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复习提纲 陕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09993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复习提纲 陕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年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复习提纲 陕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年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复习提纲 陕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年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复习提纲 陕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年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复习提纲 陕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复习提纲 陕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复习提纲 陕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集体中成长一、集体中的我(一)集体和我1什么是集体? 集体是由多个人按一定的任务和要求组成的有组织的团体。 2、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集体是:班集体、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3、良好班集体的标志是什么?(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3)有共同的班级文化;(4)有优良的班风及统一的领导核心。 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的一生是在不同的集体中度过的。(1)个人和开集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2)集体为每个成员发展提供支持和条件;(3)个人的活动又会对集体产生影响。 (二)个人离不开集体1、集体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1)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2)集体是我们成

2、长的沃土,促进我们健康发展; (3)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2、为什么说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 (1)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集体,集体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 (2)个人的努力又会促进集体的发展;(3)个人和集体相互促进,才能和谐发展。二、我为集体献力量(一)团结就是力量1、决定集体力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1)成员数量的多少;(2)成员之间组织与配合程度的高低;(3)成员是否具有团队精神。2如何理解“团结就是力量”?(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 (1)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就没有集体的发展。在集体中大家团结起来,相互协作,就能产生比个人大得多的力量,就能够克服前进

3、中的各种困难,创造个人无法创造的奇迹。(2)人类社会,紧密团结时就能兴旺发达相互分离时就会面临灾难。 3结合实际,说说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关爱班集体。 (1)自觉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 (2)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3)服从集体的安排,自觉为班集体服务。 (4)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5)发扬集体的好作风,与同学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 (7)勇于同损害集体利益、破坏集体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二)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1、怎样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如何创建良好的班级体?) (1)树立主人翁意识,珍惜集体荣誉,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发

4、挥聪明才智,为集体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2)团结一心,互帮互助,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不做有损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3)同损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2、怎样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1)树立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以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 (2)尊重国家的象征,如国旗、国徽、国歌等,不得污损国旗国徽;(3)维护国家名誉、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泄露国家机密,同一切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第10课 社会中长大一、社会生活讲公德1、如何讲公德?(1)爱护公共设施;(2)遵守公共秩序。2、为什么要爱护公共设施?(1)公共设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公共设施带来便利,美化环境,保护安全

5、;(3)爱护公共设施是遵守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要求。3、你如何看待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每个公民都应爱护公共设施。(1)人为损坏公共设施,给国家和集体造成经济损失,破坏了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2)故意毁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是缺乏社会公德的表现,会受到人们的谴责,严重的还可能触犯法律,受到法律的追究。4、什么是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行为规则和要求。5、公共秩序的组成和种类分别是什么?公共秩序的组成: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规范。公共秩序的种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6、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1)公共秩序是否良好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体现

6、着社会的文明程度;(2)公共秩序规范着我们的行为,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3)规则是维护公共秩序的有效手段;(4)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提升我们自身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二、服务社会有责任1、公益活动的内容有哪些?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紧急救援、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交流等。2、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1)每个人都有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和义务; (2)是每个人回报他人和社会的方式;(3)积极参与公共活动有利于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3)发扬志愿者精神,热心公益,培养乐于奉献的品质,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4)参加公益活动、服

7、务社会是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3、如何参与公共生活?(1)为社会做贡献,提升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可;(2)从日常生活中身边小事做起;(3)培养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第11课 有序的社会一、社会有序靠规则1、社会规则包括哪些?社会管理规则、职业规则、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2、规则有:成文规定、不成文规定3、规则的特点:普遍性和制约性。4、规则的作用: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言行,避免社会冲突,保障社会有序运行。5、为什么说社会有序靠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约束自身行为;(2)社会系统运行需要有一系列规则来维持秩序;(3)社会规则

8、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言行,避免社会冲突,保障社会有序运行。6、为什么要遵守社会规则?(1)保证社会良好运行;(2)保障社会稳定发展。7、怎样遵守社会规则?(1)强化规则意识,按规则办事;(2)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3)遵守社会规则的核心在于“自律”。二、法律维序是保证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法律的特征:(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法律的作用:(1)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2)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的稳定。4、为什么要遵

9、守法律?(1)遵守法律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2)法律具有特殊性,是约束力最强的社会规则;(3)法律是社会运行的“保护伞”,是维护社会平稳运行的底线;(4)社会主义法律是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5)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违法犯罪。(6)法律规范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障国家的繁荣与安宁。5、怎样遵守法律?(1)树立法律意识;(2)增强法制观念;(3)学法、知法、懂法和守法。第12课 和谐的社会一、社会天天在变化1、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变化:(1)学校生活变化大;(2)人均收入有提高;(3)社会保障不断完善;(4)医疗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5)吃穿住行在变化

10、;(6)由总体小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全国人民的梦想。2、文化生活新发展:(1)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和完善;(2)文化娱乐休闲方式发生巨大变化;(3)文化消费要求日益旺盛;(4)网络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3、建设美好家乡,我们应该怎么做?(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2)关注家乡发展,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3)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4、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衣:色彩鲜明,款式众多,而且越来越追求品牌和质量; 食:种类繁多,营养均衡全面;住:高楼大厦,砖瓦房屋,宽敞明亮;水、 电、暖

11、齐全;行:汽车进入一般家庭二、和谐社会温暖多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心愿。2、和谐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诚信友爱的。(1)对他人尊重和认可;(2)对处于危难和困境中的他人表现出怜悯、同情和友爱。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怎样做到彼此关爱?(1)关爱他人,奉献爱心;(2)同情弱者,提供帮助;(3)尊重他人,平等相待;(4)乐于助人,无私奉献。5、如何传递社会温情?(1)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亲情;(2)合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建立社会救济制度;(3)公益救助及保险法,帮助弱势群体和贫困人群增强生活的信心;(

12、4)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有扶贫济困之心。第13课 善用网络与媒体一、网络改变生活1、网络把世界联结成一个信息互动的世界。2、网络的特点:(1)信息海量;(2)即时交互性;(3)个性化。3、为什么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互联网将人们带进了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2)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3)互联网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4)合理利用和支配网络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重要技能。二、我的网络我做主1、如何学会合理利用网络?(1)获取社会信息和多元的文化信息;(2)提高社会参与度;(3)拓宽视野,积极与他人交流和沟通;(4)传递正能量。2、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网络改

13、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1)网络是我们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如网上学习、查询资料、远程教育;(2)网络是我们休闲方式发生了改变,如网上电影、网络游戏;(3)网络是我们交友方式发生了改变,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结识更多新朋友;(4)网络是我们购物方式发生了改变,网购发展迅速。3、为什么要合理利用网络?(1)网络是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需要理性对待;(2)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给了我们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需要合理规划;(3)青少年自制力不足,沉溺网络成为“网瘾少年”的悲剧时有发生,这些教训需要吸取。4、如何利用网络完善和发展自我?(1)提高自己的

14、信息分析能力,对网络信息科学分辨,理性分析,多方验证;(2)提高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能力,网上言论做到慎重,有理有据;(3)遵循法律和道德要求,拒绝利用网络从事违法和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活动;(4)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5)增强网络道德观念,文明上网。第14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91.51%,少数民族8.49%。2、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3、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4、民族文化的特点:(1)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2)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

15、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各民族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5、民族文化的影响: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二、国家安全和共同利益1、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我国宪法规定:实行民族平等政策3、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4、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基本政治制度之一。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6、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7、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 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组织对口支援,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8、中学生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1)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2)尊重各民族的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