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80875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南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所有的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与无限的关爱,尤其在他们年幼弱小的时候,就连动物也是如此,人对父母的这种爱的回馈就是“孝”。孝的观念,要远远早于孔子时代。古代有关“孝”的典籍很多,论语中有多处谈到孝;孝经据说是孔子所作,总计有十八章之多,其实合计不过2400个字,后人关于孝的规范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出来的;弟子规是古代学堂中的日常行为规范,其第一章叫“入则孝”,集中讲了孝的要求。另外,流传比较

2、广的有“二十四孝图”,有图有故事,记录了从尧舜至清朝的孝子的故事。还有佛教的百孝经,在84句七言诗文中含有100个“孝”字,现在更有念诵歌唱的音视频,通俗易懂,是古今民间劝人行孝的好教材。什么才叫“孝”?在大庭广众之下给父母洗洗脚就叫“孝”吗?我大体浏览了上述典籍,总结出古人提倡的“孝”含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担心或伤心。其二,在现有物质条件下,满足父母的生活所需,尽到赡养的义务,使父母吃得饱,穿得暖,生病时得到治疗,年老体弱时,生活起居有人照料。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不少在物质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赡养、孝顺父母的例子。其三,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

3、“孝”更多地包含一种情感或态度在里面,故有“孝顺”“孝敬”等词语组合。其四,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谈到孝时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上三个层面讲的是父母活着时要事之以礼,孝的第四个层面即是父母去世之后应“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按照当地的风俗礼节埋葬、祭奠去世的父母。古代中国把“孝”置于很高的地位,“孝”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所谓“首孝悌,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专业性的文化知识可以不学习,孝悌不可不懂。当我们面对诸如“留日大学生机场刺母”“北大毕业的公务员打伤老父,辱骂母亲”等案例时,更能体会到这句古训的深意。所以,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4、,终于立身”。“孝”这一品质,开始于侍奉父母,延伸到忠于国家和君主,最后会成就自身的功名和事业。这是很有道理的。 (摘编自李春霞谈谈中国的孝文化,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天下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以关爱,所以孝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古代有关“孝”的典籍众多,孔子所作孝经有十八章之多,后世关于孝的规范大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而来。C文章指出人对父母的无限关爱的回馈就是“孝”,“孝”的观念产生较早,远远早于孔子时代。D物质养老是“孝”的最底层要求。要让父母吃得饱,穿得暖,病得医,在年老体弱时,身边能有人照料。2下列对原文论

5、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自己对“孝”的含义的理解,涵盖了父母生前与身后的尽孝问题。B作者从中国古代众多的典籍中寻找到佐证,证明“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文章将中国古代推崇“孝”道和现代社会刺母、打父的极端不孝现象进行了对比,令人警醒。D文章引入“孝”的话题后进行古代典籍例证,再诠释“孝”的内涵,最后指出忠孝等位一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在公众而前给父母洗洗脚根本就不是孝,真正的孝是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B弟子规是古代学堂中的日常行为规范,第一章明确了孝的要求,可见孝是古代学校教育的首

6、要内容。C佛教的百孝经共有84句七言诗文,其中竟含有100个“孝”字,由此可见佛教对“孝”也是高度重视。D.“孝”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比较高,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要遵守的社会规范,任何人不得逾越。(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第二种失败 麦家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因恐怖而咆哮的困兽,禁不住仰天嚎叫了一声。这是悲鸣。粗壮的悲鸣,似雄狮的怒吼,歇斯底里,撕心裂肺。这是一个有风有阳光的日子。日子的开头就像以往许许多多从山尖上流过的美丽的清晨一样,山雾袅袅,轻风送爽,小鸟鸣唱,晨曦把半个山头映得霞光四射,整个是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

7、景致。但是,突然的、暴躁的枪声很快粉碎了往日的宁静和美妙。山坡上已经充满了浓烈的烧焦味和淡淡的血腥气是战争打扰了它!战争今天在这里打响。他奉命要在天黑前拿下山头。他在八点钟组织了第一次冲锋,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一次又一次冲上去,一次又一次被打下来。现在,绛红的太阳跌落在山顶的另一边,四射着早晨一样的金色光芒,但照耀的已全然不是同一个山坡。这是一个卧满尸体、烈焰升腾的山坡,远看,像开满了杜鹃,又像布满了红旗,既悲惨,又壮丽。山坡上犹如惨遭浩劫一般的褴褛,破败不堪,熊熊烈火在燃烧,浓浓硝烟在腾升。他看一眼还在继续跌落的太阳,心想,太阳走得真快啊。山坡下,士兵们又一次在整队集合。他要组织第十

8、次冲锋。队伍终于横出来了。站在他面前的,不是那支他熟识的、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而是四十几个衣衫不整的伤兵和哀兵。同志们他觉得自己的声音也是很陌生的,又哑又黏,像喉咙里堵满了稠血,敌人还在山上,我们还冲不冲锋!冲!他觉得听到了四百个人的喊声。满山坡都是一个喊声!好像山坡上的尸体也在喊。太阳在继续西沉。他抬头看看落日,又回头看看队伍,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做最后一次努力了。我再也输不起了,他想。第十次冲锋开始了。士兵们猫着腰,吼叫着,全然不顾四伏的杀机,疯狂地直往山顶扑去。裸露的山坡上,顿时如同长出了一片蠕动的树林。枪声紧密。呼啸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泼下来,中弹的士兵一个个倒在了大地的怀抱里。他冲在队伍

