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577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3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A课程目标: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战国社会的状况和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国家改革和变法的基本史实,掌握商鞅变法前秦国的社会背景。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敬仰。C重点与难点: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1974年在西安发掘的“秦始皇兵马俑”图片和李白的诗,引出商鞅变

2、法的历史意义: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讲述内容】一、商鞅虽死,秦法犹存商鞅变法的结果1、商鞅之死(1)原因(1)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根本原因);(2)严刑重法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3)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直接原因)。(2)商鞅之死(公元前338年)商鞅被诬谋反,秦惠王捕捉商鞅,商鞅被迫反抗,兵败被杀。2、商鞅改革措施得以保留商鞅虽死,但其改革措施得以保留(保留了封建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说明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2)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阶

3、级分析)(3)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过渡:商鞅虽死,但新法未废,变法二十年,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改革措施在他死后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户籍等在秦国确立,-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二、富国强兵的秦国评价商鞅变法的1、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全面的、成功的改革运动;引导学生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2、积极作用(1)对秦国:的意义: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见“资料回放”)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县制、户籍什伍制、连坐法等。、经济: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如: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合作探究】1:请阅读历史纵横(P28页)后回答(1)秦军骁勇善战的原因是什么?(2)秦军骁勇善战的历史作用怎样?(1)秦国人民尚武精神充斥;二十等军功爵制度调动了秦军的战斗力。(2)秦国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重大胜利,为秦国打败六国而统一创造了条件。P28“一车四马的战国战车(模型)”和“历史纵横”:反映了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5、的目的。秦国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2)对后世:对中国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国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合作探究】2: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运动?(1)从结果看: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实现富国强兵目标,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2)从原因看: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3)从影响看:除旧布新,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

6、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认识:(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3、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2)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3)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

7、法性。(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5)文化高压(弃绝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6)倡导君主独裁,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合作探究】3:阅读“学思之窗”:你对此有何看法?三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是片面的。(1)秦亡原因是秦的暴政;(2)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但商鞅变法也有历史局限(略);(4)结论: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依据其个性,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合作探究】4:商鞅变法历史局限的原因是什么?(1)新旧交替时

8、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2)商鞅作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合作探究】5: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梭伦改革商鞅变法背景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核心内容扩大平民政治权利富国强兵性质奴隶主民主政治改革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结果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和传统使中国走上封建专制道路【合作探究】6: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借鉴之处?(1)改革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途。(

9、2)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国家才会有光明和前途。(3)改革应该重视选拔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4)改革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作保障,强化以法治国。(5)改革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课小结】不难看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该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个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而商鞅正是具备了这种勇气与信念,在改革中表现了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E布置作业: F板书设计:略G教学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