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20160531已勘误第三期培训印刷版 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08283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8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20160531已勘误第三期培训印刷版 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20160531已勘误第三期培训印刷版 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20160531已勘误第三期培训印刷版 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20160531已勘误第三期培训印刷版 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20160531已勘误第三期培训印刷版 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20160531已勘误第三期培训印刷版 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20160531已勘误第三期培训印刷版 资料(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贵 州 省 旅 游 资 源 大 普 查 技 术 要 求 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 年 5 月 31 日 1 目目 录录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2) 3.1 旅游资源. (2)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2) 3.3 旅游资源单体 (2) 3.4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2) 4 总则(2) 4.1 目的.(2) 4.2 任务.(2) 4.3 技术路线 (3) 4.4 基本要求. (3) 5 旅游资源分类(4) 5.1 分类原则.(4) 5.2 分类对象 (4) 5.3 分类结构 (4) 6 旅游资源普查.(4) 6.1 总体要求

2、(4) 6.2 前期准备.(5) 6.3 实地普查 (10) 6.4 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 (10) 7 旅游资源评价.(17) 7.1 总体要求 (17) 7.2 评价体系(17) 7.3 计分方法 (17) 8 成果编制与验收(20) 2 8.1 质量控制与保障措施 (20) 8.2 成果编制. (22) 8.2.1 成果报告. (22) 8.2.2 图件及说明书. (22) 8.2.3 数据库 (23) 8.3 成果评审. (23) 8.4 成果资料提交. (23)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旅游资源类型划分表 (2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贵州省县(市、区、特区)旅游资源大普查设计书编

3、写提纲 .(4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贵州省县(市、区、特区)旅游资源大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 (48)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贵州省综合旅游资源信息代号表 (49)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贵州省乡村旅游经营户 (含农家乐) 调查表. (84) 1 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技术要求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为 基础,结合近年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贵州省实际情况编制。规定了贵州省 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的目的任务、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普查技术路线与 工作方法、提交成果及要求等内容。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省内各地区旅游资源分类、普查、评价、开发利用 与

4、保护。各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 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GB/T2260-2007)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2-11)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089 号)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国家环保局,1996)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

5、-2008)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 地质遗迹调查标准(暂行)(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4) 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 SL300-2013(水利部,2013-11) 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 SL471-2010(水利部,2010-04) 水利旅游项目综合影响评价标准 SL422-2008(水利部,2008-03) 2 3 术语与定义术语与定义 3.1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6、。 3.3 旅游资源单体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 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评价和程度评价。 4 总则总则 4.1 目的目的 紧紧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将贵州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为打造“山地公 园省,多彩贵州风”行动提供支撑,达到全面普查、摸清家底,重新审视、发掘资源的 目的。计划以县级行政区划作为工作单元,全方位,全覆盖,不留死角。不漏资源开展 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做到全面普查、精准

7、普查、科学普查。以全面掌握我省旅游资源 分布情况及现状,进一步发现、拓展、整合旅游资源,为我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级、 各类旅游规划、动态管理旅游资源,宣传促销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招商、旅游行业管理 等提供科学依据,为我省旅游业健康、可持续、井喷式发展奠定基础。 4.2 任务任务 4.2.1 系统收集和整理与普查区旅游有关的各类资料和研究成果,筛选出具有旅游 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单体。 4.2.2 实地开展各县(市、区、特区)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力争新发现一批优质旅 游资源。 4.2.3 按照本技术要求的分类、评价有关标准对各类资源进行客观评价、归类分级。 4.2.4 建

8、立全省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的旅游资源数据库,形成系列旅游资源普查 3 图集和报告并逐级汇总。 4.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遵循“群专结合、条块结合”的原则,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及其它规范、指南和本技术要求,全面应用 3S 技术(GIS、GPS、RS) 等高新技术手段,摸清家底,发现新资源,对贵州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科学评价 与分级。 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程序见图 4-1。 图 4-1 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程序图 4.4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4.4.1 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但应注意考虑旅游资源的区域 完整性和系统性。 4 4.4.2 旅

9、游资源大普查工作前期应系统收集与旅游有关的、分布于各级各部门的各 类资料和研究成果,系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及分析等工作,提取其中有用信息。 4.4.3 实地普查工作底图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并同时结合 1:50000-1:5000 地形 图、区域地质图,对于特殊(特品级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根据资源特征选取更大比例 尺。工作底图采用比例尺应大于成图比例尺。 4.4.4 旅游资源普查应注意突出重点。自然类旅游资源以实地普查为主、收集资料 为辅;人文类旅游资源普查以收集、整合资料为主,实地普查、补充完善为辅。 4.4.5 大普查成果应保证质量,强调整个普查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及准确性,并 尽量

10、做到内容简洁、图幅美观。 5 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分类 5.1 分类原则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等进行分类。 5.2 分类对象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5.3 分类结构分类结构 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 个层次。 旅游资源划分为 12 个主类,42 个亚类和 210 个基本类型(附录 A)。 6 旅游资源普查旅游资源普查 6.1 总体要求总体要求 旅游资源大普查应厘定资源类型,确定资源位置、描述旅游资源单体的主要性质与 特征,查明区域及进出条件和保护利用现状。填写旅游资源信息采集表,对资源进

11、行评 价分级,编制相应的图件和旅游资源大普查报告,并建立数据库。 对下列旅游资源单体原则上不进行调查:对下列旅游资源单体原则上不进行调查:明显品位较低,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 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开发后有损于社会形象的或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的;影 响国计民生的;某些位于特定区域内的。 5 6.2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 6.2.1 队伍组建队伍组建 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 由具有区域地质调查、 水工环地质调查等相关勘查资质的、 省属国有地勘单位和县(市、区、特区)级国土资源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县旅普办) 共同组建各县(市、区、特区)旅游资源普查队。 由省旅普办下达大普查任务的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指派具有相关资格的综合技术干 部担任队长,各县(市、区、特区)国土资源局、旅游局选派相关领导担任副队长,相 互配合、共同完成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 6.2.2 技术培训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主要包括业务骨干和普查员培训两类。 培训内容: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实施方案和本技术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