等编制的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黄国萍和姚本先编制的大学生孤独

7、感问卷。本土化研究问卷与西方研究问卷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在西方编制问卷中,孤独感代表着一种消极情绪,而中国本土化问卷则表明孤独感未必是消极的4。因此本研究就是希望通过采用本土化孤独感问卷,探究网络游戏成瘾倾向与其孤独感的关系。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生根据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专业(理科、文科)进行分层,然后各随机抽取25名被试,共200名被试,要求被试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完成。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在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74份,问卷有效率87.0%。被试情况分布表见表2-1。表2-1 被试情况分布表性别独生非独

8、生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年级人数男女独生非独生城市城镇农村较好一般较差大一文科6139106310115319理科020413929218020大二文科02391421011217423理科1111616949413522大三文科3195174612117422理科0228141049318122大四文科91310123613216422理科11136184218219324总数40134571134737911713324174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测量法,具体选用的量表如下:(1)大学生基本信息调查,包括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专业、年级、生源地以及家庭经济情况。(2)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

9、采用李艺敏等编制的本土化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问卷共有21个项目,分为3个测谎项目,18个正式项目,正式项目中有9个反向选择项目。问卷将孤独感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社会孤独感(5个项目)、人际孤独感(5个项目)、自我孤独感(4个项目)和发展孤独感(4个项目)。每个项目按5级记分:(1)从不如此;(2)偶尔如此;(3)有时如此;(4)常常如此;(5)总是如此。计分时,正向题项给予1、2、3、4、5分,反向题项则给予5、4、3、2、1分。大学生在本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孤独感水平越高。该量表信效度较好,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3)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评定本研究采用崔丽娟用安戈夫方法设定的网络游戏成瘾

10、界定标准作为评定工具,该量表共有10个题项,回答“是”的计1分,“否”计0分,大于或等于7分判定为网络游戏成瘾。参照李宁、梁宁建对崔丽娟用安戈夫方法设定的网络成瘾界定标准的使用方法5,量表得分只作为网络游戏成瘾倾向高低的评定标准。所以,本研究采用此量表对网络成瘾倾向进行评定,网络成瘾倾向的操作定义为该量表的得分,得分越高,网络成瘾倾向越大。上述的所有问卷均使用统一指导语。2.3施测与数据处理由于大四学生情况的特殊性,所以大四学生问卷发放时间放在了2016年1月份,根据文理科专业各随机抽取了25个学生进行问卷发放,由学生在寝室书写,并在两天内全部完成。大一至大三学生则在2016年3月根据年级和文

11、理科分别采用团体施测(各25份)的方法,将量表统一发给学生,以不记名方式答题。问卷都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被试做到认真读题,独立完成。对收集的问卷首先进行筛选,第一步筛选答题不完整(漏答项目数3)和有规律性作答(同一性作答、波浪型作答等)的问卷,第二步筛选根据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测谎题进行筛选问卷(整个测谎项目中,选择“从不如此”答案2个项目的),共保留有效问卷174份,有效确保了问卷的答题质量。采用 Excel 软件和 SPSS 19.0 for windows 软件对采集到的有效问卷进行编号、整理、录入及处理,然后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3 结果与分析

12、3.1 大学生在孤独感结构问卷上得分的人口统计学差异3.1.1在性别上的差异从下表3-1可知,男生在发展孤独感上的得分比较显著地高于女生,在孤独感总分上非常显著地高于女生,并且男、女学生在自我孤独感、人际孤独感和社会孤独感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表3-1 不同性别的被试在孤独感结构问卷上的得分维度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人际孤独感社会孤独感孤独感总分*男平均数10.1010.6811.3314.8546.95标准差2.7443.2143.053.8278.892女平均数10.849.4210.9614.2845.49标准差2.4522.5292.7773.2716.584注:*表示差异比较显著(p0

13、.05),*表示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其显著(p0.001)。下同。3.1.2在独生非独生上的差异表3-2 独生非独生的被试在孤独感结构问卷上的得分维度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人际孤独感社会孤独感孤独感总分独生平均数10.289.7010.8215.1045.90标准差2.5782.5332.7713.3587.229非独生平均数10.889.7111.1614.0445.79标准差2.4972.8592.8773.3857.183从表3-2可知,独生非独生的效应并不显著,不过,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社会孤独感维度上的得分都高于另外三个维度。3.1.3在专业上的差异表3-3 不同

14、专业的被试在孤独感结构问卷上的得分维度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人际孤独感社会孤独感孤独感总分文科平均数10.379.8510.3014.7145.23标准差2.7872.6862.5943.1956.391理科平均数10.979.5711.7614.1146.41标准差2.2362.8072.8933.5897.866从表3-3可知,专业的效应并不显著,不过和独生非独生一样,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在社会孤独感维度上的得分都高于另外三个维度。3.1.4在年级上的差异从下表3-4可知,不同年级在自我孤独感得分上差异非常显著,在发展孤独感得分上差异比较显著。同时根据事后检验的结果,大一和大二学生在自我孤独感上的得分比较显著地低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同时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大三和大四学生在自我孤独感上无显著差异。在发展孤独感上,大三学生的得分比较显著地高于大四学生。表3-4 不同年级的被试在孤独感结构问卷上的得分维度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人际孤独感社会孤独感孤独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