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499550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考点(8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0 页 共 10 页第一章概述1、行政管理: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2、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3、法国 孟德斯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原则”论法的精神104、古立克POS七功能说: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5、一种管理活动是否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是谁6、行政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学包括了行政管理学; (3)从研究范围看,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科学,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既有政府组织,也有

2、非政府组织,而行政管理学仅仅研究政府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大于行政管理学。7、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行政管理学的基本问题(概念、特点、学科性质等)、行政环境、权力、职能、行政管理机构、事务、行为、过程、方法、规范、行政绩效评估、行政发展。8、行政管理学作为独立学科产生于19实际末20世纪初 9、1865年,德/史坦因 最早使用“行政学”,但他所说的是“行政法学”10、古希腊学者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英国 洛克 政府论政府要实行分权制; 法国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11、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阶段及 主要学派:古典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20-30年代 古

3、典学派(美/威尔逊、古德诺、怀特、泰罗,法/法约尔、德/韦伯) 威尔逊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古德诺把政治与行政分开; 怀特第一本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把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马克斯。韦伯 “官僚组织理论”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提出权威形式:魅力权威、传统权威、理性权威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对古典学派的行政管理学产生重要影响 管理科学新时代:20世纪407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 这一时期行政管理学特点:多学派、多学科、理论形态更完善、“百花齐放”时期 梅奥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假设; 决策理论学派以 西蒙 为代表 新公共管

4、理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1)反对低效和消费,实行私有化; (2)以市场取代官僚组织,将企业管理方法引入政府管理 (3)在行政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中坚持顾客导向。 这时期特点:崇尚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提倡行政管理应由满足官僚政治需要转为满足顾客需求,反对政府强制干预,倡导社会的共同自治,不满意膨胀的低效率的政府,主张小政府、大社会,要求从重投入、重规章,转向重产出、重结果。 12、国内出版的行政学著作:行海要术、行政纲目、行政学总论1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学者提出要恢复和发展

5、我国行政管理学。1984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起召开了全国性的行政管理学研讨会,并正式宣布着手筹备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14、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路线:实践理论实践(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路线:理论实践理论15、研究行政管理具体方法:(1)规范方法:重理论轻实践(20世纪40年代前主导) (2)经验方法/实证方法: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避事实背后的规律 (3)案例方法 :把行政管理的研究和学习作为一种艺术看待,注重个别事例的特殊性研究 (4)比较法: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深层次研究方法28、简述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

6、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第二章行政环境1、边界是系统、环境这两个基本概念得以产生的理论前提。美国 卡斯特 与 罗森茨韦克 认为,边界的有无渗透性是判别封闭与开放组织理论的重要标志。2、行政环境: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3、行政环境的内涵:(1)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

7、在的; (2)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区分; (3)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产生影响; (4)它的因素既包括有形事物、也包括无形情势。4、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 1、复杂性 2、相关性与综合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5、帕森斯社会组织可以被看成是由策略、管理与操作等三个层次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6、行政环境的类型:(一)自然行政环境 与 人造行政环境 (二)宏观行政环境(策略层次、战略性、长远性、全局性)、中观行政环境(局域性、执行性)、微观行政环境(操作层,主要是对特定行政行为或行政人员个体发生作用,其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更真实、直接、实在) (三)国际环境

8、和 国内环境(按国政府管辖区域分,国内环境范畴,即通常说的“国情”)7、美/高斯 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 雷格斯行政生态学较系统行政生态学理论模型:融合棱柱衍射(按社会结构化程度分) 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过渡的行政模式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 8、行政管理的经济环境:(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会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特定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子系统,通常称为经济环境、是能够对特定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经济力量、活动、行为方式及制度规定的统称。(一)经济环境基本构成要素:经济力量、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及科技发展水平等基本经济因素。 经济力量:行政系统所处社会系统的总体经济实力,包括国家的社

9、会总生产能力与国民财富总量(经济力量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素) 社会经济结构:一国或一地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相关经济结构性因素的集合。包括:不同所有制经济主要是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或者公私经济力量比例关系,国民财富在全体国民中的分配情况,以及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 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社会经济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具体经济制度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核心是所谓的社会资源调配制度,也就是社会资源的调配是以市场机制为主,还是以政府调节机制为主。 经济体制直接营销者行政系统的职能范围、运行方式及手段。 (二)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

10、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业经济并存,呈现出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2】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长足发展,但各种人均经济指标却很低; 【3】我国基本建成了门类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系,但国民经济结果仍然不合理,地域、部门间发展不平衡; 【4】科技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 (2)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政企关系行政化、国有企业所有权虚置化等问题的存在和难以解决,国有经济缺乏活力、效率低下;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受限市场模

11、式】是雷格斯在分析过渡型社会的特征时提出的独特市场体制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价格的不可决”。目前这种受限市场模式仍然在我国存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价格双轨制,即大部分商品实行市场定价,但有少量关系国计民生的所谓基本物资、基本能源及产品仍实行国家定价;其二是全国市场的分割性。9、行政管理的政治环境:处于行政系统边界之外,能对行政系统的产生、存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的集合。 (一)行政系统政治环境要素:(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 (2)政党制度 (3)社会团体发达程度 (4)社会流通性 行政管理活动是国家公共权力活动之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直接决定着行政

12、系统在整个国家公共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当今各国的证券组织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在纵向上分为联邦制和单一制,在横向上分为分权制衡体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各国政党组织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对行政系统施加影响: (1)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星恒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2)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及时把行政系统的有关政策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对象双方; (2)政党的执政功能,即通过成为执政党,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政治主张。 社会团体是两个以上社会成员基于自愿、为实现某种共同利益要求而结成的社会组织; 社会流通性指社会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可能性及其程度;是一个社

13、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代名词 行政组织实际上较少受人大及司法机关的影响与控制,这也是我国长期难以真正实现依法行政的根本原因 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于发展过程关系最密切、影响最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型社会环境 10、行政文化环境:在特定社会里,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行政系统的一切社会心理活动的总和(一)政治学领域,美国/阿尔蒙受限较为系统地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 (二)行政文化环境的要素:行政价值文化、行政功能文化、行政运行文化、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行政价值文化或关于行政的总体价值观,又被称为行政神话,是指在特定行政环境下,社会民众在社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社会价值的

14、认知与价值取向模式 行政功能文化有两种代表性文化观念:(1)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 (2)有限分工型 就广义而言,行政公共关系是指行政系统的各种对外关系的统称,就狭义而言,它主要指行政系统与社会民众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 (3)自律本位型行政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 。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第三章行政权力1、权力按照特性分:本原性权力(不受他种权力制约,

15、可转交他人行使)和从属性权力; 按照权力主体及目的分:公共权力(国家权力)和私人权力(企业组织的权力)2、行政权力:一种公共性.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和力量。3、行政权力基本特征:(1)主体: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政府、非政府组织,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 (2)客体: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行政权力本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行政效率) (4)重要基础:国家强制力 (在行政权力的所有手段中最有效手段是强制手段)4、历史看,行政权力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萌芽于原始社会的管理权;古代国家政治统治基本靠宗法制度维持5、简述与传统权力相比现代行政权力的特点:现代行政权力指与现代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1)行政权力自主性增强 (2)外部权力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