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安全教育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08820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安全教育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安全教育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安全教育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安全教育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化学实验安全教育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安全教育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安全教育讲解(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1995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大四学生梁同学因吸入别的同学泼洒的酸酐而不治身亡。 1997年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因未按规定使用通风橱造成他人肺部伤害而永不被香港各大学录用。,12001年5月20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2.2001年11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5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32002年9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

2、2003年1月19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52003年5月31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250kg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62003年6月12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3名教师受伤。,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72004年8月24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

3、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82004年10月16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9.,9.封管事故,9.封管事故,9.封管事故,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

4、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10.盐酸气伤人事故,2005年8月2日某军校化学实验室王某、赵某等人在安装高压釜的紧固件和阀门。在前几日拆卸时已将管道内氯硅烷液体放出,为挡灰尘用简易塞将氯硅烷液相管塞住。当时并没有感觉到有压力和液体积存。在安装氯硅烷液相管时,当事人将简易塞拔下的一刹那,突然有一股氯硅烷挥发气体冲出,此时正值王某俯身紧固螺丝,来不及躲闪,正好喷到脸上和两手臂上,将其灼伤。 事故原因: 这套高压釜反应装置被安置在棚内,当时又正值高温时节,棚内温度超过40,管内残留的氯硅烷变为气体,产生了一

5、定的压力,拔去塞子时氯硅烷气体就冲了出来。 经验教训: 高温对化学试剂可能带来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科研人员又忽视了防护用品的使用,扩大了受伤部位。,11误操作事故,2007年8月9日晚8时许,某高校实验室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投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后请教解决方法,即发生了爆炸,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该事故是由于当事人在投料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要使用的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

6、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 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它告诫我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工作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4金属钠燃烧事故,2004年3月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王某将1升工业乙醇倒入放在水槽中的塑料盆,然后将金属钠皮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盆中。开始时反应较慢,不久盆内温度升高,反应激烈。当事人即拉下通风柜,把剪刀随手放在水槽边。这时水槽边的废溶剂桶外壳突然着火,并迅速引燃了水槽中的乙醇。当事人立刻将燃烧的废溶剂桶拿到走廊上,同时用灭火器扑救水槽中燃烧的乙醇。此时走廊上火势也逐渐扩大,直至

7、引燃了四扇门框。,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生物污染,在1979年,前苏联乌拉尔南部的大工业城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生物武器实验室发生爆炸,约10公斤的炭疽芽孢粉剂泄露,爆炸释放出大量的细菌毒雾,造成附近1000多人发病,数百人死亡。,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2001年,在英国波布特莱尔实验室东北方向50公里的布伦特伍德地区首先发生了口蹄疫。据分析,口蹄疫病毒很可能就是从波布特莱尔实验室里泄漏出来,经过空气传播到布特伍德的地区,从而造成了大规模的口蹄疫爆发。 2007年8月,英格兰南部萨里郡出现两起口蹄疫事件,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经调查,发现暴发的口蹄疫疫情源自疫情发生地附近动物卫生研究所和梅里亚尔

8、动物保健公司的实验室,而人类活动可能是病毒得以传播的途径。,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2004年的SARS实验室事件至今还依然让人记忆犹新,当时中国(包括台湾在内),新加坡等国的一些实验室没有经过卫生部的批准就急于开展了针对SARS病毒的科学研究,这些由于实验室本身的条件、实验室里的粗心或实验室管理不善等引发了许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发生实验室感染,造成的危害让人们异常震惊。这些是造成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世人关注的事例。然而还有一些对个人影响较为深远安全性问题。,培养安全责任意识,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日前,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安全责任事故。经查,对于实验操作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遇到问题没能及时沟通,实验中

