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测验题型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97398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测验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测验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测验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测验题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测验题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测验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测验题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测验题型4 / 7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复试课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推荐教材: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5版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费业泰主编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等,具体参考形式如下:一、填空题1. 测量误差等于 与真值之差。2. 对于相同的被测量,采用 误差评定不同测量方法的精度高低;而对于不同的被测量,采用 误差评定不同测量方法的精度高低。3. 按误差的性质与特点,可将误差分为 、 、 三类。4. 保留2位有效数字时,0.42501应为 ,5.050应为 。5. 按公式求圆柱体体积,已给定体积测量的允许极限误差为,按等作用原则确定直径D和

2、高h的测量极限误差分别为= ,= 。二、单项选择题1、随机误差最本质的一个统计特征( )。A单峰性 B.有界性 C.对称性 D.抵偿性2、两次测量过程的数据凑整产生的误差服从( )。A均匀分布 B三角误差 C反正弦分布 D正态分布3、周期性变化的系统误差可用( )发现,采用()消除。A. 马利科夫准则 B. 阿卑-赫梅特准则 C.秩和检验法 D半周期法 E交换法 F代替法 G对称法4、现采用秩和检验法,检验两组测量数据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两组测量数据如下:第一组:50.82,50.83,50.87,50.89,第二组50.78,50.78,50.75,50.85,50.82,50.81 。则第

3、一组的秩和T= ( )。A30.5 B32 C31 D31.55、单位权化的实质是:使任何一个量值乘以( ),得到新的量值的权数为1。 AP B C D6、关于测量不确定度说法正确的是( )。A是有正负号的参数 B不确定度就是误差C是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大小D是表明被测量值的分散性7、当测量列服从正态分布时,算术平均值极限误差的表达式为,当t取3时,置信概率为( )。A.90% B. 95% C. 99% D. 99.73% 8、对于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微小误差舍去准则是被舍去的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测量结果总标准差的( )。 A1/31/4 B1/31/8 C1/31/10 D1/41/1

4、09、1.0级电压表是指其( )为1.0%。A绝对误差 B相对误差 C引用误差 D误差绝对值10、对某量重复测量49次,已知每次测量的标准差为0.7mH,则算术平均值的或然误差为()A0.1mH B0.067mH C0.08mH D0.09mH11、在不确定度评定中,若已知估计值落在区间()内的概率为1,且在区间内各处出现的机会相等,则其标准不确定度为()A B C D 三、判断题1、检定2.5级的全量程为100V的电压表,发现50V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为最大误差,则该电压表合格。( )2、使用准则(莱以特准则)判别粗差,对测量次数n没有限制,当n越大,判别粗差越可信。( )3、不等精度测量的

5、方程组如下: , , ,求x、y的最小二乘估计,则权矩阵P= 。( )4、precision of measurement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表示测量结果彼此之间符合的程度。( )5、t检验法只能发现测量列组间的系统误差。( )6、在n次等精度测量列中,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其中为单次测量的标准差,可见测量次数越多,精度越高。( )7、比较两测量l1=100mm,l1=8m ;l2=80mm,l2=7m,可知l2的测量精度高。 ( )8、根据两个变量和的一组数据(),由最小二乘法得到回归直线,由此可以推断和线性关系密切。( )9、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A”类“B”类是与过去的“随机

6、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分类相对应的。( )10、不确定度的可信程度与其自由度有密切关系,自由度越大,则不确定度越可信。()11、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有类评定和类评定,其中类评定精度比类评定精度高。()12、 最小二乘法原理与算术平均值原理是一致的,算术平均值原理可以看做是最小二乘法原理的特例。()13、 根据两个变量和的一组数据(),由最小二乘法得到回归直线,由此可以推断和线性关系密切。()14、测量列的测量次数较少时,应按t分布来计算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 )四、计算题1、 对某物理量进行6次不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如表,求它的加权算术平均值及其标准差。序号123456i10.110

7、.210.110.510.410.3i2312452、 用弓高弦长法测量某工件的直径,它与弓高、弦长的关系式:。已知的测量数据如下:序号12345678i500.30500.32500.33500.35500.30500.31500.34500.32H重复测量了4次,求得平均值为50.049mm,每次测量的标准差是0.002mm,试求:1)直径的合成不确定度2)有效自由度3)直径在置信概率95%时的展伸不确定度。(t 0.05(8)=2.31 t 0.05(9)=2.26 t 0.05(10)=2.23) 3、 材料的抗剪强度和材料承受的应力有关。对某种材料的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1234567应力/Pa19.125.030.136.040.046.550.0强度/ Pa76.3077.8079.7580.8082.3583.9085.10 求抗剪强度和应力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0.01 (1,5)=16.26 0.01 (1,6)=13.74 0.01 (1,7)=12.250.01 (2,5)=13.27) 0.01 (2,6)=10.92 0.01 (2,7)=9.55) (20分) 4、由等精度测量方程 2x+y=5.1 x-y=1.1 4x-y=7.4 x+4y=5.9 试求x、y的最小二乘估计及其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