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7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482611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7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7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7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7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7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17(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 目 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

2、来辉煌。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教学难点: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合作探究(5分钟),合作探究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中国历史上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作用 地位 特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作用 地位 特点) 合作探究二: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区域文化?阅读P68相关连接,你能说说二者的差异吗?为什么会出现区域文化差异?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三:为什么要积极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与各族文化关系如何? 合作探究四:区域性文化、各民族文化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却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

3、这说明了什么?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要求: 1.规范认真,脱稿展示。 2.不但要展示问题答案,还要展示规律方法,要有小结! 3、非展示同学C层继续落实基础,B层系统知识网络,A层准备点评拓展质疑。 4、小组长检查落实,力争全部达标。,高效展示,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博大精深,瓷器艺术独领风骚,故宫珍藏珐琅器皿,园林艺术无与伦比:苏州园林,中华文化 之玉文化,河北赵州桥,雷锋塔,杭州灵隐寺,嘉兴烟雨楼,承德避暑山庄,湖南湘西凤凰古城,黄鹤楼,戚继光牌坊,中华文化之 建筑文化篇,商周四羊尊,

4、欧阳修无酒不成文,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操煮酒论英雄,中华文化之 酒文化篇,功夫茶,茶 具,中华文化之 茶文化篇,思考:各种文化别具一格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列一列,中国历史上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有哪些?,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华文化之文学篇,越剧红楼梦,黄梅戏,中华文化之 戏剧文化篇,太极拳,咏春拳,李小龙,书法,绘画,中华文化之艺术篇,思考: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B、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5、,鲜明而独特的风格,A、作用:,C、地位:,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高度称赞我国四大发明:“我们若要观察新发明的力量、效能和结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影响力。”,我国四大发明,你还知道我国古代领先的科学技术吗?,张衡发明的地震仪,古代天文仪器日晷,中华文化之 科学技术篇,古代四大发明,探究:我国古代的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一个民族文明

6、程度的重要标志,(1)科学技术的地位:,(2)中国古代 科学技术,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多年),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意义: 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草原文化,吴越文化,滇黔文化,荆楚文化,中华文化之 地区文化篇,区域性,我国南北差异举例,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对比这两种文化的差异,思维升华: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看了材料,你能说说二者的差异吗?,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历史和地理的因素,感性:,理性:,吴越文化:评弹饮酒品茗紫砂壶盆景山水画-园林,滇黔文化:傣族孔雀舞苗族笛笙民族山塞 贵州吊脚

7、楼,吴越文化:人工雕塑、流动开放、精致淡雅- 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原生态、内敛性强、热情奔放、多样性 山塞文化,二、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创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维吾尔族

8、,壮族,蒙古, 优秀的民族文学,苗族的舞蹈,新疆舞蹈, 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2.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3、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注意:不要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

9、大的民族凝聚力。,思 考,1、区域性文化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却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 2、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也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也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又说明了什么?,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包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拓展思考,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

10、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博大精 深的中 华文化,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原因:,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各民族文化地位:,(空间),知识构建,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力量体现:,中华 文化,中华文化 基本特征,源远 流长,博大 精深,汉字,史书 典籍,见证,体现,(时间),(空间),独特性,地域性,民

11、族性,中华文化 的包容性,1、含义:,2、意义:,知识构建,原因,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解析: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是中华民族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所以“融合”说法错误。,2、注意区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解析:源远流长指历史悠久,其见证是汉字和史学典籍;博大精深指内涵丰富,体现在文学艺术、民族文化等方面。,1.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解析:(1)区别 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

1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见证或表现不同 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2)联系 二者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并不是接受一切文化,包容性中的兼收并蓄,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不是我国的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吸收或借鉴。 3、中华文化不是中国各族文化的简单相加。,1.(2010广东卷)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

13、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故A正确,B、C错,D混淆了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方面的关系。 答案:A,2(2010福建卷)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

14、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解析:惠安女服饰汲取了其他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D正确。其余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D,3(2009安徽卷)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京剧经“

15、交融”并“借鉴”而形成,两词体现了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C项符合题意,A、B不合题意,D绝对化。 答案:C,4(2009福建卷)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 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交流与借鉴。闽、台文化之间的“五缘”形象的反映了闽、台之间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丰硕成果,故说法正确;说法均

16、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特点,不符合题意。 答案:A,5(2009天津卷)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的主题看,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又属于中华文化不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