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_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pdf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494428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00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_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new_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new_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new_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new_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_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_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案)-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附解析).pdf(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天梯志鸿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专题专题 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案)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案)- 2017 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考查宗法制的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 响。重点考查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发展地、辩证地看待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突出考查中 央官制(内外朝、三省六部制等) 、监察制度(刺史、御史台等) 、选官制度(九品中

2、正制、 科举制) 、地方行政制度(路府州县、行省制)等。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影响。注意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军机处设置的实质。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不同点及相互关系 分 封 制 宗 法 制 不 同 点 含 义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 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 广建封国的制度 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 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 目 的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 王权的稳定 特 点 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 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邦国有 同姓、异性之分。周王与封国通过一

3、 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 大宗小宗体系, 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 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 用 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 区先进的文化, 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 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 2 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关 系 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实行王位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

4、制,互为表里。 以宗法制为核心。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血缘和部族色彩。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 世袭制。这些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 (2)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两层官职: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守和县令。 (4)四个统一: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制度的创新: 汉

5、代设置中外朝机构,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代设置“二府三司”, 元朝设置中书省。 (2)地方制度的变革: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唐朝设置节度使,北宋派文臣 做地方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两个结果: 皇帝与丞相矛盾凸显,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 自北宋后,地方势力已无力改变国家一统局面,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告一段落,中 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 3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重大举措: 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创立内阁制度。 清朝设置军机处。 (2)最终结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1含义 (1)专制主义即君主专制,是指中央

6、的决策方式,主要是指皇位终身制和皇位继承制,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带 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 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特点 皇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皇权至上。 3作用 (1)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发展和巩固; 有利于维护国内政局的稳定, 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 平环境;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处理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有利于推动先进 生产技术和文化在

7、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后期:其消极作用明显地暴露出来,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 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 步。 五、古代中国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 1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 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 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 4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朝废分封后,官吏的任免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时 4 期科举

8、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封建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剌史,唐朝在地方设道,作为监察区等。 六、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察举制 (1)建立: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个,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影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 (1)实行:魏晋南北朝时期。 (2)影响: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 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3科举制 (1)过程: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明清采取八股取士。 (2)作用: 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

9、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选官制度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1)有利于维持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在先秦时期,维护了宗法制为核心的奴 隶制政治体制的运转,保证了贵族政治、经济的特权和王权的正常过渡;在封建社会,维护 了封建皇权至高无上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保证了封建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从中央政权体系看,通过选官制度选拔效忠于王 朝统治者的中央官员,保证了王朝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从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看,有 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有效地治理与统治人民,维护多民族国家“大

10、一统”的局 面。 (3)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化对国家选拔官员,维持统治的长治久安起了重大作用。 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赋税征收以及防止了人民的反抗。 (4)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官员素质不断地提高, 5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5)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不同的选官制度所起的作 用与影响不完全相同,应具体问题具体评价。 5.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2)人才选拔逐步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科举制度在早期其积极作用是主

11、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极作 用日益明显。 考点一 宗法制和分封制 例 1、 (2016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3) 在中国古代, 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 往往称其人为“民 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答案】B 【解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 A 项错误;官员考核的依据 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 D 项 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

12、“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所 以本题答案为 B 项。 【变式探究】 (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6) 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 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答案】B 【举一反三】 2015 江苏高考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 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 6 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

13、、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 都有严格的列位礼节,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故选 A 项。B、C、D 三 项均与材料中的“贵族朝会”特征不符。 【答案】A 考点二 君主专制的逐渐强化 例 2、 (2016 年全国新课标 1 卷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变式探究】 2015 四川高考“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 典机要,而

14、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 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解析】A 项与题干材料中“去公卿甚远”不符,错误;B 项没有体现题干材料的全部信 息,错误;题干材料中只有尚书省、中书省的信息,没有门下省的信息,故 D 项中的“三省 7 制”是以偏概全,且并未体现出“曲折” ,D 项错误;从“去公卿甚远”到“居真宰相之任”,说 明其地位逐渐提高,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考点三 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中央集权的加强) 例 3、 (2016 全国新课标

15、 1 卷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 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 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明初地方分设三司掌管和负责,并 且直属六部,这样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于地方的控制过严过死。“三司之上的地方最 高行政长官”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所以本题正 确答案为 B 项。巡抚是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集中了地方权力,但并没有扩大

16、地 方权力,所以 A 项说法不正确;巡抚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地方权力,并没有减少六部原有的 权力,谈不上削弱六部权限,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地方要接受中 央的领导,所以 D 项说法错误。 【变式探究】2015 课标全国卷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 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解析】郡太守是地方行政官员,材料中汉宣帝强调地方郡太守与皇帝共治天下,也就 是强调了地方吏治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A 项正确;材料信息只反映了地方吏治的重要性, 并没有说明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