9、形成的废物没有能够按相关规定处置,乱倒乱放,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差。 希望大家能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基本原则 预测可能的危险 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危险操作 不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危险操作 一些事故实例,主要内容,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安全第一,实验第二!,麻痹大意,不学习安全基本知识,不按实验安全规则操作, 是实验工作中最大的敌人。,1.基本原则,1.基本原则,小心对待所有化学品 1. 请戴好手套,安全眼镜和穿好实验服; 2.有毒有害化学品不得敞放,取用称量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保持良好的通风,尽量将玻璃挡板拉下; 4.按照正规指南,安全处理危险物品;

10、5.注意防火,实验室不能见明火(酒精灯,打火机,火柴);禁止使用可能产生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带电刷的机械搅拌器,未经过防爆改装的电冰箱等等); 6.谨慎对待没有做过的反应和没有用过的化学品! 7.身体或精神状况不好的时候不要做实验; 等等,2.预测可能的危险,“Hazards in the Chemical Laboratory“ “Prudent Practices in the Laboratory”,24,“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 (MSDS),3.常见危险物品和危险操作,有毒物质 溶剂 腐蚀性物质 易燃 致癌 爆炸 辐射 以及其它很多,很多.风险因素,3

11、.常见危险物品和危险操作,溶剂:对常见的溶剂不要大意 烷烃,醚类,醇类和丙酮等溶剂高度易燃,它们和很多氧化剂不能共存。 含氯溶剂和碱金属(锂,钠,钾)以及烷基金属试剂剧烈反应,不能用金属钠干燥二氯甲烷! 甲醇损害视神经,苯对造血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四氯化碳有很强的肝毒性,苯和HMPA都已确认是致癌物。 硝基甲烷和其它硝基烷烃与强碱、液溴剧烈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中溶剂按毒性分类:,第一类溶剂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

12、围内,如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第二类溶剂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乙腈(410ppm)、氯苯(360ppm)、氯仿(60ppm)、环己烷(3880ppm)、二氯甲烷(60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2甲氧基乙醇(50ppm)、环丁砜(16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嘧啶(200ppm)、甲苯(89

13、0ppm)、甲酰胺(22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正己烷(290ppm)、甲醇(300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二甲苯(2170ppm)。,第三类溶剂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

14、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溶剂,易爆,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氢气、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热源诱发,极易发生支链爆炸;,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以及多氮化合物(实例)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爆炸品 特性:摩擦、震动、撞击、碰到火源、高温能引起激烈的爆炸。 实例: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苦味酸、雷汞等。 保

15、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装瓶单独存放在安全处。使用时要避免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为避免造成有危险性的爆炸,实验中的用量要尽可能少些。,强氧化剂 特性:与还原剂接触易发生爆炸。 实例:过氧化钠、过氧化钡、过硫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氯酸盐等。 保管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跟酸类、易燃物、还原剂分开,存放于阴凉通风处。使用时要注意其中切勿混入木屑、炭粉、金属粉、硫、硫化物、磷、油脂、塑料等易燃物。,易燃,1易燃液体 特性:易挥发,遇明火易燃烧;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明火、星火、电火花均能发生猛烈的爆炸。实例:汽油、苯、甲苯、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醛、氯乙烷、二硫化

16、碳等。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专用橱中,要远离火种(包括易产生火花的器物)和氧化剂。,易燃固体 特性:着火点低,易点燃,其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一定程度,遇明火或火星、电火花能激烈燃烧或爆炸;跟氧化剂接触易燃烧或爆炸。 实例:硝化棉、萘、樟脑、硫黄、红磷、镁粉、锌粉、铝粉等。 保存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跟氧化剂分开存放于阴凉处,远离火种。,自燃品 特性:跟空气接触易因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 实例:白磷(白磷同时又是剧毒品) 保管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盛水的瓶中,白磷全部浸没在水下,加塞,保存于阴凉处。使用时注意不要与皮肤接触,防止体温引起其自燃而造成难以愈合的烧伤。,遇水燃烧物 特性:与水激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并放出大量热。 实例:钾、钠、碳化钙、磷化钙、硅化镁、氢化钠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坚固的密闭容器中,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少量钾、钠应放在盛煤油的瓶中,使钾、钠全部浸没在煤油里,加塞存放。,有毒物质 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有300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