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课曹操献刀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04752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一课曹操献刀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中语文第一课曹操献刀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中语文第一课曹操献刀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中语文第一课曹操献刀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中语文第一课曹操献刀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课曹操献刀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课曹操献刀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标导航 1体会“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基本特点。 2结合历史背景,准确把握所给选文中曹操、李逵的形象特点。 3鉴赏选文中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4提升感悟,充分认识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内容概说 历史与英雄是两个永恒的话题,它们在历代文人的生花妙笔之下,流淌出许多灿烂的篇章。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书中的曹操不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臣贼子,更是有雄才大略的乱世奸雄。作者对曹操奸雄形象的刻画,最突出的情节是曹操杀吕伯奢及其家人。如果说曹操杀吕伯奢的家人是出于误会,那么杀吕伯奢本人则完全暴露了他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本性,尤其是曹操杀死吕伯奢后说的那句话

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了他的“经典名言”。大凡想起曹操,都会想起他说的这句话,这也是人们视曹操为奸雄的一个原因。,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经典之篇,书中李逵的结局很惨,死于大哥宋江之手,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但在整个故事中他又是一个喜剧性的人物。由于他粗卤直率,有勇无谋,所以常常吃亏,成为被耍弄的对象。他嗜斗、嗜杀,也常遭惩罚。李逵负荆就是这样一个喜剧片段。李逵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后,二话不说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并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个粉碎,接着要杀宋江。这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李逵的性格,既正直,又鲁莽。他和宋江立下军令状,并以人头为赌注,后来发现抢夺民

3、女之事并非宋江所为,只好认输,负荆请罪。,当宋江说要他捉住假冒者方肯饶去死罪,李逵立刻“跳”了起来,一个“跳”字也充分说明了李逵的内心活动,他并非真的不怕死。从这个小细节,我们也能看到李逵性格中率真的一面。李逵戴罪立功,抓住假宋江,为民除害,故事以喜剧的方式收场。,赏析指导 历史演义小说叙述多有来历,大都本自正史传,以描写历史演变朝代兴废为重点,约略为“七实三虚”;而英雄传奇却并不以纪实为主,多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属于作者虚构,以塑造传奇式英雄为主体。鉴于此,首先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品写作、发表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其次要认真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典型环境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最后还要分析小说的情节、线索、结构等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简介】 卜算子,词牌名。据说借用唐骆宾王的绰号“卜算子”而命名。北宋时盛行此曲。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等。双调,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字三体。仄韵。宋教坊变为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神宗元丰进士,苏轼任定州知州时为幕僚。历任枢密院编修、原州通判等。后以文章获罪。能文

5、,词亦工,以小令见长。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等。 【注解】 已:停止,罢了。,【故事】 这首词,借用了一个姑娘之口,唱出她对倾慕郎君道不尽的相思。立意新颖,言短意长,余味无穷。如同民歌一般,清新质朴。 我住在长江的头,君住在长江的尾。相隔几千里,多么遥远!我天天思念着君,总是见不到君啊!我们却又共同喝着这长江的水,稍稍得到一点安慰。 这悠悠长江水,日夜向东流,几时才能休啊!我相思离别恨,又什么时候停歇?只希望君心像我心,长久思念我;我定不负,你对我的思念情!,(2010年高考江苏卷) 23简答题(10分) (1)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

6、句话的理解。(4分) 答: _,(2)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 答: _ 【解析】 回答此类问题关键是熟悉文学作品,了解人物形象。(1)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的这句话很好地揭示了他的精神与性格特点。(2)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情节,极好地表现了曹操奸雄的性格特点。,【答案】 (1)在恶劣环境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人会失败,肉体会被消灭,但抗争到底、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是无法摧毁的;作为一个硬汉形象,体现了永不屈服、保持尊严的人格力量。 (2)一方面,曹操礼贤下士,不计前嫌,虚心求教;另一方面,曹操步步设防,虚虚实实,奸诈诡谲。

7、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作者常识;把握文章的大体意思;识记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学习本文以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的技巧。 3了解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体会曹操这一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性格化的人物身上,吸收其精华,提高自己的修养。,1读准字音 赍(j) 恣(z)其跋扈 沥(l)酒 言讫(q) 羸(li)行 沽(g)酒 暗忖(cn) 掣(ch)宝刀 解鞘(qio) 惶遽(j) 鞍辔(pi) 前鞒(qio) 小觑(q) 成皋(go),2解释词语 赍:送。 恣:放纵。 跋扈:专横

