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发展 第四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第2课时)共性归纳 实践应用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00880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发展 第四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第2课时)共性归纳 实践应用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发展 第四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第2课时)共性归纳 实践应用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发展 第四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第2课时)共性归纳 实践应用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发展 第四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第2课时)共性归纳 实践应用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发展 第四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第2课时)共性归纳 实践应用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发展 第四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第2课时)共性归纳 实践应用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区域发展 第四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第2课时)共性归纳 实践应用学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共性归纳实践应用命题点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典题示例例(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1)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阶段时间主要措施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2、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_、_。第二阶段20世纪2080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_、_、_。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恢复河流生态。(2)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3)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整治措施及其作用。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可以加快洪水下泄,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同时也具有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电,同时起到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而整理河谷滩地是土地开发的重要措施。第(2)题,罗讷河流域面积广,跨越行政区多,涉及部门众多,

3、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全流域的综合治理。第(3)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以减缓河流流速,增加湿地面积,增强河水的自净能力,从而起到恢复河流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的作用。答案(1)改善航运条件防洪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3)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

4、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师说技法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分析思路1流域治理与开发的分析模式由于各个河流流域的地理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流域治理与开发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但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体上是相同的。(1)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2)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内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3)根据优势条件确定流域(或某一河段)发展的方向及其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探寻治理的对策。2流域的综合开发分析(1)开发重点需要结合流域的自然背景,同时依据可持

5、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河段,侧重于水力资源的开发;在河流中下游,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流量稳定的河段,侧重于航运、灌溉、养殖开发。(2)分析角度水能资源的开发:分析时可从开发条件(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长短、地形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开发),开发需求(本地区用电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内河航运价值开发:分析时可从河流航运的因素如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河道特点(宽、深)、通航里程、地势起伏、干支流分布与水系的发达程度、通航时间长短(结冰期有无、长短)、经济腹地的大

6、小及其经济的发达程度、联运条件等方面入手。水资源利用: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靠跨流域调水或修引水工程的方式,解决水质型缺水主要靠水污染整治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对农业来说,流域开发能为中下游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对工业来说,可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对城市布局来说,可提供供水与水运条件。3流域的综合治理措施和目的治理措施治理目的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修建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防洪和航运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7、促进流域经济发展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题型技法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类题目的答题规范技法指导本部分主要涉及两大类,一类是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答题规范,一类是水利工程评价的答题规范。1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类答题用语(1)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答题思路一般答题用语水能水量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河流落差大地形、地质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2)河流的航运条件答题思路一般答题用语自然条件地形地形平坦,水流平稳径流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冰期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通航里程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社会条件经济流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人口、城

8、市流域内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3)河流的治理原则与措施答题思路一般答题用语治理原则治理措施上游调洪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分洪、蓄洪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泄洪、束水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新河道2.水利工程评价类答题用语水利工程的评价包括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和建成后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两大方面。可行性评价主要从水利工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影响评价则需要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1)可行性评价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一般答题用语资源条件(水能丰富程度)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工程条件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 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一般答题用语

9、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2)影响评价水利工程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有利影响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不利影响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带来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

10、小,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应用体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联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洞里萨湖(如图)位于柬埔寨西部,湖东南部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湖里盛产300多种淡水鱼,鱼类主要分为白鱼和黑鱼两种:黑鱼为全年适应本地环境的本地鱼,白鱼为来自河流和海洋的洄游鱼类。(1)简析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自然原因。(2)“缘木求鱼”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

11、事情,但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有时能捉到鱼。说明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3)从生态和谐以及流域综合治理的角度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4)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在水电开发上一直争议不断。你是否赞成澜沧江水电资源的开发?请阐明理由。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洞里萨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即湖泊与河流相连,而湖泊与河流之间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洞里萨湖的鱼类繁多,首先从材料可知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水域广阔,处在热带地区,常年水温适宜,饵料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湄公河为东南亚最长的河流,南北流程长,水域环境复杂,鱼种多,且湄公河的河水倒流入洞里萨

12、湖,湄公河鱼类及海洋洄游鱼类进入洞里萨湖。第(2)题,洞里萨湖畔可以“缘木求鱼”的原因可从当地气候(降水特点)对河流和湖面的水位变化的影响方面分析。第(3)题,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开发,如合理开发水能资源,保护原有的生态平衡,保护和更新植被,做到合理采伐等。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赞成主要从经济效益、使用清洁能源的好处等方面分析,不赞成主要从破坏生态环境、引发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答案:(1)洞里萨湖水域广阔,常年水温适宜,饵料来源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湄公河南北流程长,水域环境复杂,鱼种多,有湄公河鱼类进入;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2)洞里萨湖区为热带季风气

13、候,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时湖水上涨,湖面扩大,树干被淹没;旱季时湖泊水位回落,树洞中未及时随水退去的鱼存留下来。(3)保护植被,恢复天然林;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地经营与开发及营造速生林、用材林;修建小水库,合理开发水能资源;保护原有的生态平衡等。(4)赞成。理由: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水电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能源短缺状况;水能清洁可再生,开发水电利于能源结构调整,改善大气质量。或不赞成。理由:开发水电需淹地移民,加剧人地矛盾,投入巨大;工程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在战国末年由秦国修建,

14、它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到:“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当地关于郑国渠的歌谣云:“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自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从泾河取水的地方)曾六次变更。如图示意郑国渠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1)说出史记河渠书中关中平原“凶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形成的气候原因。(2)简述郑国渠对改善渭河平原农业土壤的作用。(3)说明自先秦以来人们不断改变郑国渠渠首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渠成”无“凶年”,说明因修建水渠,而减少了凶年危害;则凶年是指干旱、降水少而田地收成减少的年份。干旱的气候成因可从降水少、蒸发大角度分析,而降水可从夏季风的不稳定(年际、季节变化大)角度分析。第(2)题,“填淤之水”“其泥数斗,且灌且粪”,体现了增加土壤水分、肥力的作用;“泽卤之地”“关中为沃野”,体现了改良盐碱地作用。第(3)题,图示渠首向泾河上游移动,则渠首地势不断升高。结合该地位于黄土高原而河水含沙量大,易淤积抬高渠床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