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5 实验与探究检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9184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5 实验与探究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5 实验与探究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5 实验与探究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5 实验与探究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5 实验与探究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5 实验与探究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7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25 实验与探究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实验与探究专题25实验探究考点1显微观察类实验5.(山东理综,4,5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答案A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其使用方法是先加A液(0.1 g/mL的NaOH溶液)1 mL,摇匀后再加B液(0.01 g/mL的CuSO4溶液)4滴,A正确;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必须经漂洗

2、才能进行染色,B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应先低温处理后再制作装片进行观察,C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若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先进行混合,则两者会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正确方法是先将酶和底物分别置于实验要求的温度一段时间后再混合,然后置于相应温度条件下保温,D错误。6.(广东理综,6,4分,)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答案B将画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后(注意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滤纸条上出现的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选项中为叶绿素b,A项错误;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

3、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题中菌透明圈最大,可知菌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B项正确;题中所示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项错误;在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Fe3+和过氧化氢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两者的催化效率,证明酶具有高效性,D项错误。考点2物质鉴定提取类实验3.(江苏单科,4,2分)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B.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DNAC.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D.加二苯胺试剂

4、摇匀后沸水浴加热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相关知识。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的操作;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的目的是保证DNA分子不断裂,保持其完整性;用蛋白酶分解过滤研磨液中的蛋白质,可纯化研磨液中的DNA;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才能出现颜色反应。考点3调查类实验与教材隐性实验5.(天津理综,4,6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

5、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D.在“探究-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答案A本题以教材实验为载体,考查了实验与探究能力。在细胞周期中,每一个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可代表每一时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A正确;B项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B项错误;C项在估算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后,需连续观察7天,分别取样测定7天的数值,可准确绘制酵母菌

6、种群增长曲线,C项错误;D项中,应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如溶液的浓度较低可用浸泡法处理,对浓度较高的药液可用沾蘸法处理,D项错误。考点4实验探究与设计8.(福建理综,26,12分,)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

7、量。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作用。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和。(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答案(12分)(1)类囊体薄膜(2)促进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生成量减少(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解析(1)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所以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

8、薄膜。(2)若缺硫培养液中产氢总量多于完全培养液中的产氢总量,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促进作用;要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应增设培养液为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的两组实验。(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使有机物的生成量减少,进而生长不良。(4)在自然条件下,氧气浓度比较高,产氢酶的活性降低,H不能转变为氢气。9.(福建理综,27,12分,)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组别

9、颗粒物浓度/gmL-1Na+-K+-ATP酶活性/Umg pro-1细胞活力(相对值)A035.81B5030.60.98C10020.50.87D20012.40.48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下面柱状图补充完整。(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

10、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答案(12分)(1)(2)(3)有氧呼吸增大(4)抑癌细胞解析(1)略。(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采用类似“五点取样法”的方法取5个中方格进行计数。(3)根据题意细胞活力是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而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由表格知有颗粒物时细胞活力下降,即SDH酶活性降低,所以颗粒物的毒性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有氧呼吸;随颗粒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下降,颗粒物对

11、T淋巴细胞的毒性增大。(4)致癌因子会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异常,使细胞癌变,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10.(北京理综,31,16分,)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能和脂肪结合。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1)蛋白C是一种膜蛋白,它在细胞内的上合成,然后在和中加工。(2)实验一: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产生兴奋,传到相关中枢,再通过刺激消化

12、腺分泌。(3)实验二:分别培养实验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4)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行的做法是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中蛋白C基因序列,然后以的小鼠为受体,导入该基因序列,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答案(16分)(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2)感受器传出神经(3)促进脂肪分解物的吸收(4)获取/获得去除蛋白C基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代谢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基础知识。(1)膜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2)根

13、据实验可判断小鼠的小肠中出现脂肪消化液是神经调节过程,完成该反射活动是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实现的。(3)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缺乏蛋白C,结果小鼠细胞中脂肪分解物摄入减少,由此可判断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促进脂肪分解物的吸收。(4)为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的作用,需用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转基因技术导入该动物的蛋白C基因序列,通过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即可达到实验预期。11.(福建理综,26,10分)双酚A是一种化工原料,对动物生殖机能有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双酚A对中国林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的影响”实验。主要过程是:将性成熟雄蛙分组,实验组置

14、于含双酚A的水体饲养,同时作空白对照。一定时间后检测雄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并对精巢进行制片镜检。结果显示,实验组芳香化酶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精子发育异常。请回答:(1)已知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据此推测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后,使其体内雌性激素水平,从而导致精子发育异常。为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另设置一水体中含的实验组。(2)对精巢镜检时,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的形态和数目,以区分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细胞,并统计精子发育异常比例。(3)林蛙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后经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产生调节作用。答案(1)升高雌性激素(2)染色体(3)体液(或血液)受体解析此

15、题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1)由题干信息知,用含双酚A的水体饲养性成熟雄蛙,雄蛙体内芳香化酶水平较高,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故双酚A进入雄蛙体内,会使雄蛙体内雌性激素水平升高。为比较双酚A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再设置一水体中添加雌性激素的实验组。(2)通过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可以区分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3)激素作为体内调控生长发育的信息分子,由分泌细胞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12.(浙江理综,31,12分,)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要求与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