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验语文试卷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99343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验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验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验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验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验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验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验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验语文试卷8 / 8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说明:1全卷共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答案做在答题卡上(注意附加题在答题卡上),只交答题卡。一、基础。(24分)1、古诗文默写。(10分)独坐幽篁里, 。竹里馆(1分)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1分)滁州西涧中写出了船只随意停泊,作者心情进退两难的句子是,。(2分)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2分)请默写赵师秀的约客(4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1)这是荒园,rn j hn zh(),所以不相宜,

2、只好来捕鸟。(2)qi r b sh( )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3)我在那路口久久zh l,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4)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 r ji zh( )的人物了。3、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3分)A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语序不当B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空气清新了许多。C由于“非典”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半以上。D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王小华同学是公认

3、的品学兼优,在他身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B、这个插班生看起来挺憨憨厚厚的,让人想不到他的性格却是锋芒毕露。C、看到这个犯罪分子嚣张的样子,赶到现场的警察们无不义愤填膺。D、同学们正在教室里大声喧哗,看到老师来了立即戛然而止。5、请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写两句话。(4分)冬日离去,暖春醒来,你会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辛勤的蜜蜂去细数吧; , ; , 。二、阅读。(46分)(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69题。(10分)(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面加点词

5、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忽啼求之 代书具 大兄何晚见事之晚乎 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状语后置的标志 B即书诗四句 动词,书写 孤常读书 名词,书籍C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或以钱币乞之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蒙乃始就学 从事、致力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8、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二)课外文言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9分)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李敏、李讷 敏于行,讷于言),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

6、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注释 :归:归结。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9、解释加点的词(3分)孙叔敖蹴然易容曰仆闻之小子不敏 10、翻译句子(3分)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11、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解释)(3分)(三)藏狗(10分)丹增记得,那时我们家所在的村子里,有个养了很多狗的孤寡老太太,脸上布满了皱纹

7、,头发花白,年过六十。她到底养了多少条狗,全村人谁也说不清,我估计有几十条,每条狗她都起了一个很吉祥的名字,比如:狮头、小雪猪、拉丽、美努,有猎狗、狼狗、哈巴狗、野狗、藏獒,品种齐全。她同这些狗亲密无间,像是知心朋友,又像亲生儿女。那二十来平方米的土屋里,除了她睡的一张木床,全铺着牛皮羊皮,那是狗睡的垫子。屋子中央火塘间的土灶上放着一个一人无法搬动的大锅,是专门煮狗食用的,晚上天一黑,人狗都挤在一起,煮着五味俱全的狗食,再冷的天,屋子里也暖融融的。她的狗既不是驰骋森林的猎狗,也不是守夜护院的看家狗,更不是娇生惯养的宠物狗。她以藏族人的慈悲之心,把狗当作忠诚的朋友,收养了它们。这群狗中有一条白得

8、像乳汁,短腿细腰,耳尖毛光,脖子上系着黑白分明的羊毛绳的小狗,我特别喜欢,经常趁主人不在拿根骨头把它引诱到我家。白天喂多少就吃多少,乖巧听话,可是一到晚上就又哭又叫还抓门咬人,执意要回主人家。一年之后,二哥到寺庙来看我时,我还打听这只小白狗。二哥给我讲了这样一件感人的事。不久前的一天,左邻右舍几天不见老太太和她的狗群,便约了三四个人,来到门前察看。他们轮番着从门缝里向内观察动静,屋子里死一般的寂静。他们打开房门才发现,那放着硕大铜锅的火塘熄灭了,四条腿的简易床不知怎么被推到了屋子中央,老太太像平常一样,盖着破旧的被子仰躺在床上。二十多条狗环绕着这张木床伏地静卧,像个活着的花圈,那只小白狗爬在枕

9、头上,用舌头合上了死者的眼皮,还不停地舔着从她鼻孔里流出的液体,眼里似乎含着泪光。村里一些富裕人家怀着慈悲之心拿出酥油之类的物品,贫穷的家庭抽出人力,按西藏当地习俗料理丧事。人们在死者的床头点起一盏酥油灯,象征着她的灵魂不灭,把死者的饭碗倒扣过来放在桌上,表示人间的饮食不再食用。还请来几位修过密宗的喇嘛举行超度仪式,让灵魂尽快离开死者的躯体。她的遗体停放了三天,这期间,邻居可怜这几十条狗的喂养,这家拿来狗食,那家拿来骨头,有的搬来自家的狗食木槽,有的干脆端来盛满家畜内脏的陶罐,在屋外摆了一地,可是所有的狗都不吃一口,连看都不看一眼。这些狗除了进出拉屎,整天或卧或站或蹲,安静地聚集在屋里。偶尔小

