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压缩机原理简介1.1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99684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塞式压缩机原理简介1.1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活塞式压缩机原理简介1.1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活塞式压缩机原理简介1.1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活塞式压缩机原理简介1.1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活塞式压缩机原理简介1.1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塞式压缩机原理简介1.1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塞式压缩机原理简介1.1综述(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活塞式压缩机原理简介,第一节 气体热力学基础,第一节 气体热力学基础 一、热力学基本参数(气体的状态参数) 气体的状态是由温度、压力、比容来表征 的。即: (1-1),1. 温 度,1. 温度 是表示物质受热的程度。 温度用摄氏温标(每度)、绝对 温标来表示,在气体热力计算中是用 绝对温度表示的,两者的关系: (1-2) (绝对温标的零点),温 度,一些国家(如英、美)也用华氏温 标表示,华氏与百氏的关系为: 或,2、气体的比容积,2、气体的比容积 v 是单位质量气 体所占有的容积。 即: (m3/kg) (1-3) 有时也用到密度,为单位体积气体所 具有的质量。 即: (kg/m3)

2、 ( 1-4) 可见 与 是互为倒数: (1-5),3. 压 力,3. 压力 气体的压力是由于大量分子 对容器内壁撞击的总效果,用单位 面积上所受的力来度量,故亦称压 强,单位为牛顿/米2(N/m2=Pa) 来表示。,压 力,用压力表测出的压力为表压力, (是气体压力与大气压的总合值)。 热力计算中是用绝对压力的,则: P绝=P表+大气压 (真空度)P真空=大气压P绝,二、状态方程,二、状态方程 前述为一隐函数的状态方程。 对于理想气体(气体的分子是弹 性的,不占据体积的质点,分子间无 相互作用力),对 1 kg 的气体则状态 方程为: (1-6) R 为气体常数(Nm/kg),G kg 的气

3、体和实际气体,对G kg 的气体则状态方程为: (1-7) 对于实际气体,则状态方程为: 或 (1-8) 反映实际气体相对理想气体偏离 的程度,称为压缩性系数或压缩因子。 ( 也是一个状态参数)。,实际气体的影响,1,表明实际气体比理想气体难于压缩; =1,为理想气体。 各种气体的R及 值可从有关资料中查得。 热力计算中,各种气体是从何压力以上才 不能作为理想气体考虑,这可从各气体的曲线 中确定。比如空气在20kg/cm2时则应考虑气体 分子的影响。,混合气体,混合气体 压力:混合气体的压力等于混 合气体的各组成气体的分压力之和 P混= (道尔顿分压定律) (1-9) 温度:混合情况下各组成气

4、体 的温度是相等的。,混合气体的成分表示法,混合气体的成分表示法: 容积成分 (可见 ) (1-10) 其中: 为部分容积(或称折合容积,即 某一组成气体,当处于混合气体的温度和 总压力下所占有的容积)。 V混=,混合气体的成分表示法,重量成分 ( ) (1-11) 式中: 为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重量。 混合气体的绝热指数 满足下式:,混合气体的成分表示法,气体常数: 或 。 压缩因子: 为此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理想气体: 或 (1-12) 实际气体: (1-13),三、过程方程及过程功,三、过程方程及过程功: 气体在压缩和膨胀过程中,状态 的变化是符合能量守恒转换定律,即 内能 、外功 、

5、热交换 三者间应 满足: 且,图11,下图表明内能、外功、热交换在压缩 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内 能,内能流动气体所具有的能量, 可分为静压力和动压力两部分。 静压力是储存于物体内部的能量, 称为内能,用u表示,单位(kcal/kg)。 下面讨论一下在压缩机中遇到的 几种典型过程。,1等温过程,1等温过程 数学表达式:T=const,即dT=0。 在P-V图上,等温过程为一等边双曲线。 过程1-2表示等温压缩; 过程1-2表示等温膨胀; 过程方程: (常数)(1-14) 比如: 或,图12,等温过程,过程功: (1-15) 内能变化: 或 (1-16) 热交换: (1-17),等温过程,上述关系

