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群课件马说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14448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国群课件马说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王国群课件马说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王国群课件马说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王国群课件马说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王国群课件马说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国群课件马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国群课件马说(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韩愈,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作者简介,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至十六年间(795800),其实,韩愈初登仕

2、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对埋没人才强烈不满,并加以揭露和抨击。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背 景,“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可以先叙后说,也可夹叙夹议。跟现

3、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往往是托物寓意。我们学习过的说体文章有:周敦颐的爱莲说等。,说,祗,zh,骈,pin,槽枥,co l,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石,dn,读 准 字 音,sh,s,s,邪,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朗诵课文,zh,pin,sh,s,s,sh,xin,dn,文段一:,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的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骈一同 称著称 虚词: 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因为 虽即使,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因为它日行千里而著称。,1、本段表达作者观点的一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2、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祇辱于奴隶人

5、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文段二:,实词: 一食顿 、餐 食马者通“饲”,喂 才美才能 外见 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 常普通的 虚词: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是这种,作代词 安怎么,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用一个词概括本段表现的食马者的形象?,无知,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谴责。,文段三:,实词: 策之用鞭子打 执策马鞭 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虚词: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无意义,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还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2、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中心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哪些句子能体现食马者的无

7、知和浅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马 说,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韩愈其人有杰出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请看下表: (1)贞元1116年,韩愈初登仕途,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但仍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 (2)贞元19年,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减免赋税,被贬为阳山县令。 (3)元和14年,韩愈上书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几招杀身之祸。 坎坷的仕途,致使其一生心情抑郁,“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千里马人才 伯

8、乐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不遇伯乐贤才难遇明主,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千里马”“伯乐” “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千里马,人才,伯乐,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本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马说,“伯乐与千里马”之佳话 周文王姜子牙 刘 备诸葛亮 ,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大 家 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通“饲”,喂 通“现”,显示 通“才”,才能 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通假字:,归纳整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动词) 马鞭 (名词),一词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