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2017年初三语文三模考试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00190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杨浦2017年初三语文三模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杨浦2017年初三语文三模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杨浦2017年初三语文三模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杨浦2017年初三语文三模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杨浦2017年初三语文三模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杨浦2017年初三语文三模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杨浦2017年初三语文三模考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杨浦2017年初三语文三模考试11 / 11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17届杨浦区初三年级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2017.05)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最爱湖东行不足,。钱塘湖春行2.,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3.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4.,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5.久之,。狼【答案】1.绿杨阴里白沙堤2.杨柳青青江水平3.芳草萋萋鹦鹉洲4.其岸势犬牙差互5.目似瞑,意暇甚(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6-7题(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本诗中的“割”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2、。(2分)7.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以设问统领全诗,以苍翠的青色突出泰山的绵延不尽。B.第三、四句近观泰山,传神描绘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雄伟的形象。C.第五、六句以归鸟暗示时间已晚,表达诗人对泰山神往热爱之情。D.最后两句表达诗人期盼登山之情,似写登山,实为表明胸中之志。【答案】6.泰山巍峨高耸,遮天蔽日的雄伟景象。7.A(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3、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本文的作者为时期的思想家。(2分)【答案】战国孟子9.(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案】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曾益其所不能。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答案】C10.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首先论证造就人才的条件,接着论证国家

4、存亡的道理,最后自然得出结论,水到渠成。B.本文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既要经受客观艰苦环境的考验,也要在主观精神意志上经受磨练。C.本文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佑君主的贤士,不警惕敌国外患,常常会遭到灭亡。D.本文运用排比设喻,且句式灵活,给行文增添了气势,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答案】D(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选自资治通鉴【注释】后赵王勒:

5、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石勒。武乡:今陕西榆社。石勒出身武乡,年轻时为雇农。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故友。襄国:今河北邢台。石勒建国都于此。沤麻池:浸泡麻茎的池塘,麻茎在加工前必须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11.解释加点字。(4分)(1)召武乡耆旧诣襄国诣()(2)引阳臂曰引()【答案】到达,到去。拉着,牵着。12.下列对“因拜参军都尉”一句理解正确的是一项是( )A.众人因此参拜李阳为参军都尉。 B.石勒于是任命李阳为参军都尉。C.李阳于是拜见了参军府的都尉。 D.参军都尉因此参拜了壮士李阳。【答案】C13.请简述李阳“独不敢来”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答案】因为在当初,李阳与出身贫寒的石勒是邻

6、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现在,李阳怕当了皇帝的石勒报复他,所以不敢来。14.下列作为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石勒唯贤是举B.石勒感恩图报 C.石勒不计前嫌 D.石勒兼容天下【答案】C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20分)围棋吴德铎1围棋是中国人民的创造。它的起源,已不可考。晋张华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教之。”究竟是“尧”还是“舜”,张华自己都弄不清楚,可见他的说法未必可靠。何况还有人以为博物志是一部后人伪托的书。2讲究吐属的朋友,不喜欢说“下棋” ,以为这说法太俗气,他们喜欢用文雅的“对弈”。其实“奕”是围棋的古称

7、,扬雄方言:“围棋谓之奕,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奕。孟子还告诉我们:“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看来这位高手未必真的名“奕”,而是名以技传,他善“奕”,名“弈秋”,他的真实姓名被淹没了。3因为围棋出现的时间早,故局制颇多变革,最早记录这问题的,就目下所知,是汉邯淳的艺经:“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吴韦昭博奔论亦有“枯棋三百”之说,可见那时的围棋,和今天的不同。4人们对围棋如此爱好,因而围棋有许多的别称。如:“坐隐”、“手谈”。这两个典故均出自世语新说。晋书祖纳传:“纳好弈棋,王隐谓之曰:禹惜寸阴,不闻数棋。对曰:我亦忘忧耳。”所以围棋又名“忘忧”。更有趣的是梁

