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__基础知识归纳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499232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1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__基础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__基础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__基础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__基础知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__基础知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__基础知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__基础知识归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劳动力市场现象 b 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二、研究方法:a:实证研究方法 (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什么) b:规范研究方法 (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应该是什么)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一、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 1. 劳动力:一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全部人口。 就业者+失业者 2. 劳参率:反映人口参与社会劳动强度的指标,本身不是影响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的因

2、素 3.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 供给富有弹性 Es1 ? 供给缺乏弹性 Es1 ? 供给无弹性 Es =0 ? 供给有无限弹性 Es ? 供给需求弹性 Es =1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1. 15-19 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2. 女性劳参率上升 3. 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4. 22-55 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 (三)经济周期和两种劳动参与假说(三)经济周期和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1. 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2.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经济危机,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处于失

3、业状态,此时,二级劳动力(女 性配偶)为了补贴家用,寻找工作,也就是二级劳参率和失业率呈正向关系。 3.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经济危机,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失业,二级劳动力(女性)看到情况 不妙,更加不想找工作,也就是二级劳参率和失业率呈反向关系 二、劳动力需求(类似劳动力供给)二、劳动力需求(类似劳动力供给) 1.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因而也称为“引致需求”。 2. 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 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不是考试重点)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不是考试重点) 四、劳动

4、力市场均衡四、劳动力市场均衡 1. 本质属性: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2. 一般均衡:瓦尔拉 3. 局部均衡:马歇尔 4. 劳动力市场主体:企业和劳动者 5.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1 ? 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 ? 充分就业 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 人口规模 2. 人口年龄结构 3. 人口城乡结构 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一、均衡价格论:马歇尔 二、工资形式 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分别对应的工资形式为:

5、地租、工资、利息、利润 (一)基本工资 1. 影响货币工资的三个因素 ? 货币工资率 ? 工作时间长度 ? 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2. 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3.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 工资标准 X 实际工作时间 ? 计件工资率 X 合格产品数量 ? 计件单价 X 合格产品数量 ? 小时工资率 X 实际工作时间 (二)福利 1. 方式: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 2. 特点:以劳动为基础,但不和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第四节第四节 失业和就业失业和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1. 就业 ? 就业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 ? 所

6、参加的劳动是社会劳动 ? 为有偿劳动 2. 总供给、总需求和均衡国民收入 ? 总供给=消费+储蓄 ? 总需求=消费+投资=消费+储蓄 二、失业及其类型 1. 摩擦性失业 ? 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 是一种正常性失业 ? 是一种岗位交换之间的失业 ? 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 ? 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 2. 技术性失业 3. 季节性失业 4. 结构性失业 2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 1. 增长差距性失业 2. 周期性失业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1. 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 2. 平均持续失业期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3. 失业影响 ? 造成家

7、庭生活困难 ? 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 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一)政府支出 1. 政府购买 ? 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报酬 2. 转移支付 ? 社保、社会优抚、社会救济、以及某些补贴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因素 1. 最低劳动标准 ? 最低工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 ? 最低工资标准: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 2. 最低社会保障 3. 工会 ? 最基本的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

8、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 的实施进行监督 (三)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 财政政策 ? 内容: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 ? 手段 ? 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扩张性财政政策 ? 减少政府购买、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升高税率。收缩性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 内容:增减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 ? 手段 ? 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 调整贴现率 ? 公开市场业务 3. 收入政策 ? 作用 ? 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 ? 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 有利于缩小不合理差距 ? 衡量指标 ? 洛伦茨曲线 3 ? 库兹涅茨比率 ? 人口众数组分布频率 ? 帕累托定律 ? 基尼系数:衡

9、量贫富差距指标,0.4 为临界点 ? 措施 (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 ? 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作为企业增长工资的参照标准 ? 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的管制以至冻结。 ? 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的工资发放过渡行为。 第二章 劳动法 第二章 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 特点 ? 稳定性,权威性,非唯一性,是总的法律规范 2. 内容 ? 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原则 ? 劳动法的首要原则 ? 核心: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 ? 基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 ? 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 平等协商 ? 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

