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专题:气象物候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497219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专题:气象物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专题:气象物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专题:气象物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专题:气象物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专题:气象物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专题:气象物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专题:气象物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气 象 物 候,看云识天气,初读课文,分析结构 提示:这篇说明文介绍的是如何看云识天气。试按“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从云的形状上可以看出天气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核心部分。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研讨主体部分,思考问题 1、云的形态、高度与天气的变化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根据课文第二节)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而“低而厚密的云层”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第二部分分三个层次,具体是怎样划分的? 第一层(2):说明云的形态、高度与天气的

2、变化有密切关系。 第二层(3-5):说的是如何通过云彩的形态来判别天气。 第三层(6):介绍如何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来推测天气的变化。,三读课文,填写表格,说说如何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来推测天气的情况,晕 华 虹 霞,思 索 质 疑 看云识天气一文中说“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如通过观察晕、华、虹、霞的位置,色彩,形状,预测天气情况。你认为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越先进,对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需要这种尽可能精确的气象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也很高

3、,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写 作 特 点 1、文章始终抓住云的特点加以说明。 2、本文说明顺序有条不紊,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脉络分明。 3、语言通俗、准确。,思考,“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一句中“往往”和“常常”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句中“往往”和“常常”是就大多数情况而言的,如果去掉,则表示一定是这样,

4、就太绝对了,不符合实际,所以不能去。 (理清思路:不能去+解释该词在文中的意思+去掉后会怎样+结论),拓展延伸 课文中提到了不少与气象相关的农谚,你还知道哪些与气象有关的谚语呢,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老师来个抛砖引玉: 先打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先刮风,后打雷,有雨像小锤。,专题,气 象 物 候,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明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并能探究出文章安排四个因素说明顺序的原因 3、能概括出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初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提示:课文可分为4个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

5、成因和意义。(1-3节主要介绍什么;4-5节呢;6-10节又介绍什么;最后两节介绍什么) 第一部分(第13段),从四季的自然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是文章重要的说明内容。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二读课文,研讨问题 1、阅读第一部分,说说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并试给“物候学”下一个定义。 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各种物候现象;物候学是研究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的一门学问。 2、为了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都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

6、第4节和第5节)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例句略)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四个因素,其语言标志是哪些词语。说说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位置?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四个因素;“首先”、“第二”、“第三”、“此外”;不能,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来介绍的。 4、研究物候学具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其次是“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虫害。,交流探究,说说下列句子所提到的物候现象主要和影响物候的哪个因素有关? 1、今天北京零下15度,有大雪;香港20度,天气温和,阳光明媚,春意盎然。 2、人间四月芳菲尽,

7、山寺桃花始盛开。 3、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4、春风不度玉门关。,纬度,高下的差异,高下的差异,经度的差异,写作特点 1、本文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2、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拓展延伸 与同学交流与物候有关的谚语。 老师引入: 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专题,气 象 物 候,原文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大意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

8、我挎着的剑,像博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思索质疑(三),1、造成“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高下的差异 2、诗歌中“抱”字有什么妙处? 写出了将士们处于高度的警备状态,表现了战地生活的紧张。,思索质疑(三),3、你觉得诗歌开头渲染天山气候恶劣有何作用? 反衬了将士们强烈的爱国精神 4、从诗歌中你能体会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不畏困难,英勇杀敌,忠心为国。,原文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意 黄河的滔滔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

9、,春风从来吹不到这儿。,思索质疑,1、造成“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受经度因素影响,离海洋较远。 2、有人认为“黄河”应作“黄沙”,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从物候学和地理学角度看,“黄沙”是事实,“黄河远上白云间”不可能。 但从文学角度看,“黄沙远上白云间”过于直白,用“黄河”显得有气势,有美感,文学是允许想象、虚构的。,思索质疑,3、诗歌中的“春风”有什么双层含义? 既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暗指朝廷的恩惠。 4、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对守边将士的同情,委婉 批评了朝廷的冷漠行为。,原文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大意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

10、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溃逃。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将士们的弓箭刀枪。,思索质疑(五) 华罗庚教授在教学和研究中一向倡导质疑精神,他经常告诫学生“要多动手,多动脑筋。凡事问个为什么”。他说:“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但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他针对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高飞”一句,也写下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1、。 大意 竹林之外,有三两技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时节啊。,思索质疑(六)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1、资料没有关于鸭对温度敏感的记载。苏轼看到画中有鸭,故说“春江水暖鸭先知”。鸭是水陆两栖,在作者看来,它体会冷暖要比水中鱼敏感。 2、鸭有御寒的本能,对水温变化又十分敏感,所以只要春回水暖,自然就“先知”了。 3、桃花在春天开放,蒌蒿、芦芽和河豚都是江南春天的美味,宋代烹饪以蒌蒿、芦芽和河豚同煮,钱钟书认为,本诗前三句写惠崇画中的事物,末句写的是苏轼心里的想像。因此苏轼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了河豚,“河豚欲上”是即景生情的联想。 4、“河豚欲上”也可以理解为“春江水发,河豚向上游”。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这是从物候学角度作的解释。 根据3、4两点,诗意可以理解为:看到了蒌蒿满地、芦芽发出短芽,就想到(可以和这两种菜一同煮的)河豚正在溯江而上。,课 后 作 业 背诵这两首诗,并默写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