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二课课件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482785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二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二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二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二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二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二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二课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和做,杨振宁,2,臧克家,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者简介,02,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臧克家 (19052004),朱自清:“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曲志红):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2月5日晚8时35分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臧克家有的人,文体知识,03,散文的特点形

2、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的。,相关资料,04,闻一多,臧克家,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

3、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

4、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诗人 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

5、、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闻,一,多,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慷 慨 淋 漓 气冲斗牛 函寄 仰之弥高,shui,h,di,qi,w,qin,nng,kng ki,ln l,du,hn,m,l( )尽心血 一反j( )往 jing( )乎不同 jing jing( )有神,沥,既,迥,语境记忆法:因义辨字法,

6、跟火一样明亮为“炯”,相差很远为“迥”。,炯炯,1.诗兴不作: 指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起的意思。 2.兀兀穷年: 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例句: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3.锲而不舍: 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例句:队员们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在男子三人篮球赛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4.衰微: (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 5.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形容大怒。,形容专心致志,高度集中精力,用心专而深。 潜心贯注、全神贯注辨析 同:两个词语都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意思。 异:“全神贯注

7、”侧重于将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潜心贯注”侧重于对某问题的集中钻研,程度更深。 例:同学们上课都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钱学森克服千难万险回到了祖国,他潜心贯注地研究航天事业,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6.潜心贯注:,7.迥乎不同: 很不一样。 例句:同一首曲子,古筝和扬琴的弹奏效果迥乎不同。 8.一反既往: 既,已经。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 例句:从那次谈心之后,他一反既往,改正了以前的坏毛病。 9.气冲斗牛: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例句:一听到儿子逃课去 游戏厅的消息,他恼得头发冲冠,怒得气冲斗牛。,10.迭起: 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11.高标: 泛指高耸特立之物

8、。文中指超群、出众。 12.心会神凝: 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例句:河滩上,孩子们心会神凝地建着城堡,波浪扑上来都不知道。 13.慷慨淋漓: 充满激情、痛快顺畅。 例句:他慷慨淋漓的演讲感染了每一位学子。,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思考问题。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说和做课文朗读。,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想一想:,1.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2.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两部分之间

9、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学者闻一多,1.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

10、一多的哪三件事?,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战士闻一多,朗读思考研讨,课文前后两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这些话是怎样起到过渡作用的?,着眼局部 放眼全篇,总承上文,总起下文 相提并论,对比鲜明,整体把握:,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质与精神?,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前期:,后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11、,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对社会认识的变化,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志士 伟大的爱国斗士,三本书 (学者),三件事 (革命家),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

12、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学者 (1-7),革命家 (8-18),潜心学术,硕果累累,嫉恶如仇,勇于献身,说了就做 说(言)做(行)一致,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19-20),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课文结构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学者,作为民主战士(过渡句),总领本部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总结本部分,“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总结全文,

1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和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言行一致,1.几年辛苦,著唐诗杂论; 2.十年艰辛,著楚辞校补; 3.著古典新义,“何妨一下楼”。,向全国人民呼喊 亲自起稿政治传单 “最后一次讲演”,不畏凶险,走在前头,昂首挺胸, 大义赴死。,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这篇文章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刻苦钻研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实干精神,以及为国家、为民族、

14、为民主而献身的精神。,1.开篇两段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这两段话用了引用和对比,写出了闻一多对“说”与“做”的态度和原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及谦逊的人品。这两句总领全文,用这种方式开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如何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的含义?,【答案】“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这句话实际上是指闻一多在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里运用了明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字写得十分工整,从而突出

15、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4.试分析第6段“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表明闻一多先生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现了先生的用心极专极深。,5. 第7、8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答案】这两段为过渡段,第段通过议论承接上文闻一多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情况,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第段领起下文,由学者过渡到革命家。,6.他“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呼喊”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答案】这些词语形象地刻画出闻一多号召人民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积极态度和进行宣传的革命大无畏的精神,为写他的“做”作铺垫。,7.为

16、什么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答案】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搞白色恐怖,人们的言论不自由,谁宣传民主谁就有被杀害的危险。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人只好明哲保身,保持缄默。而闻一多不同,越是这样的时刻,他越是勇于站出来,敢于直面惨淡,坚持真理,所以闻一多的“说”和“做”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时刻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因而“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8.分析“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句话的作用。,【答案】这句外貌描写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大义凛然的形象,言语间充满着对闻一多的颂扬之情。,9.结尾句有什么作用?,【答案】结尾段的两句话在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