10、 ? 参加组织工会 ? 三方原则 ? 物质帮助权原则 ? 社会保险:社会性、强制性 互济性、补偿性 二、劳动法律渊源 二、劳动法律渊源 1. 宪法中有关规定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依据 2.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3. 正式解释: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 雇佣规则 ? 劳动合同 ? 集体合同 ? 习惯法: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习 惯)为前提 ? 法官法或者判例法 三、劳动法体系 三、劳动法体系 (一)劳动法体系 1. 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2.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 劳动标准制度 ? 最低工资标准 ? 最长工作时间 ? 休息休假制度 ? 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

11、的劳动条件 4. 职业培训制度 5. 社保制度 4 6.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7. 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8.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二)劳动法律体系 1. 劳动关系法 ? 劳动合同法 ? 集体合同法 ? 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 ? 职工民主管理法 ? 劳动争议处理法 2. 劳动标准法 ? 工作时间法 ? 工资法 ? 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3. 劳动保障法 ? 促进就业法 ? 职业培训法 ? 社会保险法 ? 劳动福利法 4. 劳动监督检查法 四、劳动法律关系 四、劳动法律关系 1. 定义: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 种类 ? 劳动合同关系

12、 ?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 ? 劳动行政机关 ? 兼有劳动行政职能的其他行政机关 ? 经授权具有劳动行政职能的机构 ?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3. 特征 ? 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 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 双务关系 ? 具有国家强制性 五、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五、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1. 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用人单位 ? 企业 ? 个体经济组织 ? 国家机关 ? 事业组织 ? 社会团体 劳动者 5 ? 完全行为劳动能力人 ? 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 ? 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2. 内容:主体依法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3. 客体: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工作时间等 六、劳动

13、法律事实 六、劳动法律事实 1. 劳动法律行为 ? 主观行为 ? 合法不合法都算:合法、违约、行政、仲裁、司法行为 ? 合法行为才能产生劳动法律关系 ? 而且必须是双方行为 2. 劳动法律事件 ? 客观行为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管理环境分析 1. 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 ?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 的谋划与策略。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标 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 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 2.

14、 经营环境的分析方法 ? 外部环境的调研 ? 获取口头信息 ? 获取书面信息 ? 专题性调研 ? 外部环境的预测 3. 经营环境的微观分析 ? 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 现有竞争对手的数目 ? 现有竞争对手的经营战略 ? 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异化 ? 固定成本的高低 ? 行业成长过剩 ? 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 ? 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分析 ? 顾客力量分析 ? 供应商力量分析 4. 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 ? 政策法律环境 ? 经济环境 ? 技术环境 ? 社会文化环境 6 二、企业分析 二、企业分析 1. 企业资源状况分析 ? 企业资源是企业拥有的有形和无形的资产 ? 物质资源 ? 人力资源 ? 财务资源

15、? 技术水平 ? 管理资源 ? 无形资产 2. 企业能力分析 ? 基本活动: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本活动。支持活动:采购管理、 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等支持活动 ? 企业能力的分析方法包括:纵向分析、横向分析、财务分析 ? 企业能力评价标准,包括:效率分析、效果分析两种 3. 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 ? 主要采用 SWOT。即 S 企业内部优势;W 企业内部劣势;O 企业外部环境机会;T 外部环境的威 胁:SO 增长型战略、WO 扭转型战略、WT 防御战略、ST 多种经营战略 4. 企业战略的选择 ? 企业总体战略有:进入战略(购并战略、内部创业战略

16、、合资战略) 、发展战略(单一产品或 服务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 、稳定战略和撤退战略(特许经营、分包、卖 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拆产为股/分拆、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 ? 一般战略包括:低成本战略(领先原则、全过程低成本原则、总成本最低原则、持久原则) 、 差异化战略(效益原则、适当原则、有效原则)和重点战略(着眼于在目标市场取得成本优势、 以及差别优势) ? 不同行业的战略 衰退行业:领导地位、合适定位、收获、迅速退出等战略 衰退行业:领导地位、合适定位、收获、迅速退出等战略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1. 企业战略的实施 ? 建立与实施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 ? 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 ? 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实施战略计划 ? 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的战略控制 2. 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 ? 特点:战略系统是开放的、战略控制的标准是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效标准、废弃标准) 、战略 规划既有稳定性也有变化性 ? 基本要素:战略评价标准、实际成效、绩效评价 ? 控制方法: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类 第二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