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496592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杨耀东 徐州师范大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教育心理总论 2、学生与学习心理 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

2、(20世纪20年代之前) 二、发展时期(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 四、日益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第二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小学生心理特点 2、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3、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三、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 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3、,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 关键期 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如果我们能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

4、阶段(1115岁):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由此,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一、人格的发展 1、人格的含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

5、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l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涵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

6、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中成分。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三、社会性发展 1、 社会性认知 2、 社会性交往,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认知方式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2、智力差异:智力的水平差异、智力的类型差异和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差异: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 2、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1、特殊儿童的概念 2、特殊儿童

7、的类型:智力超常儿童;弱智儿童;学习困难学生;聋、哑、盲儿童。 3、特殊儿童的教育,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1、学习的一般涵义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 人类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

8、类,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为了更好地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它们分别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系统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递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通过行为规范的学习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一、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

9、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学习的实质与过程: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 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 3、逃避

10、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4、消退 5、惩罚,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一、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二、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4、掌握

11、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四、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意义学习的条件 4、接受学习的原则:渐近分化、综合贯通 5、“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知识观 2、学习观 3、学生观 4、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探

12、究学习;合作学习,第四章 学习动机,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涵义与结构 1、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成分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三

1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四、成败归因理论,维纳认为,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常归结为四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1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班都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六、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

15、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二、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三、迁移的作用,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2、共同要素说 3、经验

16、类化理论 4、关系转换理论,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1、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 2、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二、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三、知识学习的作用,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一、知识的直观 1、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措施: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二、知识的概括 1、知识概括的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2、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措施: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确运用变式; 科学地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