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15491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讲解(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位置控制系统介绍,控制系统构成,1伺服电动机;2光栅尺;3滚珠丝杆;4工作台,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按运动的自由度分类也称为一维数控直线工作台 采用几个不同方向的一维直线工作台与旋转工作台相互组合,构成多维数控工作台,以实现复杂曲面的加工。,系统的数学模型,J1:电动机转子轴上的转动惯量 J2:减速器输出轴上的转动惯量 i :减速器的减速比 P :滚珠丝杠的螺距 M :工作台的质量 Ka :给定环节的传递函数 Kb :放大环节的传递函数 Kc :包括检测装置在内的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系统的数学模型,假设: 考虑到采用了滚动轴承、滚珠丝杠和直线滚动导轨,与各运

2、动副相对速度有关的黏性阻尼力矩可忽略不计 由于运动部件的弹性变形非常小,也忽略与运动部件弹性形变相关的弹性力矩,系统的数学模型,2.1节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的例子中,以电压ua为输入量,以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总的负载力矩ML为扰动量,以电动机轴转速为输出,建立了伺服电动机的微分方程,系统的数学模型,设J为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总的转动惯量,因为,系统传递函数框图,系统的数学模型,化简方框图,系统的数学模型,令输入Xi(S)=0,可以得到负载力矩 MLS)输入作用下的传递函数为,令负载力矩 ML(S)=0,可以得到Xi(S)输入作用下的传递函数为,该系统是一个三阶系统,系统的数学模型,忽略电枢绕组的电

3、感L,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为,该系统是一个二阶系统,系统的数学模型,负载力矩 ML(S)、输入Xi(S)分别作用下的传递函数为,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台设计: 1. 先根据系统负载、位置精度、加速度和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初步选定伺服电动机、传动装置及测量装置; 2. 然后再根据系统的稳定性、响应快速性和响应准确性等方面的要求,设计控制器。 在分析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时,与电动机有关的参数、与传动部件有关的参数一般是确定的,瞬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时域指标分析,瞬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假设经过初步设计,系统方框图如下,时域指标分析,瞬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当Kb分别为5,10和40时,系统在单位

4、阶跃输入作用下的响应曲线,当Kb分别为5,10和40时,在单位阶跃扰动作用下的响应曲线,时域指标分析,瞬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当Kb分别为5,10和40时,系统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时域指标分析,瞬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从例3-3知道,在二阶系统中,引入适当的速度(微分)负反馈,可以使系统保持较高的响应速度,同时又能降低最大超调量。为此在原系统中将电动机转速引入到系统的输入端,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具有速度负反馈的系统。,时域指标分析,瞬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Kb为40,K分别为0.01,0.05和0.08时,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响应曲线(带*号曲线无速度反馈),Kb为40,在单位阶

5、跃扰动作用下的响应曲线,频率特性,开环传递函数 和闭环传递函数,Kb=40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Bode图和闭环频率特性Bode图,频率特性,开环传递函数 和闭环传递函数,Kb=40的开环频率特性Bode图,Kb=40的闭环频率特性Bode图,频率特性,开环传递函数 和闭环传递函数,零频值:A(0)=0.0001dB; 复现频率:,=46.4159rad/s; 谐振频率:,=26.5609rad/s; 相对谐振峰值:,=9.0591,稳定性,方框图,令Kb=40,R=200,L=0.2,Km=2000,J=1,Kd=1,稳定性,方框图,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Routh表为,稳定性,方框图,其中,要使系统稳定,的取值范为,开环传递函数,稳定性,方框图,开环传递函数,Kb=40时开环频率特性Bode图,稳定性,方框图,当Kb分别为10、40和600时,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一般希望位裕度,,幅值裕度,而从计算结果可知,Kb=40时,系统虽稳定,但相位裕度太小;Kb=600时,相位裕度为负,系统不稳定,因此需要在下一章通过校正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