6、说明等温过程的热交换 和过程功 值相等,且正负号相 同,也就是说:对于气体进行等温膨胀时,加入的 全部用于对外膨胀作功,气体被压缩时,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全部转变为热量向外传出。,2. 绝热过程,2. 绝热过程 数学表达式: 或 过程方程: =常数 ( 为绝热指数) 过程中初、终点 、 、T 间的关系如下: (1-18),绝热过程,过程功: (1-19) 内能变化: (1-20),绝热过程,上述关系说明:工质在绝热过程 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过程功只能 来自工质本身的能量。绝热膨胀时, 工质膨胀功等于内能降;压缩时,工 质消耗的功等于内能的增量。,图13,3. 多变过程,3. 多变过程: 过程方

7、程式: =常数 为多变指数 过程中初、终态参数间有如下关式: (1-21),多变过程,过程功: (1-22) 内能变化 (1-23) 热交换量: (1-24) 式中:Cv 为定容比热 。,多变过程,多变过程为更一般化的过程。 若 为等压过程; 为等温过程; 为绝热过程; 为等容过程。,图14,第二节 压缩机级的实际循环 一、实际循环指示图,第二节 压缩机级的实际循环 一、实际循环指示图 用指示器在实际压缩机的某一级测录 所得的压力-容积变化曲线为实际循环指 示图。图5-1中: 分别为名义进、排气 压力,与理论指示图相比,有以下不同:,图31,实际循环指示图,存在气体膨胀线cd,为此,实际 压缩

8、机做的一个循环有4个过程,即:进气 过程 da,压缩过程 ab;排气过程b c,以及膨胀过程 cd,此处,膨胀过程 也为热力过程。 进、排气过程线分别低于或高于各 名义压力线。 压缩、膨胀过程线的指数值是变化 的。,二、影响因素,二、影响因素 1 余隙容积的影响 在实际压缩机中,余隙主要有三 部分组成: 顶部间隙; 第一道活塞环与缸的间隙; 气阀的通道容积; 其中气阀通道容积占的比例较大。,1 . 余隙容积的影响,由于余隙的存在,当排气结束 时,在其内的高压气体必然要先膨 胀,且膨胀至缸内气体压力低于进气 管中压力时,气阀才能打开实现进气 过程。显然,由于余隙容积中高压气 体的膨胀,使得进入气

9、缸的新鲜气体 量减少,且余隙越大,膨胀过程越 长,进入的新鲜气体越少,甚至可到 零。,2.压力损失的影响,2. 压力损失的影响 气体在进入或排出气缸前后,要 经过滤清器、气阀、冷却器、管道等 等一系列阻力元件,从而造成压力损 失,使得进、排气过程线分别低于和 高于名义进、排气压力线,其中气阀 的压力损失最大。,3. 气流脉动的影响,3. 气流脉动的影响 气流脉动传至气缸中,进、排气 过程线就会呈现波浪状。当进、排气 的频率与相应接管及气腔中气体自振 频率相等时,气流脉动幅度急剧增大, (称为气柱共振现象),从而导致进 气或排气过程线的极大变形。,气流脉动的影响,若进气终了时波峰到达气缸,导 致

10、进气终了压力高于名义压力; 若进气终了时脉动压力的波谷到达 气缸,导致终了点压力大大低于名义 压力。 排气脉动的影响类同。,4. 气体泄漏的影响,4. 气体泄漏的影响 内泄漏,从高压泄到低压,一 般不影响气量(除非泄漏到一级)但 会影响功率; 外泄漏,漏到大气中,使气量 减少,也影响功率,即单位气量的功 耗上升。,5. 热交换的影响,5. 热交换的影响,使得多变指 数是变化的。 压缩时: 刚进入气缸的气缸温度要低于 缸壁和活塞温度,故气体在被压缩的 初始阶段是从周围吸热,nk,热交换的影响,当温差为零时,气体与周围环 境没有热交换了,n=k。 当气体温度上升到大于周围温 度,向外放热,nk。