9、的前面,时而匍匐,时而跃进,那挥舞手枪的样子,就像在指挥千军万马。可士兵们却一个个在和他告别。他们趴在山坡上,一动不动,很安静的样子,温煦的阳光正在为他们做最后一次沐浴。突然,他一下子跪倒在距离堑壕十几米远的山坡上,热乎乎的血瞬间从几个黑暗的窟窿里奔涌不息。子弹钻进他大腿了!“我冲不上去了!”他悲愤地吼叫着。他看见几个战士飞快地越过了他。这叫他振奋,他拉开嗓门大喊:“冲!给我冲!往上冲!”不一会儿,所有没有扑倒的战士都越过他,冲到了堑壕外沿。他们跪倒在地,虎视眈眈,似乎在伺机做最后一次跨越。终于,一个熟识的身影突然领先跃进了堑壕。很快,第二个也跟着上去了。三、四、五七九,他激动了,又一次挣扎着

10、想站起来。可两条腿简直像被灼热的焦土熔化了。他站不起来!渐渐地,厮杀声开始冷落了下来,而这时一声突然的枪响,似乎像是打出了一个句号。从此,山顶如同死光了人,再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他知道,胜负已经摊牌。谁胜?谁负?他激动得要死,也害怕得要死。他希望山顶上马上跃出一张他熟悉的脸,或者一个声音。是的,捷报应该是他的。他已经经不起打击了。他努力尽了,也损失尽了,接下来应该请他收获和交代了。他要收获的是近在眼前的这个山头。他必须抱着这个山头去作交代。他觉得喘不过气来,眼前一片死黑。终于,山顶上突然颤颤巍巍地站出了一面旗帜。那是一面褴褛得失去了真实和原貌的旗帜,但他几乎不用看,只是用鼻子嗅了一下,就觉得脑浆

11、飞溅那是敌人的旗帜!山坡上,静静的。还有人吗?他喃喃自语。他渴望出现奇迹。他回头扫视山坡:山坡上,只有一具具静卧的尸体。对着无数尸体,他也忍不住吼叫起来:“谁还能冲锋?还有人吗?”只有山谷的回音:谁还能冲锋还有人吗一阵风过,他打了一个寒战,同时也清醒了。恍若一场梦醒来,他接着又看见了辉煌的落日,和满山满坡的尸体,还有那面迎风招摇的旗帜。难道我这样趴着等着来人把我抬下去,或者拖上去?他想。不,我不想作为一个伤兵被人抬回去,也不能做俘虏,被他们拖上去。他自言自语道,我要爬上去,我没死,我应该爬上去,爬上去决一死战。这叫宁死不屈。他宁死也要爬上山顶去!他一拱一拱地爬起来了,夕阳的光辉照耀着他,像照耀

12、着一片熠熠发光的金属。山因此而动摇,天因此而倾斜。他的双手像两把铁铲,要将山坡铲为平地;他丑陋的身躯如同一条断尾的蚯蚓,只是不息地、顽强不屈地蠕动在焦土和血泥之中,直逼山顶,直逼那面狰狞的旗帜。堑壕就在眼前,这是多么激动人心!接下去,他只要来一个翻滚就上了山顶了。此时此刻,他需要的是拿生命作最后一搏的勇气和毅力。但是,他的目光又看到了那面狰狞可怖的旗帜。旗帜似一个威风的巨人傲然凌立,孤独中透露出一股杀气腾腾的神气。它是对方胜利的铁证。看着它,他的冲动和勇气顿时损失了大半。他想,你一个没腿的伤兵爬上去又能怎样?让对方再次享受屠杀的快乐?他对自己说,我被打垮了。与其上去让他们屠杀,让他们享受屠杀的

13、快乐,我宁可自杀于是,枪口顶在了太阳穴上。是右边的太阳穴。此时此刻,他是杀手,也是被杀者。是的,他是不害怕死的。他害怕的是失败和失败以后的一切。晚霞如血,光辉抹在他身上,他感到了光辉的压力。其实,作为军人,最重要的是看你关键时候是不是有那种大无畏的、不怕死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和风度,他想。既然败局已定,那么还有什么可留恋的?于是,他开始下达此生的最后一道命令:开枪!枪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一个小时后,增援部队赶到,不费一枪一弹便冲上山顶。当他们冲上山顶后,发现阵地上惟一的活物是一个奄奄一息的伤兵,他双手紧紧拥抱着旗杆,连松手的力气都没了。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14、是(3分)( )A.文章把他的嚎叫比作“雄狮的怒吼”,把他比作“一头暴怒的、歇斯底里的狮子”,生动地写出了他暴怒的情态,表现他对敌人强烈的愤慨、誓与敌人拼到底的决心。B. 第十次冲锋结束后,山顶终于竖起了一面旗帜,“褴褛得失去了真实和原貌的旗帜”“他几乎不用看”“只是用鼻子嗅了一下”等描写为下面的故事情节设置悬念。C. 他有军人的风骨,宁肯壮烈地死,也不肯屈辱地活,所以当败局已定时,他毫不犹豫地向自己举起了手枪,增援部队赶到时,他已全军覆没,点明了“第二种失败”的含意。D.文章对第十次冲锋时的场景描写,既有对主人公语言、动作的细腻刻画,也有对战士群体冲锋的“面”的描绘,点面结合的写法,增强了文

15、章的画面感、真实感。5.小说中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6.文章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意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材料二: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注:同比增长,是和上一时期、上一年度或历史相比的增长) 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