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理小高考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03550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地理小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江苏地理小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江苏地理小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江苏地理小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江苏地理小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地理小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地理小高考(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复习 减负增效,-2011江苏小高考复习指要,南师大附中 孙小红 2010年 12月10日,大部分学生主观上想考好学业水平考试,缺乏的是不知道如何做,因此教师的指导空间很大,也有弹性。 小部分同学缺乏主动性,因此需要鼓动他们冲A:如:去年我校的学生得A率都达97%以上,只要你肯努力你就能成功,不努力,可能就成为了3%中的一员,你要为高考拿下第1分,三年过去了,学业水平考试并不难,只要认真完成老师要求的同学都能得A 因为B、C没有意义,课堂应为冲A的同学服务 每年考试都有平时考的好的同学最后没有考到A,原因在于知识点有疏漏、答题不规范,导致成绩不稳定。 有可能得D的同学除了少数特殊的学生,一

2、定都是重视程度的问题。,如何使教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概念系统理论的心理学家(David Hunt)拟制了一种“模式之模式”,论述了如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追求科学的匹配,low conceptual level,high structure,低理性水平,严密的结构,high conceptual level,low structure,高理性水平,松散的结构,理性水平指学生对学习的意识和自觉程度,表现为对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的意识。,教学结构指教学内容的组织、课堂纪律的管理、学生动机的激发等方面的严密程度。,一、复习课前: 准确地解读文本 经验地解读学生 科学地建构程序

3、,对学生的要求越精准越好!,二、复习课上: 密切关注学生的错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程序 要求与方法融合输出,三、课后练习:敢说越少越好,-复习课前教师要做的,在2009年江苏省有40万考生参加的地理学科的学业水平必修层次的测试中,全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题是 第40题的第(3)小题: “与其它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哪些?”。,一、复习课前准确的文本(考纲)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无论是在课标中还是在任何版本的教材中均属于基本知识范畴,在现实教学中也属于基本知识点。,评分时根据标准答案 “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所表达的三个方面 ,但最后统计的答对

4、率仅有0.40。,如果进行答题分析可以从考生审题不清进行归因- 因为较多的无效答案“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质量适中、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显示的是不少考生都未审清题目要求的“地球上”和 “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而答为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的条件的原因。,如果全省24万考生都不约而同犯了审题不清的错误,那么,数千个打造他们的地理课堂里,教师们有没有教学上的偏差?,回到课程标准重新解读,不难发现,这些考生的答案从知识的类属看,属于教材知识和课标要求的上位范畴,是“条件”的“条件”或“原因”的“原因”。,上位关系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发现学习理论中表达的一种学生在有意义学习新命题与已有命题之间的关系之一。,处

5、在上位关系中学习的命题包摄性较广 。,当教师认为学生正在学习的命题难度比较低时,为了深化学习内容,常常会把处在学生需要学习的命题的上位关系的命题着重讲解、训练,学生对此获得了强度较大的强化痕迹,这无疑有利于对处于下位关系的新的命题的学习,,但如果在程度上过分强调直至淡化了根据课标学生应该掌握的命题,就有可能出现上述现象。,教师对课标/考纲的不同解读,获得不同的复习结果,设置不同的复习目标和策略,得到不同的考试成绩,“每个时代都必须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被传递的文本,文本的真正意义,正如它对解释者诉说的那样,并不依靠作者和他最初的读者的偶然联系文本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偶然而是经常超越作者。这就是为什么

6、理解不仅仅是一个再现而是一个生成的活动。”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三年后的今天,教师对于考纲的解读不准确,大都不是过浅,也不是单向的在某一点挖得过深,而是带有结构性的错位,考纲,上位!,错位,课时1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基础梳理,自转规律 (1)定义:地球绕其 的旋转运动,从北极上空俯视: 逆时针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 顺时针 方向旋转,自转轴,逆时针,顺时针,(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恒星日:时间长度为 ,旋转360 太阳日:时间长度为 ,旋

7、转36059,(4)速度,角速度:约15/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3时56分4秒,24小时,0,?,?,?,1.恒星日和太阳日的主要差异表现 一方面,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长3分钟56秒,将近4分 钟;另一方面,太阳日主要应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生活 起居,而恒星日主要用于科学研究领域。 2.地球自转的速度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线速度等于赤道上线速度与该点纬 度余弦的乘积。,?,?,(1)产生原因: (2)昼夜分界线: (3)周期:一个 日,时间为 1. 判断

