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九年级化学下册 9 金属 金属及酸碱盐试题(无答案)(新版)鲁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00783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滴系列)九年级化学下册 9 金属 金属及酸碱盐试题(无答案)(新版)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滴系列)九年级化学下册 9 金属 金属及酸碱盐试题(无答案)(新版)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滴系列)九年级化学下册 9 金属 金属及酸碱盐试题(无答案)(新版)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滴系列)九年级化学下册 9 金属 金属及酸碱盐试题(无答案)(新版)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滴系列)九年级化学下册 9 金属 金属及酸碱盐试题(无答案)(新版)鲁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 属 及 酸 碱 盐1.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 Zn B. Mg C. Fe D. Cu2.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判断,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相互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镁与稀硫酸 B.银与稀盐酸 C.锌与硫酸铜溶液 D.铝与硝酸银溶液3.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铁钉的质量减轻 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D.4.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 A. Fe2(SO4)3 B. CuCl2 C. AgNO3 D. Al2(SO4)35.已知X、Y、Z三种金属能发生

2、下列反应: X + H2SO4 = XSO4 + H2 Y + Z(NO3)2 = Y(NO3)2 + Z, Z + X(NO3)2 = Z(NO3)2 + X,则X、Y、Z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HYZ BYZXH CZYXH DXHZY6. X、Y、Z三种金属,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时,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XYZ B. ZXY C. YZX D. ZYX7.现有A、B、C三种金属,已知A能将C从它的溶液中置换出来,B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A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 ) A. BAC B. BCA C. ABC D. 无法判断8.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铁丝插入硫酸镁溶液中 B.镁粉和铁片插入稀硫酸中,前者速度快 C.镁片插入硫酸亚铁溶液 D.镁片和铁粉插入稀硫酸中,前者速度快9.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10.利用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够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Fe、CuCl2溶液、Ag

4、BFeCl2溶液、CuCl2溶液、Ag CFeCl2溶液、Cu、AgDFe、CuCl2溶液、AgNO3溶液11.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 BCuSO4溶液、Fe、AlC13溶液 CCuSO4溶液、Fe、AlDAlCl3溶液、Fe、Cu12. 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能使铁片质量增重的物质是( ) A. H2SO4 B. FeSO4 C. HCl D. CuSO413.将锌片投入下列盐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 MgCl2 B. CuCl2 C. AgNO3 D. KCl14.在

5、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烧杯中都盛有足量的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一边投入少许锌粒,另一边投入相同质量的铁粉,两者都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将( ) A.偏向放锌粒的烧杯一边 B.不发生偏转 C.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D.无法判断15.将等质量的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以及稀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 ) A.跟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 B.跟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 C.两者相等 D.无法判断16. X、Y、Z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 X+ZCl2=Z+XCl2 Y+2HCl=YCl2+H2 X+HCl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

6、弱的顺序是( ) A. ZYX B. XYZ C. YXZ D. YZX17.向CuCl2、ZnCl2、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 A. ZnCl2 、HCl B. FeCl2、CuCl2 C. CuCl2、HCl D. ZnCl2、FeCl218.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能把它们区分开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硝酸钡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石蕊试液19.将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钠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钙溶液 B.稀盐酸 C.稀硫酸 D.酚酞试液20.金(Au)、银(Ag)、铜(Cu)

7、曾长期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我国有着悠久的金属货币历史和丰富的货币文化。下列关于金、银、铜三种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银、铜都属于不活泼金属 B.单质铜可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C.黄铜(为铜、锌合金)貌似黄金,有人以此冒充黄金行骗,其真伪可用稀盐酸鉴别 D.三种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金银铜21.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硝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中,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 D.氯化钡溶液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类物质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呈酸性的雨水就是酸雨

8、 D.pH0的溶液即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23.重金属离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的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Cu2+和SO42- B. Cu2+和Cl- C. K+和SO42- D. Ag+和SO42-2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Mg(NO3)2、KOH、NaCl B. K2SO4、BaCl2、HCl C. CuSO4、HCl、KCl D. Na2CO3 、KCl、Na2SO425.为验证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规律,小红同

9、学用三种溶液分别进行了下面实验: (1)甲Na2SO4溶液; (2)乙Na2CO3溶液; (3)丙NaOH溶液。经分析发现:三个反应中都有NaCl生成。由此判断: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对应的物质分别是( )A. BaCl2、HCl、KCl B. HCl、CaCl2、MgCl2 C. KCl、HCl、MgCl2 D. BaCl2、CaCl2、HCl26(无锡)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10、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 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7.现有A、B、C、D、E五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盐酸、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把它们进行一系列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B跟C两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B跟D两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B跟E两溶液混合,产生气泡;C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分析上述实验现象,推出A、B、C、D、E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保问题越来

11、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工业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才能排放。某化学试剂厂A、B、C、D四个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分别含有污染物CuCl2、HCl、Na2CO3、NaOH中的一种,现对污水做如下处理: 将A的污水与B的蓝色污水通入第一反应池,产生蓝色沉淀; 将C的污水与D的酸性污水通入第二反应池,产生大量气泡; 将第一反应池上层的碱性污水与第二反应池流出的酸性污水通入第三反应池,最终污水显中性,再向外排放。 (1)推断各车间污水的污染物分别为:A_,B_,C_,D_。 (2)最终向外排放的水中含有的溶质是_。 (3)写出第三反应池中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9.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

12、有FeCl3、CuSO4、Na2SO4、MgCl2 、NaCl、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下列实验:(1)a.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透明溶液,推断:不可能存在 、 ;b.在上述溶液中,加NaOH溶液,看不到变化,推断:不可能存 ;c.另取少量固体加盐酸,看不到任何变化,推断:不可能存在 。从以上实验中,得出该固体粉末可能含有 。(2)若粉末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要进一步证实是哪种物质,需再取少量粉末,加试剂 进行判断。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