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00878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滴系列)七年级地理上册 3.2 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并了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2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及其基本观点,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史,并注意科学兴趣的培养。(重难点) 3能在“世界板块分布图”上指出七大板块,并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重难点)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上两大山系的成因,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重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

2、、阅读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熟鸡蛋、剪刀、透明纸、学生课前收集的海陆变迁的实例。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魏格纳未能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一段时间后,大陆漂移学说便销声匿迹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大陆漂移呢?板块运动是大陆漂移的重要原因。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究板块运动。三、板块运动展示熟鸡蛋,用鸡蛋表示地球。讲述:蛋壳就是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同的是地球表层不像蛋壳一样是一个整体。此时,教师敲碎蛋壳。有裂纹的蛋壳表示大大小小的板块。如果把一个蛋壳有裂纹的鸡蛋放到锅里煮熟,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你遇到过吗?提问: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要求学生读课本第

3、52页325,思考问题:说出七大板块的名称并观察各板块的大致范围。中国位于哪一板块?观察七大板块中哪个板块以海洋为主,它被哪些板块包围着。?图中A、B两地,哪地方的地壳比较稳定,哪个地方的地壳比较活跃,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演示。学生听讲,思考,想象。蛋壳破裂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好比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沿着有裂纹的地方挤出很多白白的蛋清,这些裂缝好比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当板块运动时,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一般地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活跃。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南极

4、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周围被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包围。A地活跃,因为位于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B地稳定,因为位于南美板块内部。活动3:演示板块运动形式第一步:用两本书表示两大板块,将两本书作相对运动,书本会相互碰撞,一本书会升高,学生得出结论:碰撞运动会形成地球上的高大山脉。第二步:将黑板表示海洋,两本书表示两大板块,一个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其余学生在下面观察,得出结论:张裂运动会形成新的海洋与裂谷。用鸡蛋类比地球,用鸡蛋壳类比地壳,想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板块构造学说。联系生活现象,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形象的

5、向学生展示,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能力。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通过让学生读图,达到反复练图和记图的目的。学以致用,深刻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把抽象的运动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承转运用板块运动学说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读课本53页图327,出示问题:用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解释:喜马拉雅山的成因阿尔卑斯山脉的成因落基山的成因地中海不断缩小红海不断扩张全球有哪两大山系,分布在哪?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如何?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喜马拉雅山: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阿尔卑斯山脉: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落基山: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非

6、洲板块和欧亚板块作挤压运动;非洲板块和小板块(阿拉伯板块)张裂运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学以致用,反复练习,让学生不仅掌握了七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还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现了地理知识的价值。承转板块运动在地球表面不仅形成了高大的山脉,还会引发火山和地震。学生对照阅读“世界板块的分布”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图,提问: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是什么?巩固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读图。板块交界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完成课本第54页活动第2题。教会学生运用地图叠置的方法进行学习,

7、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课堂小结大灾无情,人间有爱。地震的发生,海陆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不断探索,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知识为人类造福。知识建构海陆变迁海陆变迁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世界高大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当堂达标】1、海陆变迁的原因有 、 、 。2、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 学说。3、一般地说,板块内陆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 。4、七大板块中,以海洋为主的是 。5、世界上有两条著名的山系,一条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 ,另一条是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组成的 。6、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分布区,大都位于地带。据统计,全球90以上的火山和地震

8、分布在 和 地带。7、用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解释:红海不断扩张、地中海不断缩小。【教学反思】关于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演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看图来回答问题,增强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为学生双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