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内蒙古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考试【含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95707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内蒙古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考试【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学年内蒙古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考试【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学年内蒙古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考试【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学年内蒙古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考试【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学年内蒙古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考试【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内蒙古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考试【含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内蒙古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考试【含答案及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内蒙古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考试【含答案及解析】14 / 14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19学年内蒙古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 班级_ 分数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 下列 加横线 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眼 翳 ( y )_ 模 样(m)_ 差 使(chi) 微不足 道 ( do ) B 狼 藉 (j)_ 奔 丧 (bn) 文绉 绉 ( zu ) 生死 祸 福(hu) C 惶 急(hung) 吊 唁 (y) 惊 骇 ( hi )_ 矫 首昂视(jio) D 惊 骇 (hi) 滞 笨 ( zh ) 长途跋 涉 (sh) 风

2、尘苦 旅 ( l ) 2.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_ ) A低眉顺眼 震悚 簌簌 巅沛 B臭名昭著 愧作 憧憬 尴尬 C举箸提笔 噩耗 焦灼 揣摩 D大庭广众 纳悴 蹒跚 烦燥 3. 下列各句中, 加横线 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6 年 8 月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了“昭君旅游文化节”,使“昭君文化节”的名声 响彻云霄 。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 各得其所 。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 锲而不舍 地把它发展下

3、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 头晕目眩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 B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改正错误和认识错误的勇气。 C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我校的70年校庆庆典取得巨大的成功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小说有社戏、阿长与。 B 朱自清原名

4、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抒情散文背影表达了浓浓的父子情。 C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作“诗圣”,他的作品被称作“诗史”。 D孙犁,现当代作家,“荷花淀派”创始人,著有散文集荷花淀芦花荡。 二、名句名篇6. 名句积累。 (1)青青园中葵,_ 。_ ,万物生光辉。 (2)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_ ,_ ”。 (3)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 ,_ 。 (4)_ ,_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三、文学作品阅读7.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

5、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四、诗歌鉴赏8. 赏析诗歌按要求完成题目: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1)这首诗的体裁是_,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尾联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凝练成一个成语:_,现在的意思是:_ (2)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9. 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 ,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 ,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椟:d,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 1.解释 加横线 字的意思 无案牍之 劳 形 可以 调 素琴 俯仰四 顾 无非书者 2.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辄自笑

7、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下列各组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引客就观之 A 何陋之有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渔人甚异之 D能以径寸之木 六、现代文阅读10. 阅读门铃完成 下列小题 门铃 (1)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出一股温暖之情。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2)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 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 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年了。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

8、,每天都要擦拭它。 (3)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您好,先生。”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她用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 (4)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好吗,咱们看看,”帕皮说,“想给谁买呀?”“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5)帕皮开始提一些建议。“袖珍手表怎么样?这表完好无损,是我自己修理的。”他自豪地说。 (6)小女孩没有回答,然后走到门口,把门轻轻扭开,按了按门铃。看到女孩兴奋的微笑,帕皮似乎也容光焕发。“就是这个。”小女

9、孩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说外公喜欢听音乐。” (7)就在这时,帕皮的表情变了。但害怕伤了女孩的心,老人告诉女孩说:“对不起,小姑娘,那东西不卖。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机的。”为了让女孩能理解,帕皮告诉小女孩这个门铃如何在自己家里这些年以及不想卖的原因。小女孩抬头看了看老人,眼里含着一大滴泪珠,甜甜地说:“我想我懂了,谢谢您。” (8)突然,帕皮想到自己除了未住在一起的女儿,其余的家人都没了,即使女儿也有十年未见面了。他想,为什么不把门铃传给一个能和亲人分享的人呢? (9)“等等,小姑娘。”就在女孩向门外走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老人将要最后一次听到铃响的时候,老人喊住了她,“我决定卖铃铛了。给你

10、手绢,擤擤鼻涕。” (10)小女孩拍起手来:“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好啦,小姑娘,好啦。”帕皮帮了这个孩子,感觉很不错,然而,他知道自己会想那个门铃的。“你一定要替你外公保管好那个铃铛,也替我保管好那个铃铛,好吗?”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11) “哦,我保证。”小女孩说。她抬起头看了看帕皮,再一次小声问:“多少钱啊?”“哦,我看一下,你想花多少钱?”帕皮笑着问道。 (12) 女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零钱袋,然后举起来2元47分硬币,放在柜台上。对自己的大脑是否健全稍稍质疑后,帕皮说:“小姑娘,今天是你的幸运日,那个铃铛正好2元47分。”

11、 (13) 那天傍晚,帕皮准备关门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想那个门铃。他想到那个孩子,不知道她的外公是否喜欢她的礼物。当然,这样可爱的孩子买的任何东西他都会珍惜的。 (14) 就在这时,帕皮觉得自己听到了铃声。他又一次质疑自己的大脑是否正常,然后朝门口走去。小女孩就站在门口,正在一边按门铃,一边甜甜地笑。 (15) 帕皮慢步走向孩子时,有些困惑不【解析】 “这是什么,小姑娘?你改变主意了吗?”“没有。”女孩咧嘴笑了,“妈妈说这是给您的。” (16) 帕皮还没来得及再说一句,孩子的母亲走了进来,忍住眼泪小声说:“你好,爸爸。” (17) 这一声“爸爸”让帕皮的眼中顿时噙满泪水。 小女孩在一旁轻轻地说:

12、“给你,外公。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1. 选文第 (2) 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2.请结合语境分析 加横线 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老人 一丝不苟 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3. 分析和段中帕皮两次“质疑”的具体原因。 4. 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 “门铃”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6.帕皮是位性格多样的老头儿,从文章中你发现了他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11. 阅读 冬天 完成 下列小 题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

13、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