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总结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482017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总结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机械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总结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机械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总结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机械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总结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机械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总结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总结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总结讲解(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总结1、锯床下料2、车外圆,打中径孔,双边留0.3mm余量。3、淬火、深冷4、无心磨外圆到12.085、线切割内孔5.976、外圆磨一个穿心轴,穿心轴上有中心孔,装夹加工同心度、圆柱度。7、平磨两端8、研磨内孔9、精车两端止口10、研磨两端止口。1、下料62x602、外圆及锥面双边留0.3mm磨量,其余尺寸加工到位。长度留0.3mm磨量。3、槽开粗,双边留0.3mm磨量,螺孔到位,12.0槽打穿丝孔。4、攻牙5、热处理HRC48-526、以芯轴装夹校正外圆,磨削锥面,端面,以及最大外圆。7、以外圆磨端面磨削长度及槽8、线割12.0腰槽及两斜面,以磨床加工槽校表。9、去披锋

2、1、下料,单边2mm余量2、平磨外形,双边0.3mm余量3、铣床点孔定心,开孔、螺纹孔、腰型孔做到位,精孔开粗双边留1mm余量,开横切。4、铣工字槽5、热处理,先调质、喷砂6、精加工,抓正角,磨外形修正基准7、CNC镗阶梯孔。8. QPQ1下料,单边2mm余量。2、铣床先铣面,双边留0.3mm余量。再铣孔,孔加工到位。3、淬火4、平磨尺寸到位,保证平行度和垂直度。1、下料,单边2mm余量2、铣床开粗3、CNC铣轮廓,留双边0.3mm余量。4、立着钻孔5、平磨到位,保证垂直度和平行度。6、喷砂、氧化1、下料,单边2mm余量2、线割外形,留余量。3、铣床加工各螺纹孔,非精孔加工到位,精孔开粗。4、

3、调质5、磨床6、CNC加工三个精孔7、QPQ1、下料,单边2mm余量2、铣床开粗,单边余量0.15mm,非精孔加工到位,精孔开粗。3、钳、攻牙4、磨,外形加工至尺寸5、CNC加工三个精孔6、QPQ1、下料,长度比工件长6mm,加长位两端打中心孔。2、车外圆,单边0.15mm磨量。3、铣扁位、沉孔;精孔开粗。4、淬火5、CNC加工精孔6、外圆磨7、线割去加长位8、平磨机械加工工艺与表面处理总结一、 常见零件工艺1.1 加工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1.外圆表面加工序号加工方案经济加工公差等级(IT)加工表面粗糙度Ra/m适用范围1粗车-半精车-精车6-71.6-0.8适用于淬火钢以外的各种金属2粗车-

4、半精车-磨削6-70.8-0.4主要用于淬火钢,也可以用于未淬火钢,但不宜加工非铁金属3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5-60.4-0.14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5级以上0.1极高精度的钢或铸铁的外圆表面加工2.孔加工方案序号加工方案经济加工公差等级(IT)加工表面粗糙度Ra/m适用范围1钻11-1212.5加工未淬火钢及铸铁的实心毛坯,也可用于加工非铁金属(但表面粗糙度稍高),孔径20mm2钻-铰8-93.2-1.63钻-粗铰-精铰7-81.6-0.84钻-扩1112.5-6.3加工未淬火钢及铸铁的实心毛坯,也可用于加工非铁金属(但表面粗糙度稍高),孔径20mm5钻-扩-绞8-93.2-1

5、.66钻-扩-粗绞-精铰71.6-0.87钻-扩-机绞-手铰6-70.4-0.18钻-扩-粗绞-精铰-研磨5-60.1精度要求很高的孔3.平面加工方案序号加工方案经济加工公差等级(IT)加工表面粗糙度Ra/m适用范围1粗车-半精车8-96.3-3.2车端面2粗车-半精车-精车6-71.6-0.83粗车-半精车-磨削5-70.8-0.24粗铣-精铣7-96.3-1.6一般不淬硬的表面(端铣表面粗糙度可较低)5粗铣-精铣-磨削6-70.8-0.2精度较高的淬硬平面和非淬硬平面6粗铣-精铣-粗磨-精磨5-60.4-0.257粗铣-精铣-粗磨-精磨-研磨5级以上0.1高精度平面1.2 加工件的工艺结构

6、1.加工时便于进刀、退刀和便于测量。加工螺纹时,应留有退刀槽。2.磨削时各表面间的过渡部分,应设计出越程槽,应保证砂轮自由退出和加工空间。3.零件尽可能壁厚均匀,要考虑热处理消除应力结构。4.零件形状尽量简单,便于加工。便于尺寸误差测量,便于形位误差测量。5.优先选用标准化参数,零件的孔径、锥度、螺纹孔径和螺距、齿轮模数和压力角、圆弧半径、沟槽等参数尽量选用有关标准推荐的数值,这样可使用标准的刀、夹、量具,减少专用工装的设计、制造周期和费用。6. 尽量采用标准型材。只要能满足使用要求,零件毛坯尽量采用标准型材,不仅可减少毛坯制造的工作量,而且由于型材的性能好,可减少切削加工的工时及节省材料。7