10、狗扑到床上闻闻,大狗爬到床沿舔舔,有的甚至不时用脚爪整理一下从床上垂下的被角。看到这情景,进出这间屋子的人,都感动得眼睛红红的。三天过后,老太太要出殡了,村里人请来了天葬师,裹着的遗体驮在白色无角的牦牛背上,村里的一些人在遗体上献上半新不旧的哈达,表达对她贫困一生、孤独一生、却把一切爱和善良都倾注在一群狗上的敬意。天葬台设在离村三十多公里的朱巴寺附近,要整整走一天的路程。出殡的时候,天葬师牵着牦牛在前,几十条饿得肚皮贴在脊梁骨上的狗,耷拉着耳朵,有气无力地缓缓跟随,送葬的三四个村里人跟随其后。我们这个村不知道有多少次的出殡,头人贵族的出殡意味着骄傲、横行、奢华,要全村烧香、列队、脱帽、鞠躬,这

11、是不自觉的;奴隶的出殡意味着皮鞭、饥饿、劳动,无声无息。可这天,几乎全村老少都自发地出来,沉重地、庄严地目送这支奇特的出殡队伍。到了天葬台,狗群还恋恋不舍地围拢在遗体旁,飞翔在天上的鹰怎么也下不来,天葬师只好对着狗群大声地喊:“你们不让开,你们的主人上不了天呀!”这一声之后,群狗立即四处散开,各自寻找能见到天葬台的地形,有的蹲在石块上,有的趴在土丘上,目送着主人走向彼岸。后来,传说这群狗就像雕塑,原地再也没有移动过,直至生命的结束。又传说,这群狗在此守候了几天之后,悄然消失在天葬台后面的茫茫林海里。12. 在表格上简要填写最能体现群狗对老太太情深的事情。(限四个字)(3分)老太太在世时去世时出

12、殡时天葬时升天后群狗忠诚相依守望不息13. 从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二十多条狗环绕着这张木床伏地静卧,像个活着的花圈,那只小白狗爬在枕头上,用舌头合上了死者的眼皮,还不停地舔着从她鼻孔里流出的液体,眼里似乎含着泪光。14. 第段写头人贵族、奴隶的出殡用意何在?(3分)(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7分)戏迷沈少英我对潮剧的喜爱,追根溯源是在八十年代。那时候,人们的文化生活很有限。在我居住的那条街基本上是看不到电视机的。对于劳累一整天的大众来说,能消遣的莫过于到戏院看戏了。潮剧是福建诏安的地方戏,以曲调优美、唱腔婉转倍受诏安戏迷的欢迎。一到演出时间,左邻右舍

13、的婆婆们、老爷爷们便会放下手里的活儿,陆陆续续地看戏去。而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一黑,就吵着大人们赶快去戏园,为的是要看那些戏子们化妆。其实,在当时我们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化妆,只是瞧着他们一个个劲往自己的脸上抹粉、描眉、画唇,还有那拖着长长在地的一身戏服甚是吸引我们。花旦们没腰的秀发,缀满珠光闪闪的头饰,以及“白鼻子”的花花公子更是新鲜。出于这种好奇心,我们一个个小脑袋挤在仅有一线之光的破窗户偷瞥几眼。戏子们化妆时大门总是关闭得紧紧的。幸好,有这个破了半边玻璃的旧窗户无人看管,能带给我们一点希望。窗户距离地面有一米多高,我们必须爬上地面上的一堆沙土才能抓住窗杆,个子再矮的就搬来几块石块重叠在一

14、起作为垫高的工具。尽管很冒险,依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动力让我们经常顾不上安危地互推互挤,摔个屁股、磕破脚趾皮那是隔三岔五的事,可在当时的确是痛并快乐着。只要母亲有去看戏,我是不会落过每一场的。就是在这样的耳闻目睹之氛围感染下 ,我的潮剧爱好有意识无意识地慢慢蕴藏及至到若干年后的“根深蒂固”。那个时候, 我常常梦想着长大后能像台上的戏子一样,穿上漂亮的戏服,唱自己喜欢的曲段,为热衷看戏的老百姓唱戏。十七岁时,省艺术学校来招生,我因一岁之差被挡在门口,从此与我的潮剧梦失之交臂,无缘邂逅那片神秘的殿堂。命运给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让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初涉到人生不易,深感前途迷茫,阴霾重重。 当然,如果只是喜好,那是谈不上“迷”的。所谓的“迷”必定要升华于喜好之上。兴趣累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走向模仿,我也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