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病变影像学诊断综述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482842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白质病变影像学诊断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脑白质病变影像学诊断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白质病变影像学诊断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白质病变影像学诊断综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白质病变(Leukoencephalopathy)影像学诊断综述时间:2010-01-11 来源:影像园 作者:admin多种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白质,而脑白质病灶又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类。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变性和外伤等疾病的白质病灶,属继发性脑白质病;原发于脑白质的疾病称原发性脑白质病,简称脑白质病(Leukoencephalopathy) 。脑白质病按发病时髓鞘是否发育成熟再进一步分为 2 类:1. 先天性和遗传性脑白质病此类脑白质病通常又称之为脑白质营养不良(Leukodystrophy)或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HereditoryLeukodystrophy ) ,髓磷

2、脂的产生、维持和分解异常是脑白质髓鞘形成障碍的病因。这类疾病通常包括: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类球状细胞型脑白质营养不良、海绵状脑病、亚历山大病、皮质外轴突发育不良等。2.获得性脑白质病获得性脑白质病主要指已经发育成熟的正常髓磷脂被破坏,即:脑白质脱髓鞘(demyelination)疾病。它主要包括:多发硬化、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急性散发性脑脊髓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胼胝体变性、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同心圆硬化等。一、正常脑白质的结构、发育及影像诊断(一) 脑白质的结构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而神经纤维分有髓和无髓两种。有髓神经纤维的外周有髓样结构

3、包裹,称之为髓鞘。在电子显微镜下,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薄膜包卷轴突而形成。一个少突胶质细胞有多个突起,分别包卷多个轴突,其胞体位于神经纤维之间。一个轴突可被邻近几个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包绕,这些突起相互融合,形成轴突外层“绝缘”的髓鞘。髓鞘伴轴突一起生长,并反复包卷轴突多次,形成多层同心圆的螺旋“板层”样结构,其主要化学成份是类脂质和蛋白质,习惯上称之为髓磷脂。由于类脂质约占髓鞘的 80%,呈嫌水性,带离子的水不容易通过,而起“绝缘”作用。当其受损时,较多水进入髓磷脂内,引起脑白质的水含量增加。(二) 脑白质的发育髓鞘形成是脑白质发育的最后阶段。胎儿在宫内第 3 个月6 个月期间,自脊

4、神经根和脊索、从尾侧向头侧发展开始形成髓鞘。出生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髓磷脂位于脑干、桥脑臂、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的放射冠等部位。其成熟过程主要发生于出生后,并持续到 20 岁以前,脑白质的髓鞘终生都在改建。后天性脑白质疾病的病灶在脑内呈弥散分布,通常病灶较小,不引起脑形态结构的显著改变,但是各种脑白质病的晚期均导致脑萎缩。少数先天性脑白质疾病可引起脑体积增大,多数亦不引起脑的形态改变。(三)影像学表现1MR I 表现MRI 是显示脑发育过程中脑内各种解剖结构形态变化的最佳影像学手段,显示脑白质髓鞘发育成熟过程也以 MRI 为首选。在 T1 加权像上,无髓鞘的脑白质呈低信号,随髓磷脂出现并成熟,

5、脑白质逐渐变为高信号。相反,在 T2 加权像上,无髓鞘脑白质呈高信号,随髓磷脂成熟,脑白质信号强度逐渐下降。通常,在出生后头 6 个月8 个月,监测髓磷脂发育,以 T1加权像为佳;而出生 6 个月后,则以 T2 加权像更为敏感。脑白质各部位髓鞘形成和成熟并非同步进行,而有先后顺序。足月健康新生儿,在丘脑、小脑臂有髓磷脂沉积;1 个月后,内囊后肢也可见到髓磷脂沉积;6 个月时,在视放射区、内囊前肢、放射冠及中央前回均显示有髓磷脂沉积;8 个月时,额顶叶脑白质出现髓磷脂沉积;1 岁时,颞叶亦见髓磷脂沉积。1 岁以后,髓鞘形成向周围逐渐扩大,至 10 岁时髓鞘形成才趋于完全。其发生顺序有一定的规律,

6、一般从下向上、从后向前、从中心向周边。10 岁以后,虽然髓鞘有轻微变化,在 MRI 图像上脑白质的信号变化已经不明显。2 岁以内正常发育的小儿,根据 MRI 图像上脑灰白质信号强度对比形式, MRI 表现可分为 3 种类型:(1)婴儿型(生后 8 个月内) ,MRIT2 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信号强度高于灰质,与正常成人所见相反。(2)等信号型(生后 8 个月12 个月) ,T2 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与脑灰质呈等信号,灰白质的信号强度差异不显著。(3)早成人型(生后 12 个月 2 岁) ,T2 加权像显示脑白质信号强度稍低于脑灰质,至 2 岁时,脑白质信号强度接近成人呈低信号。2. CT 表现新生儿2

7、 岁,CT 显示脑白质的密度较高,与灰质的对比度较差,2 岁以后,逐渐接近成年人,脑白质小密度减低,与灰质的对比度加大。二、脑白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传统 X 线诊断: X 线平片检查能显示海绵状脑病( Canavansdisease)所致的进行性头颅增大,对其它类型的脑白质疾病均无阳性发现。脑室及气脑造影可显示脑白质疾病晚期脑萎缩的改变。当多发硬化斑块较大时,脑血管造影可显示有血管移位,但多数脑白质疾病病灶的血管造影像呈阴性改变。总之,传统 X 线检查对脑白质疾病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2.CT 诊断:CT 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平扫即可较清晰区分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的白质和灰质,增强 CT 扫描则可增加脑白质病灶的显示能力。但是 CT 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较低,显示脑干和小脑不佳。所以,CT 不能完全显示某些脑白质病灶、其定位和定性 诊断能力均受限。3.MRI 诊断:MR I 是显示脑白质及白质病灶最敏感的方法,以 T2 加权像更为敏感。除横断位外,还应包括冠状断扫描,有些病理变化仅在冠状断 T2 加权像上才能充分显示。 T2 加权像显示的髓磷脂沉积过程与尸检切片髓磷脂染色所见,相关良好。在矢状断像上,MRI 可显示脑干脑白质的发育情况。若常规扫描发现脑白质信号异常,可行增强扫描,以确定病灶的严重程度、活动性和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