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0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499200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0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0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0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0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0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0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0课时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新人教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0课时 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纲展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3)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 考点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 考点二 社会发展的主体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

2、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 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决定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思考:“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 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什么? 提示:大人“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在这种耳濡目染下,小 孩子“也傍桑阴学种瓜”,由此可见,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 考点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 社会存在 ,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 变化、发展。 (2)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作用 。 判断: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

3、的不完全同步性是社会意识相对 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提示: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意识 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二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其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 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 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 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阻碍作用 。 判断:只要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

4、产力的发展。 提示: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看,只有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看, 变革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变革 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 法律制度 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上层建筑 反作用于 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 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判断: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提示:

5、 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 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 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运动。 (3)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措施 a.阶级社会:通过 阶级斗争 实现。 b.社会主义社会:通过 改革 解决。 判断: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6、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区别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生活资 料生产方式等,其中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最主要的 内容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 想、道德、科学、艺术 、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 社会意识形式 联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各种社会意识归 根到底都是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存在一直处于不断 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随着社会经济 制度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社会意识具有相

7、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 展 社会意识对 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 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社会发展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知识拓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比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 区别 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整个世界 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 义和历

8、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 在社会历史 领域的体现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 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阻碍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特别提醒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只能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不能让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

9、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 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促进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 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消极作用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 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特别提醒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 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知识拓展 正确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一般而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等, 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涉及政治体制

10、改革、思想观 念的转变体现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2)这两对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3)这两对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3.社会发展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三、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

11、.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 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 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3.改革的哲学依据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改革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推动社会主 义的发展,不断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旧观念,使社会主义事 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 质是“扬弃”。改革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不改变社会

12、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用新的体制代替旧的体制, 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 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是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 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 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典例1 (2017课标,21

13、,4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 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 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 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 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 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B. C. D. C 答案 C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表述错误,认 为社会意识会自主变化的观点否定了社会存在对社

14、会意识的决定作 用。表述错误,社会意识的变化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也可能滞 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燃放烟花爆竹虽是千百年的习俗,但是绿色环保 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说明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我 国空气质量的不断变化引起人们环保意识的变化,说明社会意识的变化 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正确。故选C。 方法技巧 区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 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则强调社会 意识引起了社会存在的某种变化,或是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 展,或是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典

15、例2 (2017课标,20,4分)2016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 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 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 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 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 ( ) 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A. B. C. D. C 答案 C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表述错误,因为生产方式

16、 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表述错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 度是社会意识是否正确反映社会存在,是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强 化互联网思维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变化要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因为该 思维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符合题意。故选C。 方法技巧 本题是哲学归因类试题,在分析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时, 既要分析做这件事的必要性(从哲学角度看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或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又要分析做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从哲学角度看,就 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例如本题, 分析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既要分析其必要性又要分析其重要性。 是从互联网思维自身属性角度分析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 现。是从反作用角度分析的,这在材料信息中也有支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