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勤学主题班会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483087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勤学主题班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年勤学主题班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年勤学主题班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年勤学主题班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年勤学主题班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勤学主题班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勤学主题班会(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勤思好学”,临汾新华中学 2014年4月15日主题班会,通过勤学故事和名言警句来激励自己勤思好学,并制定下自己的奋斗目标。,目录:,一,勤学 故事,名言 警句,个人 目标,名人故事:,二,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

2、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名人故事:,二,苏秦刺股,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虽然很疼,但

3、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名人故事:,二,孙敬悬梁,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名人故事:,二,车胤囊萤,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

4、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 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想到这,兴奋的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果然,如此还真的管用。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名人故事:,二,孙康映雪,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这令他觉得光阴虚掷。一个冬夜,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来那是雪映

5、射出微光。于是他倦意顿消,这不正可以借着这难得微光看书吗?于是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院子里借着那雪映出光如饥似渴读书。正是凭着这样学习的精神,使得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名人故事:,二,高凤流麦,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突然,天降暴雨。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

6、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名人故事:,二,王献之练字,王献之从小跟父亲学习书法,就立有大志,要像父亲那样勤学苦练,做一个大书法家。他每每见到古人的书法名迹,总要手不释卷,细心观看,待到把它的字体特征,笔画形态以及结构布局等方面有个通盘的考虑后,再动手下笔,临写数十百遍,直到心领神会为止。因而到了十四,五岁时,他的书法已写得别有意趣。 但是他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流露了怕苦怕累的情绪,奢望有一条通向书法成功的捷径。 有一天,王献之走进父亲的书房,便问王羲之,希望王羲之能告诉他写字的秘诀。王羲之听

7、了,就领着王献之来到后院,指着十八口大缸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十八缸水里,你只要把这十八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知道。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教导后,就再也不敢偷懒贪图捷径了,而是夜以继日,脚踏实地地练习。 王羲之为了想试试儿子的功力,就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竟没有拔动,于是叹息着说:这孩子前途无量啊!在王羲之的谆谆教诲之下,王献之真的写完了十八缸水,进一步改变了当时的古拙书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名人故事:,二,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

8、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名人故事:,二,铁杵成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

9、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三,名言警句:,请同学们通过已学知识对上述警句进行解析。,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解析:年少时不知要早早地勤奋学习,到老时会后 悔读书太晚了。,三,名言警句:,请同学们通过已学知识对上述警句进行解析。,

10、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解析:你想要获得有用的知识,得到实实在在过硬 的真本事,就必须要下足功夫,苦练本领。 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三,名言警句:,请同学们通过已学知识对上述警句进行解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解析:勤奋可以弥补不足,这是前人留下的有益的 告诫。 只要付出一分辛苦,就能学到一分能 力 。,三,名言警句:,请同学们通过已学知识对上述警句进行解析。,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解析:学习然后才能做事,思考然后有收获。,三,名言警句:,请同学们通过已学知识对上述警句进行解析。,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解析: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

11、(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三,名言警句:,请同学们通过已学知识对上述警句进行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 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应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 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 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 会收效甚微。,三,名言警句:,请同学们通过已学知识对上述警句进行解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解析: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行。,三,名言警句:,请同学们通

12、过已学知识对上述警句进行解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解析: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三,名言警句:,请同学们通过已学知识对上述警句进行解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解析: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三,名言警句:,请同学们通过已学知识对上述警句进行解析。,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解析:鸟想要往高处飞要先把翅膀长硬了 人想要上进求得更多知识,就要先把书读好,四,奋斗目标,短期,班级:,姓名:,班级:,姓名:,四,奋斗目标,长远,班级:,姓名:,理想学校:,(高中/大学),中华勤学故事:,五,一,三,二,四,五,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语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精髓,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班主任总结:,2、要方法得当,合理用时;,4、要提高修养,尊师重教。,3、要有良好的心态,心无杂念;,实现梦想是有条件的:,1、要刻苦勤奋,持之以恒;,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