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之气象灾害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505981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与防治之气象灾害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之气象灾害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之气象灾害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之气象灾害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之气象灾害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与防治之气象灾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与防治之气象灾害(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与防治 广阔的暖洋 面,海水蒸发 向大气提供充 足的水汽; 下热上冷 的不稳定大 气层结,促 使空气上升 及水汽凝结 致雨。 结构 概念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漩涡。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称为台风。 天气台风外围云壁高耸,风狂雨暴,台风眼内云消风息。 台风多 发季节 全年都有发生,尤以7-11最为频繁 台风形 成源地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域,其中西北太 平洋海域上空是世界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 一、台风 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及频率 热带气旋主要影响的地区 移动路径 我国南起两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地带,时 常受到台风袭击。其中广东、海南、浙江、

2、台 湾、福建沿海受灾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 。 影响范围 东部沿海登陆地区 盛夏和初秋时间分布 西北太平洋源地 在广东、海南岛、越南登陆 影 响 我 国 的 台 风 (2006年高考北京卷)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 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35 B25 C20 D15 (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 B C D 例题图中受热带气旋影响可能出现狂风、暴雨、风暴潮 灾害的地区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台风的危害 o强风 o暴雨 o风暴潮 读图14和图15,完成下列各题。 图14 图15 (1)指出图14所反映的主

3、要自然灾害是 。请 描述此灾害的强度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1)寒潮,强度由北向南递减(由高纬向低纬),南方较北方远离 冷气团(冬季风)源地,南方较北方有更多的山地阻挡或削弱南下的冷空气 。 二、寒潮 主要 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影响 地区 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发生 频次 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 影响我国的寒潮 1、我国东西走向山脉阻挡寒潮南下,使寒潮的势力越往南越弱。 2、我国南北走向山脉,形成冷

4、空气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 ,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 3、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受寒潮影 响较小。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南下的影响 (07山东文综)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22反映了我国 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判断图中旱灾 最严重的地区(写序 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两 区旱灾季节差异的 原因。 (3)说明区春旱 引发的最主要次生 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 答案(1)区。 依据: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 总量的百分比(或 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

5、)均最高 。(2)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区:夏秋季受高气 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三、旱灾 我国旱灾多发区及自然原因 答案:影响: 地表(河湖) 水源减少;地 下水位下降; 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土壤 墒情变差); 农作物缺水; 生产生活用水 缺乏(人畜饮 水困难)。 黄 河 200 图7 城市 (09海淀)图示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自2008年秋冬至 2009年春季持续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3)写出旱灾带来的主要影响。 (07海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4年8月12日20时,台风“云娜 ”在B地(属浙江省)登陆。13日,

6、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图12 )。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 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云娜”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 、准确的预报。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云娜”影响的危险地区 ,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云娜”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 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 的主要原因。 (2)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 重要影响。 答案(1)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准确预报;政府组织得利,采取了防范、避险 措施,效果显著。(2)不利影响:强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链发性) ,对人民生命

7、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有利影响:丰沛降雨量,可大大 缓解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 热带气旋(台风) 旱灾寒潮 危 害 台风的破坏力由强风 、暴雨和风暴潮构成 。强风颠覆海上船只 ,摧毁房屋,折断树 木,刮断电线;暴雨 导致巨大洪涝灾害。 导致较长时间内水分极度缺 乏,农业减产;土壤、植被 缺水,径流减少,导致地下 水水质变差(咸潮)、高层 建筑地层不稳。诱发次生灾 害:森林火灾、蝗灾 导致短时间气温骤降 ,伴随大风、雨雪、 霜冻、沙暴等恶劣天 气,使农牧业受损、 交通受阻、通讯、电 力设施受损等。 寒潮作为自然灾害有功也有过。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 缓解冬春旱情;天然“杀虫剂

8、”;净化城市空气;带来风能资源等 功 三种气象灾害的危害与防御措施过 防御 生物工 程措施 建立防护林体系 技术工 程措施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非工程 措施 减灾规划 防灾法律 减灾教育 减灾管理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监测科学防止 建筑工 程措施 修建大堤-防潮 兴建水库 建排灌站 加固房屋-抗风 跨流域调水 牧区牲畜越冬基地 地膜覆盖 其他 台 风 防 洪 抗 旱 寒 潮 检修、加固电力设施 台风来临前: 收听天气预报;检查加固房屋建筑;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台风来临时: 采取躲避措施;海上船只:停航、绕行、抢在台风前穿越 台风袭击时: 避免外出;避开窗户;撤离沿海低地;台

9、风中心刚过,仍需 留在安全地带 台风灾害的防避措施 (09天津)13.读区域图(图8)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 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自然地理特征对a河下游地区洪水泛滥的影响 。 年降水量丰富 。 下游泄洪不畅 。 上游来水快洪 水 泛 滥 答案:(2)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 );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下游地势低平(下 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 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四、洪涝 洪涝灾害概念: 洪涝灾害是指由于降雨、融雪、冰凌、风暴潮

10、等引起的 洪流和积水造成的危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渍(雨涝) 灾害,泛称水灾。 洪涝灾害分布及成因 31.(08山东文综)涝渍灾害是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12 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 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 布形成的原因。 答案 (1)自然自然主要位于平原地 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 影响,暴雨集中; 人文人 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 较重。 南海诸岛 图例 涝渍灾害区河流 图12 中国的洪涝灾害 特点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 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洪水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

11、、 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雨涝主要发生 的地区。 分布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灾情(东 部季风区 严重) 自然原因:季风区降水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农业集中,工商业发达,人口、建筑、交通密集, 加大了灾情严重性。 东部季风区雨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110 E 中国重大洪水灾害点位示意 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图7),回答下列问题。 (3)试从气候、地形、水系特点三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 涝灾害的原因。 答案:(3)地处季 风气候区,降水集 中,多暴

12、雨;地势低 平(或地形以平原 为主);雨季河流 排水不畅,河流支 流多,汛期长,水 量大等 (合理即可 ) 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以长江为例 31.(08山东文综)涝渍灾害是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图12 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 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答案 (2)加强监测、预报、预 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南海诸岛 图例 涝渍灾害区河流 图12 洪涝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洪 涝 危害淹没农田、村庄、毁坏道路、通讯、电力设施、造成人员伤亡等 防御 生物工 程措施 建立防护林体系 技术工 程措施 地理信息技术 非工程 措施 减灾规划 防灾法律 减灾教育 减灾管理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监测 科学防止 建筑工 程措施 兴建水库 建排灌站 分洪蓄洪工程 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