7、.加工件要便于装夹,减少装夹次数,尽可能“一刀活”。8. 对于有外圆磨的工件,要注明是否允许中心孔;9、工艺退刀槽,砂轮越程槽、是否需要清角应注明;二、热处理、冷处理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进一步为淬火做准备。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来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退火与正火属于毛坯预备性处理,应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前进行。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

8、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工件硬度提高且易变形,应安排在精加工阶段的磨削加工前进行回火: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时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调质: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时效处理: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的时间,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强

9、度或电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为了消除残余应力,对于尺寸大、结构复杂的铸件,需在粗加工前、后各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对于一般铸件在铸造后或粗加工后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对于精度要求高的铸件,在半精加工前、后各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对于精度高、刚度差的零件,在粗车、粗磨、半精磨后各需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形变热处理:把压力加工变形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良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过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渗碳:渗碳易产生变形,应安排在精

10、加工前进行,为控制渗碳层厚度,渗碳前需要安排精加工。渗氮: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的后部,该表面的最终加工之前。渗氮处理前应调质。深冷:指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聚物、硬质合金等等材料在深冷温度下保温,使其发生在常温以及热处理过程中不曾发生过的内部结构变化,导致宏观性能的变化。举例来说:模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在深冷处理后强度、韧性都有所提高,而且突破传统的硬度、韧性相矛盾的现象,表现为综合性能的提高。去应力处理:主要方式有人工时效、自然时效。自然时效是将工件放在室内等自然条件下,使工件内部应力自然释放从而使残余应力消除或减少。人工时效是人为的方法,一般是加热或是冰冷处理消除或减小淬火后工件内的微观

11、应力、机械加工残余应力,防止变形及开裂。稳定组织以稳定零件形状及尺寸。其方法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长时间保温后(5-20小时)随炉冷却,或在空气中冷却。它比自然时效节省时间,残余应力去除较为彻底,但相比自然时效应力释放不彻底。三、 形位公差检验方法3.1直线度检验方法示意图平面类零件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2、将刀口尺或直尺与被测面直接接触并靠紧,此时平尺与被测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直线度误差。3、用塞尺检测。(目前塞尺的最高精度为0.01mm)4、移动刀口尺,按此方法检测若干条线,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件的直线度误差。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2、将被测

12、平面放在平台上;3、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轴类零件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2、将被测轴放在平台上,并固定靠紧在方箱底侧;3、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或用塞尺直接测量轴与平台之间的最大间隙即可)4、将轴旋转几个角度,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并计算,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部件的直线度误差。3.2平面度检验方法示意图加工类较小平面检测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2、将被测件用可调顶尖支撑在平台上3、调整顶尖,使被

13、测表面最远的三点A,B,C,与平台平行(利用杠杆表或高度尺使A、B、C三个点的高度相同)。4、用杠杆表在整个实际表面上进行测量,同时记录读数,其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被测件平面度误差较大平面的检测将部品平放于平台,用塞尺测量部品与平台之间的间隙。3.3圆度检验方法圆度两点测量法也称直径法: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2、用千分尺(内径表)直接测量被测轴(孔)的直径,在被测件的同一截面内按多个方向测量直径的变化情况,寻求各个方向测得读数中的最大差值之半(最大值减最小值之半)即为该被测截面的单个圆度误差。3、按同样方法在轴向上测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上测得差值中最大的差值之半,作为该零件

14、的圆度误差。3.4圆柱度检验方法圆柱度两点法(或直径法):1、用内径表(或外径千分尺)测量内孔(或外径)的尺寸,并读取数值记录2、按同样方法,在径向和轴向测量若干个截面并记录读数,取其全部测量数值的最大和最小读数差之半,作为该被测件的圆柱度误差。3.5线轮廓度检验方法线轮廓度将轮廓样板(或半径规)按规定的方向放置在被测零件上,并靠紧,样板与被测面之间的间隙即为该被测面的线轮廓度误差,用塞尺检测,取其最大间隙作为该零件的线轮廓度误差。3.6面轮廓度检验方法面轮廓度1、将若干个截面轮廓样板放置在各指定的位置上,用塞尺检测间隙的大小,取最大间隙作为该零件的面轮廓度误差。2、对于外形复杂,厚度较厚的零部件,可以用样板、直角尺、塞尺测量。测量时,将样板与被测件叠合在一起,平放在平台上,然后用直角尺靠紧样板的边沿,用塞尺检测实际轮廓相对于样板轮廓的凸出或凹下的数值,在公差值之内的便合格反之不合格。3.7 垂直度检验方法示意图面对面垂直度1、将被测件的基准面固定在直角尺或方箱立面上;2、然后用杠杆表对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