8、暴戾,欺上压下。 贱降:古代对自己生日的谦称。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奄有天下:统一天下。 暗忖:暗想。 惶遽:惊慌。 矫诏:假托皇帝的命令。 言讫:说完。 沽一樽:买一杯。,3一词多义,4特殊句式 倒装句 天下幸甚(状语后置,应为“甚幸”) 丞相何在?(宾语前置,应为“在何”) 吕布侍立于侧(状语后置,应为“于侧侍立”) 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定语后置,应为“二瓶酒”) 判断句 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 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5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9、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洲)人,又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不见传。他是一位杰出的通俗小说家,所写小说很多,相传有数十种,留存至今的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三遂平妖传。他也是一位杂剧作家,也写杂剧和词曲,现存的剧本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孝子连环谏等三种。他是一个颇有治抱负的传统文人。,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也就在这时,罗贯中结识了当时在杭州居住

10、、但年龄比他大二十岁左右的施耐庵。,约在公元13601363年间,“有志图王”的罗贯中来到了起事称霸的张士诚那里。 不久,罗贯中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友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

11、间。 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大约在公元1400年前后,罗贯中在卢陵逝世,享年约七十岁。,6了解背景 东汉末年,治黑暗,皇帝昏庸无能,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地方割据势力。朝廷中,丞相董卓弄权,废掉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这一行为引得朝野震怒。满朝文武却对董卓束手无策,甚至敢怒不敢言,只有曹操在此时挺身而出,献出一计,借献刀之机,刺杀董卓,本文就围绕曹操献刀一事来写曹操在献刀的前前后后及献刀过程中的语言、行为,从而来表现曹操这一人物形象。,7丰富视野 (1

12、)三国演义内容评介 东汉末年,朝败,宦官当权。导致黄巾军农民大起义爆发,各地豪强纷纷建立地方武装,形成割据势力。天下大乱。 不久,汉灵帝死去,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掌权,被挤出权力中枢的宦官不甘失败,设法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了宦官,又被董卓赶走,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 其时,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用美女貂婵离间董卓与其义子吕布的关系,然后与各路豪强联络,设计杀死董卓。董卓部将又杀死王允及其同僚。随之,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先后割据混战。,经过一番征战,最终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

13、转徙不定,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四川全境,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州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曹、孙、刘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此后,三国展开了角逐争夺。由于镇守荆州的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孙权乘关羽忙于和曹兵交战之机,派兵袭占了关羽后方荆州全境,关羽由此败死。未几,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建国号为“魏”。刘备闻讯,亦“继汉统”,正式建立蜀汉权。为了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亲自统兵与孙权交

14、战,结果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全军丧亡殆尽,他自己也病死白帝城。,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庸,朝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吴国此时也宫廷变不断,国力大不如前。魏国大权此时已被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把持,地位逐渐巩固,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统一天下。他整顿兵马,趁蜀国朝混乱之机,派兵几路夹击蜀国,刘禅惊慌失措,只好投降,蜀国灭亡。姜维企图假降,说服魏国大将钟会造反,事败被杀。不久,司马昭中风而死,其子司马炎逼

15、魏主让位于他,他即位为皇帝后改国号晋。,吴国国主耽于淫乐,不理朝,很快也被司马炎派兵征服。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三国演义用小说手法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近一百年间的历史,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治的、外交的公开或隐蔽的种种斗争。三国演义把蜀汉当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刘、关、张、诸葛亮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表现出“拥刘反曹”的倾向。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又穿插了各种民间传说,可以说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实与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趋向。,小说通过惊心动魄的治、军事斗争,运用不同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以及运用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甚至取代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几百年来,曹操、诸葛亮等人物成为奸诈和智慧的代名词,张飞则代表莽撞,关羽则代表忠义。特别是关羽,在清朝逐渐被神化,被尊封为“关帝”供奉。,小说另一突出成就是描写各种战争,手法千变万化。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成就之高,堪称独步。小说共描写了大大小小战争上百次,在作者的大手笔下,可谓惊心动魄,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作者善于集中笔墨,着重描写战争双方决战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