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迎接第12届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研讨会的召开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501539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9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迎接第12届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研讨会的召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迎接第12届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研讨会的召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迎接第12届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研讨会的召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迎接第12届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研讨会的召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迎接第12届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研讨会的召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迎接第12届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研讨会的召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迎接第12届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研讨会的召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一迎接第l2 届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研讨会的召开 国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制造分会车身专业委员会 在新千年的第一年,在我国加入W T O ,汽车即将经受冲击的经济 大潮中,第12 届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研讨会即将在长春召开。在改 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汽 车产量由l 9 85 年的4 4 万辆( 其中轿车不到2 万辆) 发展到19 99 年的 183 万辆( 其中轿车57 万辆) ,年均递增1 O 左右( 其中轿车递增3 0 以上) 。作为汽车重要组成部份的汽车车身,从产品品种到制造技术, 均得到了巨大发展。作为我们车身制造业专家和企业家们,有

2、义务、 有责任、通过自己亲身体会,对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进行认真的思 考和研究,以便找出差距,提出建议,对我国汽车工业的进步起到促 进作用。 一、观念转变、事业兴旺 回顾l5 年,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大的转变。譬如,车身在汽车中重 要性的观念车身制造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观念,首先应搞好质量和提 高开发能力的观念,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提高自己的观念等。车身 制造事业,已经由量变到质的飞跃,由卡车时代进入到轿车时代,在 技术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1 、汽车车身制造是一项既庞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的观念认识上 已得到统一,并在全行业开花结果 这个系统工程的概念。早在1 9 87 年第一届研讨会上着重进行了 讨论。

3、15 年来的实践,加深了认识。车身制造从属于汽车制造大系统, 又是由车身研究、设计、制造等分系统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之所以 成为庞大的系统工程还因为它具有以下的主要特点。第一,车身在 汽车各大总成中,具有独特的范畴和规律。它是艺术造型与结构设计、 工艺制造相结合的产物。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性、舒适性、安全 性、操纵方便性和经济性。当代用户心理上的舒适感、美感、豪华感, 特别是工作、生活的效率感日益提高,使汽车的商品性更加突出。它 牵扯到从市场、产品开发到生产各环节如原材料、零部件、塑料、 玻璃、橡胶产品,涉及到机械、电子、仪表、冶金、化工、纺织、建 材等各行业。人们的观念中。已把车身从一般的

4、机械产品提升为一种 特殊的大生产的机械工艺品。第二,由于产品的特点,制造技术、质 量评价有其独特的要求。车身主体形状是由多维曲面和曲线构成,难 以用简单的平面和数字式来表达。当代过渡到计算机以数据模型表达 的形式,模拟车身立体形状和尺寸。对立体车身要求足够的刚性、尺 寸精度、接触面吻合、曲面连续性、密封性及各部位间隙均匀性。同 时,还要保证多工序生产的流水性和成套性。第三,是技术密集、资 金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车身产品更新频率高,技术进步快,在开 发和制造的全过程中,各种技术装备,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从精密量 仪到数控设备检测,均为高技术层次,其使用和掌握必须具有高技能 和经验。车身用设备大,名

5、义压力数千吨,体重数百吨,厂房高大( 一 般1 1 15 米) ,基础深( 4 米一8 米) 。近代车身涂装功能迅速提高 环保意识加强,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采用度提高,使涂装线多样 化,造价大幅度提高。总之车身厂造价比其他加工一般高出8 0 1 5 0 开发投资( 包括模、夹具、设备) 是汽车各大总成中最高的。第四、 产品开发和生产技术准备周期长。一个完整新车身,从开发产品到成 批生产、进入市场,要经过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环节,这样一个大周期, 过去我国大约是4 5 年。当代,由于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计算机技术, 周期缩短了2 年左右。但和其他专业周期相比,车身开发是比较长的。 2 、大力引进国外先

6、进,发展了自己 据不完全统计,15 年来引进成套产品技术,按合同项目统计7 9 项( 有的合同包括整个车身系列或多个车身产品,实际车身个数远远 多于79 项。估计近百个车身) 。其中,整车( 含车身) 引进55 项, 车身总成技术引进16 项,中外联合车身设计8 项。共引进模、夹、检 具超过1 5 万吨,用资62 4 亿美元( 不包括随主机作为附件进口的工 装) 。车身冲压生产线,从19 85 年的49 条,约1 96 台压力机,发展到 19 99 年的133 条,约532 台压力机,增加84 条,约增加压力机3 36 台。 车身焊装线( 一个车身总装、分装整个焊装工作统称为一条车身焊装 2