8、任昉在述异记中说的一个故事:晋朝时衢州人王质入山观仙人奕,一局未终,而“所执伐薪斧柯已烂朽。”所以围棋也有人称之为“烂柯”。这大概是因为下棋时必须全神贯注,所以能“忘忧”;同时下围棋需要的时间较长,故不免“烂柯”。此外,围棋被称为“方圆”,是因为围棋盘和围棋子的外部形状得名。围棋盘上纵横交叉的线条,犹如河网一般,有人便称围棋为“河洛”。纵横交叉的线条亦如地图,故亦称“吴图”,郭煌写本棋经中有“吴图二十四盘”之说。根据棋子色彩,围棋又称“黑白”。清袁枚观奕诗:“黑白分明全局在,输赢终究自知难。”因为乌鸦色黑,鹭鸟色白,可代表黑白两色,故有人又称围棋为“乌鹭”。古代多用玉石做棋子,以楸木做棋盘,故

9、用“楸枰”、“玉楸枰”指代围棋。元王恽谢大夫弈棋图诗:“怡然一笑楸枰里,为碍东山是矫情。”自古以来,嗜棋成痴者沉湎枰中竟会废寝忘食,故而人说棋枰是“木野狐”,迷的人忘乎所以。奕者对垒,“三尺之局兮做战场”,投子于枰,布阵列势,宛若将帅在调动兵马,布置攻防,然而棋子毕竟是没有生命力的静物,所以经由称棋为“鬼阵”者。此外,“略阵”、“围猎”、“坐藩”等,也都曾经是围棋的别名,可惜,这些别名人们久已不用,都已渐渐淡忘了。5围棋不仅盛行于中国,在很早的时候,便传到了日本。相传唐朝的苏鹗写的杜阳杂编记载: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日本有位王子来中国访问,这位王子是位围棋高手,他带来了珍贵的“揪玉

10、局”(棋盘)和“冷暖玉棋子”。唐宣宗命顾师言和这位贵宾对弈,杀到第三十三回合时,双方相持不下,顾师言怕“有辱君命”,走下一着时“汗手凝思,方敢落子,则谓之镇神头”,日本王子被这一着杀得“瞪目缩臂”,顾师言取得了胜利。6事后,王子问:这位是你们中国的第几把手?答话的人故意吓唬王子,他不过是第三把手(事实上顾师言在当时是第一把手)。日本王子表示愿意见见中国的第一把手,可是那人回答得很巧妙:王子一定能胜过第三把手,才能见第二把手;胜了第二把手,才能见第一把手。于是日本王子掩局而吁:“小国之一,不如大国之三,信矣!”据说,当时还有人特地画过一幅顾师言三十三镇神头图,以志此事。1吐属:有作文;谈吐的意思

11、。15.请为第2段的空格处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A.不仅而且于是B.因为所以才C.因为 所以却D.不仅 而且却【答案】:C16.本文围绕说明对象,从以下方面展开说明:(6分)1;2;3;4围棋有许多别称;5;【答案】:1围棋是中国人的创造,起源已不可考。2围棋的古称为“奕”。3围棋的局制古今已不同。5中日围棋技艺的交流历史悠久17.细读第4段,回答问题。(1)明朝诗人解縉曾作观奕棋一诗,把围棋的别名嵌入诗句内:“鸡鸭乌鹭玉楸枰,君臣黑白竟输赢。烂柯岁月刀兵见,方圆世界泪皆凝。河洛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需修容。何必手谈国家事,忘忧坐隐到天明。”诗中包含的围棋别称有:( )(2分)A.六个

12、 B.八个 C.十个 D.十二个(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及本段都用到了“烂柯”的故事,从写作意图看,是否相同,请简述理由。(5分)【答案】:(1)C(2)不相同。刘禹锡用典“烂柯”,是借此表达被贬谪二十三年后回家乡时恍若隔世之人,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而本文中的“烂柯”故事,是为了说明围棋的别称“烂柯”的由来,增加说明文的趣味性。18.下面这段文字插入哪两段之间比较合适,请简述理由。(5分)围棋的身价,与“琴”、“书”、“画”并列,号称“四爱”。它在过去,是士大夫阶级的雅玩。红楼梦描写贾府以“司棋”为人名这名字尽管很风雅,却透露了封建社会的本来面目,原来竟有一种人,是专门为人“司棋”的!由此可见围棋曾经的风靡。【答案】:放在第34段之间。因为本段说明了围棋曾深受士大夫的喜爱,而列入“四爱”之一,风靡一时。与第4段收据“人们对围棋如此爱好,”紧密相承,形成照应,所以放在第4段之前。(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山冈上,那轮明月(1)已是晚上八点了,孩子还没有放学,我在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