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00933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答案7 / 7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答案特别提醒:全卷共1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 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校本研究的基本含义答: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2新课程中的教学观的基本内涵答:一、教学过程是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二、教学过程是教师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活动的过程;三、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2、四、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建构的过程;五、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及教师角色的改变。 3案例的基本结构答:一般而言,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包括案例标题、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过程、对案例事件的反思等四个部分。另外,有些案例还有附录,主要是将一些有关案例主题的补充材料如对具体问题的访谈记录、能够反映案例主题的数据和表格甚至学生的作业等放在案例叙述之后作为附录。 4学生发展的内涵答:学生发展是学生身心、学业、人格的和谐发展,是人的终身发展。二、 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一、环境因素。良好的经济发展

3、水平,政府对教育的宏观重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鼓励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政策导向,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 二、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学校的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三、群体因素。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生活、工作在一定的教师之中,群体组织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能否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群体的工作作风、人际关系、修养水平,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成长的心理环境,影响

4、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个人因素。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师对于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动力,教师应对教育改革挑战的态度和能力,教师自身的专业结构如专业信念、专业能力、专业自觉等,是从根本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如何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要阐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法。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法:一、要有合理科学教学的目标

5、。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思考,怎样定位才算科学呢?我想必须是要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定位。例如:要学生理解掌握那些概念、定律、哪些算理、算法,培养学生如观察、比较、概括、等等一些能力,还要思考要渗透学生哪些数学思想,这些目标还必须有科学的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要逐一落实,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二、合理优化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我本身来说优化教学方法首先是认真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法,然后博采众长,找到最合适我和我的学生的教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觉得优化教学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如

6、,要如何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欲望,如何导课让学生领悟新知、要如何设置课堂疑问让学生发展提高、如何创设课堂高潮、安排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等等。我想这些问题都得到了科学的解决,可以说教学方法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会大大的提高。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容量。一节课中,如果课堂结构松弛,进程缓慢,知识容量少,也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我在教学时做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精讲多练,老师如果高效率的教,学生也会高效率的学,提高教学力度,以达到最好效果。四、合理地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进行教学。3简要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答:具体目标是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功能的

7、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课程结构的改变。“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的改变。“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8、、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评价方法的改变。“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课程管理模式的改变。“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4如何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答: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

9、去探索、自主学习。(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

10、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三、 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1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有关的问题: 有人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许久,说道:“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学生时,一位尖子学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了班

11、主任的批评。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时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老人给这次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读完之后,简单描述你的所想、所感。 (2)这样的结果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关吗?若有,是什么?并请思考这份材料对你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启示是什么。答:读完,觉得还是孩子天真无邪,小学生的思维束缚少,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束缚越来越严重,以至于答案2,或者不敢回答。这反映了我们在教学生时缺乏创新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的发散发展。我们应该改革我们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教育理念,否

12、则,中国永远出不了诺贝尔奖。这样的结果与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传统教学观念下, 学生被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创造性知识的使用者。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从课堂教学的整体过程看,教师决定一切,学生依赖教师;从课堂上教学双方的心态看,教师满足于灌输,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 教学方式应作以下改变:1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突破定势,引发创新。2激发兴趣,激发求知欲望。3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鼓励质疑问难,鼓励求异思维。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捕鱼。5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6. 启

13、发想象。7. 发展直觉思维。2下面的案例是一位初中教师的日记: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我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认真真地教好书,学生在统考中能取得好分数是我的自豪;课本给什么,我们教什么,自己并没有很强烈的创新意识。虽然“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却“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是,课改来了,它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了中国教育界;大浪淘沙,我们别无选择。逃避、应付、穿新鞋走老路,似乎都无法应对。一卷五颜六色的新书攥在手上,很多从未谋面的新角色出现在眼前,有别于从前的任何教材的的呈现方式写在字里行间。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组的报告似乎是“洗脑”的开始,也许两天的讲座所起的最大作用在于

14、激活了很多人对“课改”两个字的思考;教研员或严肃或嬉笑地又具体化了许多的要求,愿听也好不愿听也好反正由不得你。正是夏末秋初,新一轮学生活跃在我们的“七年级”课堂上,摸着脚底的石头试着水深水浅小心翼翼地过河,逐渐注意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慢慢地体会新课程的理念,细细地琢磨每一节课的切入点、呈现方式、情景设置,时不时发几句牢骚同时又甜蜜蜜地享受处心积虑地诱导下的学生们悄然发生的变化。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已投身于中国教育的一场巨大的变革当中,我们一不留神成了可贵的“先行者”。新课程刚刚实施不到两个月,实验区第一次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作为贵阳地区代表,我带着自己稚嫩的一节课从不同方向看参加了会议,这节

15、课后来进入了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出版推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光盘系列,获得光盘制作评比三等奖。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实验区的老师们谈得更多的是教学中的困惑和对课本编写者的意见和建议,但我相信所有与会者都获益匪浅;2002年4月,我又有幸参加了在青岛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课改实验研讨会,这一次的规模、深度和收获确非第一次可比,教师在逐渐成熟,课改在逐渐深化,好多新的思维成果、漂亮的课、成功的做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专家们的报告又一次给大家“洗脑”,从理论上又“升华”了一次;我的一篇粗浅的论文课改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经历与探索在这次会议上获得了一等奖。在我看来,青岛会议较之贵阳会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标志着这套新教材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理解了课改的理念并积极投身于这项事业的日趋成熟的教师队伍而这,对于中国教育正经历着的巨大变革来说,是多么可贵又是多么必须呀!带着这些或耳濡目染的或潜心记录的东西,平凡的教学工作多了一个心眼,多了几分思考,多了一些目的性,也知道点滴总结自己的教学所得,记录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