7、线) ,由不到3O 条发展到近70 条,增加了4O 多条。车身涂漆生产线, 由2O 余条增加到6 4 条( 不成流水线的不计在内) 其中国外公司设计 的2l 条,国内设计的23 条。在新增的这些生产线中,主要设备多数 是从国外引进。如:分别以l O O0 吨、16 0O 吨、2 0 00 吨、3 2 0O 吨大台 面双动压力机为首的大型冲压线、多工位压力机、多点焊机、先进焊 钳、各类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大型三维检测机、焊装主线、涂装线 自动喷漆机、溶液、涂层自动检测仪表,以及内、外饰件生产用注塑、 真空成型发泡等生产线技术装备。其他属国内配套的部分,其中也不 同程度地含有引进的技术内涵a 通过

8、这些引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使 我国汽车车身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3 、车身制造工艺、质量水平明显提高 在冲压方面,由于较多大吨位、大台面双动压力机的采用,模具 设计、制造水平的提高,压力机精度及功能的完善,冲压材料供应水 平也有所改善,使覆盖件冲压的尺寸精度、刚性和形状稳定性都有了 提高一些厂家,在工艺管理上采取了较严格的措施,覆盖件常见的 磕、碰、伤弊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有的轿车覆盖件冲压质量 更好些。在焊装方面,在严格控制冲压件尺寸精度的基础上,不少厂 家用轻便焊钳和机械手、机器人代替人工笨重操作;有的悬挂点焊机 采用电脑控制器,达到恒电流控制;有的中、高级轿车顶盖与侧围采 用了机器人

9、激光缝焊工艺;加之强化了目视、手感及大型三坐标检查 使漏焊、焊穿、焊核超差等弊病大量减少,焊点不合格率由4 5 下 降到2 3 ;焊点、焊缝的可靠性和形状、间隙的均匀稳定性也有一 定好转,几何精度偏差从2 m m 一6 mm 提高到1 m m ,有的中高级轿车 精度偏差达到O 5 mm 以内。在涂装方面,进步更为明显。在白车身表 面状况好转的基础上,底漆阴极电泳涂漆迅速普及,由3 条线扩大到4 0 多条;有的电泳前采用了先进的磷化处理工艺;部分车身底缝和车底 分别采用了喷涂密封胶和抗石击P Vc 涂料工艺;高转速杯式自动静电 涂装在轿车及部份客车的中涂和面漆中应用e 车身的防腐蚀能力和装 饰水

10、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部份轿车车身涂装水平已逐渐接 近国际先进行列,有的涂层色泽鲜艳、多样化,水平面的鲜艳性达到O 9 3 一1 O ;耐侯性保用8 一lO 年,不产生穿孔腐蚀耐盐雾10 00 小时以 上,具有耐崩裂、抗石击、抗划伤、耐酸雨、抗污染等性能。内外饰 件质量水平,由于引进了先进生产线产品在安全、耐用、舒适、美 观、隔音、绝热、色彩协调以及生产工艺上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 进步。 4 、车身开发技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车身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已初见优势。用计算 机代替了手工画图,由线图取代了1 :1 主图板,三维数据取代了手工 制造主模型。从产品前期开发( 概念设计)

11、、造型技术、结构设计、人 机工程应用、系列化、通用化设计到车身试验都出现了向上的可喜 局面。C A D 、C M 、C A E 、C A P P 、C I MS 技术,在各主要厂家已开始应用于 车身开发中。从产品开发的三维数据生成二维图纸,传递给以后备环 节,用以进行工艺工装设计、分析、试验和其他生产准备,利用数据 模型编制加工程序。好的数控加工铣精度可达O 0 2 一O 0 5 m m 。由于精 度提高加工量减少。提高了模具制造水平。车身开发的试验和检测 手段,如三座标激光大型测量机、车身碰撞试验台等,为开发工作创 造了一定条件。从近期车身换型和局部车身改型的实践中证明,开发 水平有了较大进

