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91275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临清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爱莲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学习目标:1准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重点字句的意思。3初步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过程:一、 读课文,注意结合注释读准字音,有疑问的字音画下来,借助工具书准确朗读。特别注意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蕃 濯清涟 亵玩 鲜有闻二、小组朗读,展示。三、个别学生朗读检查。有问题当堂解决。四、用文章中的句子回答: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全文的中心句是: 3、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2、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五、结合注释翻译下面句子: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 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6、 莲,花之君子者也。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六、 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3、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 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七、拓展提高。1、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1)(2)(3)(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4、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濯清涟而不妖(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分)爱莲说导学案 主备人 崔长霞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句子要准确翻译。2赏析文章部分能够结合学案理解,并能实际运用,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3理

5、解领会作者表达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学习过程:一、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四、赏析文章1、本文写莲,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统领全篇。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5、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两个

6、“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6、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8、你认为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

7、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9、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为什么这样比喻? 明确: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10、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11

8、、作者把这三种花的性格做了比较描写,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一是感叹爱菊者少。二是感叹爱牡丹者众。三是感叹爱莲者最少。五、怎样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明确: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六、小结1、写法: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作者赋予花以人

9、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的节操。 2、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明确:对偶,排比,比喻,拟人。当堂反馈1、 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2、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是: 。 喜爱的原因是: 。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