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大雅乡大明国小九十一学年第二学期国语科教学活动设计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01440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中大雅乡大明国小九十一学年第二学期国语科教学活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台中大雅乡大明国小九十一学年第二学期国语科教学活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台中大雅乡大明国小九十一学年第二学期国语科教学活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台中大雅乡大明国小九十一学年第二学期国语科教学活动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台中大雅乡大明国小九十一学年第二学期国语科教学活动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中大雅乡大明国小九十一学年第二学期国语科教学活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中大雅乡大明国小九十一学年第二学期国语科教学活动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中市大雅區上楓國小教學觀摩教學活動設計教學領域社會教學班級四年丁班教學單元話我家鄉教材來源 康軒設計教學者王云蓁教學日期2011.12.15教學時間五節(共200分鐘) 演示節次第五節教學研究設計理念每個家鄉由於環境不同,有不同的產業活動,隨著時代的變遷,家鄉的居民將原有的特色,如觀光資源、傳統產業、傳統祭典和歷史遺跡等,加入創新的手法,為家鄉帶來嶄新的風貌。也讓學生學習如何研讀家鄉的地圖,引導學生明白地圖的重要性,透過研讀家鄉地圖,了解日常生活中為我們提供服務的設施,以培養愛鄉情懷。先備經驗 透過觀察家鄉生活的場所及先民留下的生活痕跡等,從具體的實例中,想像傳統生活的情景,並了解家鄉變遷的

2、過程,藉此培養學童欣賞家鄉之美,及探索家鄉的歷史發展。十大基本能力 二、表現、欣賞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重大議題【環境教育】 2-2-2 能持續觀察與紀錄社區的環境問題並探究其原因。3-2-3 了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能力指標 1-2-2 描述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 2-2-1 了解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1-2-1 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4 測量距離、估算面積、使用符號繪製或閱讀簡略平面地圖。單元目標1、認識家鄉傳統生活和現代生活結 合的型態。2、觀察家鄉傳統產業發展的新

3、方向。3、觀察家鄉觀光資源發展的新方向。4、關懷家鄉發展的新方向,認同家 鄉發展的新願景。5、培養珍視、愛護家鄉文化的觀念。6、了解航空照片圖和地圖的異同。7、認識閱讀地圖的方法。8、認識比例尺,並能簡單估算實際距離和面積。9、培養繪製簡略地圖的能力。10、培養運用地圖的能力。具體目標11能覺察家鄉與現代生活結合後,逐漸產生一股新的風貌。21能舉例說出有哪些地方運用傳統產業特色,重新發展創新的實例。 31能舉例說出有哪些地方運用傳統祭典和觀光資源,重新發展創新的實力。 41能體會愛護家相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知道如何保存與傳承。 42能透過具體的行動,願意主動維護自己家鄉的文化。 51能表現愛護

4、家鄉文化的觀念。 61能說出航空照片圖和地圖的異同。 62能知道地圖是由航空照片圖轉畫而成。 71能從圖名來認識地圖。 72能從圖例來認識地圖。 73能從方位來認識地圖。 81能知道比例尺的意義。 82能運用比例尺,簡單估算實際距離。 83能運用比例尺,簡單估算實際面積。 91能繪製製簡略地圖。 101能實際運用地圖。10目標號碼教 學 活 動教學活動流程時間教學資源教學評量 1121 113141425161627172 7381828391101壹、準備活動 一、老師 1.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褒忠花鼓文化 季、白河蓮花節、三星蔥蒜節、苗栗 桐花季、美濃黃蝶祭等相關資料。2.小白板、白板筆3

5、.計分板 二、學生1.課前預習。2.六大主題資料準備。貳、發展活動 一、引起動機 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70、71頁,並由教師說明課文與圖片中有關臺灣各地以傳統產業或文化為內涵,結合現代重新出發的相關活動內容。 二、主要活動 (一)活動一: 【產業換新裝】(1)家鄉一些傳統的產業或文化活動,為免 消失或沒落,可以運用什麼方式再發揚 光大?(2)目前全臺灣各地,有哪些將傳統地方產 業與文化相結合的相關活動? (二)活動二: 【分組報告】 針對六大主題,依據老師提供或學生自行蒐集的資料,進行分組報告。 參、綜合歸納1、統整課文重點:每個家鄉都有不同的產業活動,將產業與文化結合共同舉辦推廣,不但為產

6、業帶來新風貌,也帶動產業的繁榮與發展。2、預告下節進度。第一節結束壹、準備活動 一、老師 1.蒐集家鄉產業活動或文化活動相關資 料。2.計分板 二、學生1.課前預習。 2.蒐集家鄉產業活動或文化活動相關資 料。貳、發展活動 一、引起動機 引導學童閱讀課本第72、73頁,並由教師說明課文與相關圖片的內容。 二、主要活動 (一)活動一: 【家鄉新風貌】(1)我們的家鄉曾經舉辦過哪些具有特色的 文化活動?(2)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和做法愛護我們 的家鄉?(3)我們可以運用哪些實際的方式和做法保 存傳統的文化? (二)活動二: 【動動腦】 說說看,你曾經參與過家鄉的文化活動嗎?主要的活動內容是什麼?