12、步,开发周期有了一定缩短。 5 、主要技术装备( 设备和工艺装备) 设计、制造水平开始与国际 接轨 在车身模具方面,多家汽车模具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不同程度 的应用了C A D 、C A M 、C A PP 技术,如数据模型代替了各种实物模型,模 具设计的人工画图用二维( 有的开始三维) C AD 代替,有的开始了冲压 过程的初步C AE 分析,模具结构数据标准化,数控加工代替仿型加工, 特别有的厂家高速高精度数控铣的引进,新模具材料和实型铸造的实 现,模具热处理工艺的进步,使模具制造水平前进了一大步。仅国内9 家主要汽车模具厂家,l 9 99 年共拥有数控铣床66 台,大型数控三座标 测量机

13、1O 台,划线仪35 台,图形工作站1 74 个,员工3 622 人( 其中 技术人员7 58 人) ,年设计工时近5O 万,制造工时近s O0 万。在这些 厂家中,主要是一汽模具公司、东风模具厂、天汽模具公司、成飞模 4 具中心四大家,它们是“七、五”以来陆续建成的“中国四大车身模具 阵地”。加上南汽模具厂、上海模具制造等均是目前国内技术水平较 先进的车身模具企业。 在车身设备方面,由于以不同方式引进了一些国外技术、使我国 的制造水平也有提高。在小松、维尔森、埃尔富特、舒勒压力机技术、 库克焊接机器人技术,以及杜尔、关西涂装、涂料技术的影响下已 能较快的制造2 0 0O 吨及其以下的多种大台

14、面双动压力机和配套设备、 大台面2 0 0O 吨双动油压机、带上气垫的6 3 O 吨单动压力机、开卷落料、 剪切线、带有润滑、防锈功能的板料冲压前清洗机、各类焊机、机器 人、焊装、涂装备类传送、检测、机械化设备。 6 、人才培养取得了进展 十几年来,有汽车专业的高等院校由7 8 个增加到8O 个左右, 有的成立了汽车学院、研究院和大学,其中车身专业的毕业生和研究 生加之压力加工专业、焊接专业、计算机、化工、自动控制专业毕 业生中从事汽车车身工作的人才,共约几千人。同时与企业结合进行 了多项科研工作。通过几十家合资企业的兴办和上千项与车身有关的 产品、生产线、工装设备技术引进项目,派出专业学习、

15、培训、联合 设计、实验、装备验收等形式,培养人才估算上万个月。以请进来派 出去的方式进行专家研修、讲学、交流上千人次。 我们已开过的1l 届研讨会,也是国内外专业交流的好形式。算上 12 届,研讨会上共提出论文51 O 余篇,其中编入专集的2 1O 余篇。对 论文进行专家评审,优秀论文加以表彰奖励,全部入选论文均发证书。 共邀请26 家外商到研讨会进行了技术讲座。参加研讨会的总人数超过 j 15 0o 人特点是代表人数越来越踊跃;论文质量越来越好;代表面, 除老专家外,青年专家越来越多;各大企业、院校、科研、军工单位, 甚至集体、独资单位代表,越来越广泛。舆论氛围及成果收获明显, 是行业内专家

16、们有目共睹的。 + 二、缩小差距,任重道远 当今世界,已进入到经济全球化和技术信息化时代。汽车制造技 术日新月异。预计到2 0 0 - I 一2 0 05 年,将发生新的变化。据悉,美国中 5 级轿车平均油耗将由l9 94 年的26 英里加仑达到20 04 年的8O 英里 加仑( 2 9 升百公里) ,欧洲到2 。05 年达到3 升百公里;各类汽车在 不牺牲乘坐性能的条件下,自重平均降低1O ,可节约能源6 ;减 少汽车对能源的寄生性损耗,如降低风阻2O ,降低滚动阻力2 0 , 减少附件损耗3 0 等。跨国公司进行项目开发,可利用全球计算机网 络,异地之间利用时差,24 小时不停地工作速度大大加快。这种科 技大潮流都在直接关系着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我们除在低起点基 础上充份肯定进步外,应着重找准自己的差距。 1 、车身制造质量水平发展不平衡。多数尚有较大差距 除少数轿车和个别客车车身基本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车身水平 外,多数车身质量问题较- 多。冲压件尺寸精度不高,形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