8、晨昏线的方法和步骤 (1)明确地球自转方向。 (2)看所判断的线附近区域的昼夜情况。 (3)在太阳光照图上,可理解晨昏线不动,而地球表面一点随地球自转而运动。当地球表面的点沿地球自转方向,经晨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该线为晨线,如是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则为昏线。,地球自转的意义之一 产生昼夜交替,基础梳理,深化探究,地球自转,晨昏线,太阳,24小时,?,?,地理1,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2010卷:42图15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2)N处岩石主要是由 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其影响下,附近的岩石可能转变为 岩石。,本小题分值2分,得分率仅为0.33,2010全卷最

9、低。,考试说明:“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本题主要考查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成因,对考生达到的要求比较高,在原评分标准“岩浆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相应的环节,补充了“岩浆冷却凝固”“岩浆侵入”、“岩浆运动”、“内力作用”为相应的得分点。(但光答“岩浆”不给分。)第二空答“变质”或(变质岩)得1分,当年各地的试卷中,与该考点相关的试题,许多在难度上不低,大都是难在对过程的理解了还是对过程中某一物质究竟是哪一类岩石等方面呢?可以反查考证,二、复习课前的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后于对学生的解读,(复习课的教学策略设计应含点睛的例题设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

10、太 阳 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最低,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一、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如何用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月球,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1.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升空后的“嫦娥一号”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的天体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是 A银河系 B地月系 C宇宙 D总星系,1、有液态水,2、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3、安全的宇宙环境,T适中,日地距离适中,M适中,引力

11、适中,吸引大气,公转方向一致,近面、近圆,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4、地球自转周期适当,5、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了海洋的形成,(白昼增温不至过分炎热, 黑夜降温不至过分寒冷),汽化/逸出,A地球磁场 B地球质量与体积 C地球与太阳的 距离 D地球大气中臭氧层,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考纲p.121,3.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与太阳距离太远 B.宇宙环境不安全 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必修1抓规律的

12、理解 ,运用图像复习理解,必修2抓分析 运用表格比较,攻破易混淆的知识点,必修3抓运用 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知识点: 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 、 地区以及一些 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在 退化、 退化、 退化而引起的 、 、 。 2、分析思路 (1)、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2)、危害 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当地经济和社会

13、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3)、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生物措施(如防护林)和工程措施(如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退耕还林、还牧;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增长。 3、案例分析与迁移应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规定的79个测试要求的复习,三、复习课上密切关注学生的错误,(课前或课后关注提问)成为教学生成的依据,减错=增分!,图中的红黄蓝三颗星所在地点的地方时是否一样?为什么?,A.不知道,B.一样,C.不一样,A.不知道组:,在这张图上能

14、知道吗?,说出你的“能”与“不能”的判断依据,如果一样,那么下面的图中是否也应该一样?,对比这两张图中三颗星都在本图中的同一根经线上吗?,如果不在,你的第一个选择有没有可疑的地方呢?,B.一样组:,如果不一样,早晚顺序是什么?,你能都知道三个地点的地方时吗?,C.不一样组:,想想办法,由图中你能明确知道哪颗星所在的地方时?,下面的两张图中晨昏圈与经线圈两者的位置关系有什么不同?,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晨线上各点为日出(黎明);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晨昏圈与经线圈

15、一年中只有春秋二分重合,大部分时间相交,交角最大时为6月22日或12月22日(23.5),晨昏圈所在平面永远都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通过地心。,师生共同画出正确表达今天的太阳光照图,回去画出你生日那天的太阳光照图,图 A,图 B,赤 道,o,图1,晨昏圈的概念?,晨昏圈上的地点有何特征?,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晨昏圈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晨昏圈所在平面永远都与太阳光线垂直,并且通过地心。,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半圆弧为晨线;晨线上各点为日出; 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半圆弧为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 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晨昏线的特点,深化探究,读下图,回答问题:,(1) 这一天是 月 日,是我国的 节气; (2)这天A地的昼长是 小时,B地昼夜长短状况是 ; C地昼夜长短状况是 ( ) (3)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 。 (4) 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多或少几小时) 小时,此时北京、西安、南京三地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来回移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是什么?,同一地点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昼夜长短不相同,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