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新诗(二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91375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新诗(二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十四新诗(二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十四新诗(二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十四新诗(二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十四新诗(二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新诗(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新诗(二(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新诗(二),第一节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与臧克家的创作 一、中国诗歌会概况 二、中国诗歌会创作特点 对时代重大事件的迅速反映;“诗的意识形态化”;对现实的直接描摹;“歌谣化”的诗歌形式 三、蒲风的茫茫夜、六月流火和杨骚的乡曲等 四、臧克家诗歌创作的特点;代表作老马,老马: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装车(实写) 扬鞭出发(虚实结合) 老马(农民) :倔强、坚忍、悲愤、无望 主人(统治者):贪婪、残忍、凶狠、无情 作者 :同情、不平、愤怒、诅咒,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一、现代派的形成与代表诗人 二、现代派的基本特征 “现代情绪”;“现代词藻”;“现代诗形” 三、戴望舒、卞

2、之琳的诗歌创作;,诗歌主张,其一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 其二是“现代的词藻”,指的是能表达“现代人”情绪的词语; 其三是“现代的诗形”,指的是现代口语式自由体诗。,基本特征,诗作内容:多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现代诗派以诗歌作为痛苦灵魂解脱、净化的途径,表达的是“浊世的哀音”。 从诗的体式上看: A审美原则:隐藏自我与表现自我,朦胧美。 B表现方法:意象化,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的观念联络;“意象抒情诗”。 C形式体制:散文化的自由体。情绪节奏代替字句节奏。,返回,三、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笔名有江思、郎芳、常娥、戴月等,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 。 戴早年的诗

3、作,多写爱情的苦闷和个人的忧愁 ,并塑造了两类抒情形象:苦闷的孤独者,飘忽愁怨的少女。,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作为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艺术历程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可以概括为“雨巷”与“记忆”时期、 “残损”时期。 前一阶段的诗绪较为低沉,境界较狭小,第二阶段的诗风则趋向明朗,诗境较阔大。,雨巷系其初期的代表作。该诗采用象征主义方法,标志着诗人从早年浪漫主义的感伤抒情向现代派诗的过渡。 以雨巷为代表,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多用传统意象,注重诗的结构的匀称和音乐性,呈现出呼应新月诗风的特点。,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

4、抒发了诗人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诗作一开始就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汉园三诗人”的诗作:,“汉园三诗人”是因汉园集而得名。汉园集是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3位青年诗人的诗作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与卞之琳的数行集。如果说“新月派”与现代派诗人主要是从西方汲取艺术养料,则汉园集诗人堪称是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学结合后的“新生代”。,1、卞之琳,1910年生,江苏海门人。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诗歌合集汉园集(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1)、雕虫纪历(1979)。 代表作品有:断章、圆宝盒、距离的组织等。,卞之琳属于后期

5、新月派诗人,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卞之琳的诗歌是他人生体验与沉思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技巧上,融会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构成了隐晦的艺术世界;诗歌讲求格律形式,用韵追求复杂,诗体形式繁复。,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一九三五年十月 选自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12月初版,意蕴:爱情的寄托人际关系的哲理性思考 人与人:互为目的和工具。爱情本义。存在主义的注视概念。 相对性。,艺术:抽象观念知觉化主要词语复现(揭示诗行的逻辑关系,形成往复回环的节奏),2、何

6、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 。汉园集 、燕泥集 诗中冷艳的色彩、感伤的情调和精致的艺术,同时交汇着东、西方诗歌的影响。,前期抒情诗的特点是:以象征手法和华美多姿的文字,融化晚唐五代诗词的意境,唱着忧郁缠绵的爱情、梦和对美的追求,如预言、爱情、慨叹、花环 抗战前,何已开始转变美学追求,到了40年代,其诗作则以歌唱群众、青春、自我的变化为特色。其中,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生活是多么广阔等代表作品,显示出热情明朗、乐观向上的昂扬基调。,3、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 诗集主要有地之子、窗等,其诗风是浑厚朴实。,思考题,1、简评30年代两大派别诗歌竞存局面。 2、结合诗歌,论述戴望叙二三十年代诗歌观念与诗艺诗风的演变。,参考文献,1、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 2、孙玉石:中国现代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