7、參、綜合歸納1.了解並保存先民的祭典與慶典活動,或是善用先民留下的傳統建築、民俗藝術等,結合現代的新思維,如同產業換新裝一樣,不僅可以促進家鄉的繁榮,同時也加強鄉親對於家鄉文化的認同,讓家鄉美好的文化,永遠流傳下去。2.交代作業:完成習作一【文化總動員】。3.預告下節進度。第二節結束壹、準備活動 一、老師1.蒐集生活中常見的地圖。2.計分板。 二、學生1.課前預習。2.蒐集生活中常見的地圖。貳、發展活動 一、引起動機 引導學童觀察課本第74、75頁圖片,並回答相關問題。二、主要活動 (一)活動一:【小小讀圖高手】: (1)地圖上的許多符號我們通稱為什麼? (2) 地圖上標示的圖例,有什麼功用?

8、 (二)活動二:【分享】: 請學童拿出課前蒐集的地圖,和同學分享各種圖例符號及其代表的意義。參、綜合歸納 1. 每一幅地圖都有圖名,地圖上慣用符號,稱為圖例,分別代表不同的景物;閱讀地圖,必須透過圖例,才能了解地圖上的相關訊息,並協助我們在地圖中找到某些地點。 2. 預告下節進度。第三節結束壹、準備活動 一、老師1.計分版。 二、學生1.課前預習。 貳、發展活動一、引起動機老師提問學生是否知道學校與家裡的相對方位。 二、主要活動 (一)活動一: 【認識方位和比例尺】: (1)老師先在黑板上畫出十字,分別說明 東、西、南、北方等方位概念。 (2)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76頁的課 文與圖片,回答

9、相關問題。 (在有圖框的地圖中,地圖的上、下、 左、右方,分別是北、南、西、東; 在沒有圖框的地圖中,則依靠方向標 來判讀地圖中的方位。) (二)活動二: 【動動腦】: (1)生活周遭是不是還有什麼其他不同的 地圖?它的用途是什麼? (2)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77頁的 課文與圖片,並回答問題。 (地圖的製作,是實際景物依照一定 的比例縮小繪製而成;同時從地圖上 的比例尺,可以估算實際的距離及面 積。)參、綜合歸納 1. 在有圖框的地圖中,以圖框的上方為北方;在沒有圖框的地圖則利用方向標判讀方位。實際距離或面積縮小成地圖的程度稱為比例尺,運用比例尺,可以估算實際距離和面積。2.交代作業:配合

10、課本進度,完成習作二【觀察地圖】。 3.預告下節進度。 第四節結束壹、準備活動 一、老師1.學校周圍環境的照片。2.海報紙3.記分板 二、學生 1.課前預習。 2.彩色筆。 貳、發展活動一、引起動機 秀出事先拍好的照片,提問學生學校附近的環境,注意有哪些重要的建築物或生活設施。 二、主要活動 (一)活動一: 【我是繪圖專家】: (1)教師先簡單說明繪製地圖的步驟及注 意事項,請學童畫出學校附近的地圖 草圖。 (2)教師引導學童閱讀與觀察課本第78、 79頁的課文與圖片,並回答下列問 題:繪製地圖時,可依照哪幾個步驟 逐步完成? (、觀察周遭環境;二、確定方位; 三、畫出主要道路和重要建築物;

11、四、使用圖例符號加以表示;五、 填上重要地名;六、給地圖一個圖 名。) (二)活動二: 【發表與分享】: (1)教師請學童拿出所繪製的學校附近 的地圖。 (2)教師請學童發表所繪製草稿的內容。 (3)討論:你會用什麼符號,代表住家附 近的建築、公園、學校等地點呢?為 什麼? (4)老師補充:每一張地圖都有自己的圖 例,我們可以從圖例判斷地圖上的景 物,了解實際狀況。圖例可自行設計, 只要易於閱讀可了解該圖例在地圖上 代表的意涵即可。但是為了方便起見 ,大部分地區都有的景物,會使用相 同的圖例。參、綜合歸納 1. 透過實地觀察與繪製學校附近簡易地圖的活動,可以進一步了解生活的環境,並認識生活周遭的重要建築物或設施。 2.交代作業:完成學習單(如附件一)。第五節結束 5 12185 5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