11、膨胀时: 刚膨胀时,气体向周围放 热, 。,热交换的影响,温差为零时, 。 当低于壁温时, 。 从以上说明气体在压缩或膨胀时, 指数是变化的。 即: ; 这都影响到指示图的变化。,热交换的影响,由上述五个方面的影响,看到实 际指示图与理论指示图的差别。同 时,由录取到的指示图,我们可以判 断压力损失,气阀工作状况,判断热 交换以及泄漏情况等。还可以计算实 际循环指示功,判断气缸的利用程度 等。,三、实际循环指示功的计算方法 1. 由实录的指示图计算,三、实际循环指示功的计算方法 1. 由实录的指示图计算(对已有机器) (J)(3-1) 压力比例( ) 行程比例(m/m) 实际录取的指示图面积(

12、 ) 活塞面积( ),2. 设计阶段计算指示功,2. 设计阶段,可用简化作图法作出一个 简化的指示图,再以此计算指示功。 理想气体: (3-2) 对实际气体的实际循环指示功可表达为: (3-3),设计阶段计算指示功,其中: 进气相对压力损失, ; 进排气相对压力损失总和(可从有关图中查得); 容积系数, 。 压力比。,3. 影响指示功的因素,3. 影响指示功的因素: 压力损失的影响 气体通过、气阀、管道、冷却器、分 离器、滤清器等元件时都将产生压力损 失,气流脉动也会产生压力损失。 压力损失越大,则压缩机的循环指示 功越大,且指示功的损失基本上与压损成 正比。,压力损失的影响,一般克服气阀阻力

13、所耗功占总指 示功的49%,不好的气阀则要占到 1520%,所以设计采用合理的气阀是 减少指示功的关键。当然也要尽量减 少其他阻力元件的压损。, 过程指数及余隙的影响,过程指数及余隙的影响 实际压缩机中压缩指数总是大于膨胀 指数的。 一般: 时,余隙容积的存在导致 指示功增加,余隙越大,消耗的功越多。 时,余隙不影响指示功。 时,则可省功,但这种情况 不易实现。,过程指数及余隙的影响,由热力学知,等温压缩最省功 (即 n=1时),所以设计人员从主观 上总是希望压缩过程尽量向等温过程 靠,也就是 n 越接近 1 越好。采取的 主要措施是加强对气缸的冷却,使缸 壁温度降低。加强缸的冷却,也可使 m

14、 提高,从而有可能使 。,泄漏的影响,泄漏的影响 有气体漏入气缸时循环功增加,有 气体漏出时会造成气量减少,故单位 气量的耗功是增加的。, 的影响 应加大阀腔或在进、排气口加缓 冲器,尽量消除气流脉动对气阀的影 响。,第四节 多级压缩,第四节 多级压缩 将气体引入几个气缸行程容积, 依次相继地进行压缩,并且气体进入 下一级压缩之前先引入中间冷却器进 行等压冷却,这样的工作过程,为多 级压缩。,一、采用多级压缩的理由 1. 提高压缩机的经济性,一、采用多级压缩的理由 1. 提高压缩机的经济性 采用多级压缩、中间冷却,可使压缩过 程向等温压缩过程靠拢,如图61所示,1 2为等温过程。如:压缩过程 12为一次压 缩。若一级压缩为 1a,aa为中冷。二 级压缩为a2,可省aa22a 的功。,图41,多级压缩,随着级数的增加,压缩过程会更 趋于等温过程,越省功,但随着级数 的增多,指示功的减少越不明显。还 增加了易损件。,2. 降低排气温度,2. 降低排气温度 压缩机级的排气温度是随着 排压增加而增高的,但从压缩机安 全运转角度讲,是不允许排温过高 的。,降低排气温度,比如压缩乙炔时,温度过高会使 其爆炸,所以要证 ; 此外, 石油气 ; 氧压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