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四 思想及科技的力量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802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四 思想及科技的力量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四 思想及科技的力量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四 思想及科技的力量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四 思想及科技的力量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四 思想及科技的力量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四 思想及科技的力量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编 热点专题速查 专题四 思想及科技的力量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思想及科技的力量专题线索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除了物质生产不断进步外,在精神生产、生活方面也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发展变化的历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成就,不断充实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思想的解放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科技的创新同时也使思想呈现多元化的变化,但二者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专题梳理一、百家争鸣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借鉴或启示儒家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有许多借鉴作用“仁”“以德治国”“德政”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

2、维系社会秩序”道家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庄子“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等墨家墨子“兼爱”“非攻”“选贤任能”“节俭”法家韩非“法治”“改革”“中央集权”对我们今天进行改革创新有借鉴作用二、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思想潮流思想主要事件(理论运用于实践)主要的影响学习流程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从学习技术器物(洋务运动)到学习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领域不断扩展,内容不断深化。直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寻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维新思想戊戌变法

3、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民主共和的思想以孙中山、章炳麟等为主的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为中华民国成立后初步实行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奠定基础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以陈独秀为主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共诞生等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人物思想理论作用(或实践)孙中山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

4、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毛泽东思想1945年4月,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得以实践的体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2007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中共十八

5、大(2012年):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2017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补充:建国以来中国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南方谈话。二者都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四、世界三大宗教宗教名称对中国的影响共同点佛教张骞出使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由于三大宗教教义都宣传“忍耐、顺从”,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都诞生在亚洲;都是产生于社会矛盾尖锐的

6、情况下;由于都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持,所以都得到迅速传播基督教随着基督教文化的传播,西方的思想也随之进入,给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角度伊斯兰教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中东地区的文化也传播到中国,对中国文化有着丰富和充实的作用拓展:1.道教与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位。2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就是儒、佛、道三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三家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吸收融合,不断发展进步,其中以儒家为主而以佛、道两家为辅,在一定程度上,三家的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以这三家为典型代表的。五、冲出封建宗教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思想核心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

7、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兴起14世纪中叶,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文主义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思想武器主要代表人物有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他们的作品都集中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发展15、16世纪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其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六、中国科学技术成就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造纸基本方法,东汉蔡伦用廉价原料改进造纸术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汉代时,发明

8、了指示方向的“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医学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提倡预防疾病等明朝: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农学明朝后期杰出科学家徐光启著有总结性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建筑明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体现皇权至高无上)。明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既是军事防御系

9、统工程,又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其他北宋沈括著有梦溪笔谈,是一部科技著作明末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现代核技术领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8年,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并完成太空行走(翟志刚)农业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水利三峡

10、工程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医学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七、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近代的科技成就牛顿地位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之一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创建了微积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代表作及观点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影响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2.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进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以轻工业为主导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

11、发展迅速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等部门进程纺织技术的革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蒸汽机工厂制度的确立(动力系统的改进)火车与铁路(交通运输的革新)电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出现与运用对中国的影响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实业救国思想兴起,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爆发近代科技文化有所发展。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

12、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线电报传入中国,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初步的提高欧洲工业化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化,更是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兴起工业的发展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如社会矛盾激化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3.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网络极大

13、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妇女地位得到迅速提高,大部分国家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实现妇女和男性的完全平等全球发展的同时带来生态与人口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解决总结:1.各国人民从古自今都注重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发展的过程。2“革命要行动,思想要先导”,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前进、社会转型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3思想的解放与科技的创新发展都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典题回顾(2016宜宾中考节选)科技与思想的发展是社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我

14、国从近代到现代在科技与思想方面的发展影响着现在,也启迪着未来。(1)“论从史出”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请按此方法完成下列空格。史实结论1825年,英国工程师_史蒂芬孙_发明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19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_落后_于西方1876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由英国商人修建的铁路,称为_淞沪铁路_(2)在研究历史问题时,需要区分“原因”“现象”“认识”。请根据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在建国后科技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并填在空格中。历史信息信息分类1999年,我国第一艘飞船发射成功(现象)2005年初,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1.11亿人我国在科技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认识)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制定863计划纲要(原因)提出科教兴国战略(3)结合我国从近代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概括其发展的总体趋势。答:由落后于西方到不断追赶并缩小差距;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向自主创新方向努力。专题检测1.在公元前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