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模板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00998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模板(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目的及意义,制定本规范是 为了进一步明确任务职责,规范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常是 患者首诊的主要场所 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的关键环节 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以及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重要力量,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主要内容,对 象,流 程,内 容,要 求,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一、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2011、2012版,2010版,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

2、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二、工作流程,发现,报告,处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三、工作内容和要求,报告 -传染病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处置,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发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 入 / 出院登记本、 X 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 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基础性工

3、作-各项制度、对诊断标准的掌握、门诊日志、报告卡、网络报告,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报告,报告程序 与方式,报告时限,订正报告 与补报,直报质量评 价指标变化,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报告程序与方式 - 乡村医生及个体开业医生发现传染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至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部门(乡镇、社区) -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将报告卡报至属地代报机构,由其进行网络报告。,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法定传染病(39种),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这两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19年11月12日1

5、1时54分,国家卫生计生委调整部分 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10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 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 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 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报告时限 -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 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

6、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订正报告和补报 - 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直报质量评价,2015年全省第一季度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信息报告质量综合评价结果,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2015年第一季度,全省9个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16428张,及时报告率为99.88%,及时审核率为99.60%,重卡数为0,正常运行率为99.86%。根据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和机

7、构正常运行率4个指标进行评价,全省综合率为99.84%。,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2015年第一季度全省报告信息质量综合评价,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报告及时性,全省法定传染病及时报告卡片总数为16409张,及时报告率为99.88%。未及时报告卡19张,未及时报告率为0.12%。未及时报告前三位的分别为长春市10张、四平市3张、松原市2张。 乙类传染病报告卡片数15368张,报告及时率为99.88%。 丙类传染病报告卡片数1059张,报告及时率为99.91%。,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2015年第一季度全省未及时报告卡片情况,2019年11月12日11时54

8、分,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处置,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处理,落实预防性措施,宣传教育,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四、服务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配备专(兼) 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 3 年,工作内容及要求,组织机构设置 1、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 3、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自查

9、小组 成员含院长、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工作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由院长、相关领导和负责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工作内容及要求,规章制度建设 (一)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 (二)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及化验室登记制度 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出入院登记制度 化验室登记制度/影像科室登记制度 (三)检验部门阳性结果反馈制度 包括化验室和影像科室(制度执行情况看反馈记录,以纸质版记录为准),一个方面的制度,并非一项制度,工作内容及要求,(四)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有制度、有流程图) (五)传染病报告卡的使用、交接和保存制度 (六)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录入人员职责、登陆密码账号管理规定、录入时间和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等方面的规定,工作内容及要求,(七)院内自查与奖惩制度 (八)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反馈制度 (九)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规定。对新上岗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传染病报告知识技术培训以及对全院医生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应纳入培训计划中 (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五、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考核指标,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评分标准,2019年11月12日11时5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