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5.5《坛经》两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80756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5.5《坛经》两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5.5《坛经》两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5.5《坛经》两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5.5《坛经》两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5.5《坛经》两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5.5《坛经》两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5.5《坛经》两则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坛经两则 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夜受法,人尽不知受:传授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住:停留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见性,悟彻清净的佛性D.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利:锋利【解析】选D。利:敏捷,聪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C。C项两个“为”都是“动词,作为”;A项,为“介词,用”;为“介词,因为”;B项,为“虽然”;为“就”;D项,为“动词,听”;为“动词,闻名,出名”。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能北秀”是人们对弘忍死后禅宗所形成的南北二宗的称呼。这种划分的依据,一是地域的不同,二

2、是悟道方式的不同。B.“南能北秀”虽然南北地域不同,但他们的师承是一致的,都是弘忍所传的禅法。在对于人的心性认识上,他们也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生因迷妄颠倒不能觉悟。C.“南能北秀”的悟道方式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即“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因此禅宗南北两宗始终是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D.法本身没有顿渐之分,因为人的根器利钝不同,觉悟之前的过程和方式才有了不同。所以,领悟力差的可以通过渐修使其慢慢领悟,而领悟力强的则可以引导其瞬间领悟,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法。【解析】选C。南北两宗虽然有许多相同点,但其法统的争夺却非常紧张:“顿渐门下,相见如

3、仇雠;南北宗中,相敌如楚汉。”它们不是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4.翻译文中的句子。(1)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译文:_(2)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译文:_(3)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译文:_答案:(1)(禅宗南北二派的)佛法虽然都是同一个宗派,传人却有南北的分别,所以就有了“南能北秀”二宗的分别。(2)佛法本身虽然没有顿、渐之分,但是人的根器却有敏捷与迟钝的区别,所以才有渐、顿之别。(3)自古传授法器,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就像生命悬在发丝上一样。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慧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

4、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 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弘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慧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

5、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注】獦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亦以泛指南方人。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使令送至客店使:派遣.却出门外却:后退.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悟:顿悟.不经三十余日经:经过【解析】选A。使:让。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项两个“何”均是“疑问代词,什么”。项,介词,到;介词,在。项,代词,你;动词,像,好像。项,连词,即刻;动词,接近。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慧能的父亲受到诬陷被流放到岭南,又不幸在慧能小时候去世,让慧能从小便尝遍人间疾苦。B.

6、慧能在送柴时,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想到自己生活困顿,便产生了出家的念头。C.慧能对五祖的回答非常巧妙,一句“佛性有何差别”显示出他对佛理的参顿。D.慧能接受了客人给的五十两银子后,才肯前往黄梅参礼五祖。【解析】选C。A项,其父因为受诬陷而流放到岭南属无中生有,原文无据。B项,不是因为自己生活困顿而萌生出家的念头。D项,是接受十两银子安顿好母亲后,去黄梅参礼五祖。本项叙述错误且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译文:_(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译文:_答案:(1)弘忍大师经常劝勉僧俗,只要手持金刚经,就能“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7、(2)人虽然有南北的分别,但佛性是常住不灭,是没有南北的分别的。附【译文】慧能的父亲,籍贯是范阳,因犯罪而降职被流放到岭南,做了新州的老百姓。慧能的生活很不幸,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遗留下孤苦的他和守寡的母亲,所以只好迁移到南海,尝尽各种艰辛及贫乏。(为了维持生存,)慧能只有入山砍柴,挑到集市去卖。有一次,有一个买柴的人让(慧能)将柴送到他的店里。那人将柴收取后,慧能得到了卖柴的钱,刚退出店门外,看见一个人正在诵读经书。慧能一听,顿时就能领悟,于是问:“你吟诵的是什么经书?”那人回答:“金刚经。”慧能又问:“你从什么地方来,怎么有这样的经书?”那人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五祖弘

8、忍大师在东禅寺主持教化,有一千多门人;我到那东禅寺礼拜,听到他传授这本经书。弘忍大师经常劝勉僧俗,只要手持金刚经,就能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慧能听说后,又因宿昔因缘,蒙受一位客人施给(慧能)十两银子,让他将老母亲的生活安顿好,便让他前往黄梅参礼五祖。慧能立刻回去将他母亲的生活安顿好,就辞别了。不过三十多天,他便抵达了黄梅,礼拜五祖。五祖问他:“你是从哪里来的,来此地要求得什么?”慧能回答:“弟子是从岭南新州来的,我从远方来礼拜师傅,我(什么都不求,)只求成佛(觉悟),其他的都不重要。”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并且又是南方人,你怎能作佛呢?”慧能马上回答说:“人虽然有南北的分别,但佛性是常住不灭,

9、是没有南北的分别的;(同样)虽然南方人与和尚的身份不同,可是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三、文化经典阅读9.(2015长沙高二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选自坛经)(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答:_答案:保持内心的纯净,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意思相近即可)(2)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近期前往美国参访高科技企业,回国后他表示:“参观体验之后,我对少林文化更有自信了,少林功夫和禅修能帮助信息时代那些越来越繁忙的人强身修心。”请结合实际谈一谈禅宗思想的现实意义。(150字左右)答:_答案:人们生活中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某些现象的不公,对某些

10、问题的困惑,都需要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慰藉,而禅宗的信念可以引导人们反思生活的状况、苦乐的根源、成败的关键。它能解开并抚慰内心不平的情结,引发达观的态度,清晰生命价值的本义,辨析并抵御现实世界种种诱惑,以冷静的眼光和智慧,看到并拥抱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强化提升】(2015济南高二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水莽草蒲松龄水莽,毒草也。食之,立死,即为水莽鬼。俗传此鬼不得轮回,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有祝生,造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俄见道旁一媪,张棚施饮,趋之。媪承迎入棚,给奉甚殷。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置不饮,起而出。媪急止客,便唤:“三娘,可将好茶一杯来。”俄有少女,捧茶自棚后出,年约

11、十四五,姿容艳绝。生受盏神驰;嗅其茶,芳烈无伦;吸尽再索。至同年家,觉心头作恶,疑茶为患,以情告某。某骇曰:“殆矣!此水莽鬼也。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某悬想曰:“此必寇三娘也。数年前,食水莽而死,必此为魅。”或言受魅者,若知鬼姓氏,求其故裆,煮服可痊。某急诣寇所,实告以情,长跪哀恳;寇以其将代女死,故执不与。某忿而返,以告生。生亦切齿恨之,曰:“我死,必不令彼女脱生!”某舁送之,将至家门而卒。母号涕葬之。遗一子,甫周岁。妻不能守节,半年改醮去。母留孤自哺,劬瘁不堪,朝夕悲啼。一日,方抱儿哭室中,生悄然忽入。母大骇,挥涕问之。答云:“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故来奉晨昏耳。儿虽死,已有

12、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母问:“儿妇何人?”曰:“寇氏坐听儿死,儿甚恨之。死后欲寻三娘,遇某庚伯,相指示。儿驰去,强捉之来。今为儿妇,亦相得。”移时,门外一女子入,华妆艳丽,伏地拜母。生曰:“此寇三娘也。”虽非生人,母视之,情怀差慰。生便遣三娘操作。三娘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由此居故室,遂留不去。女请母告诸家。生意勿告;而母承女意,卒告之。寇家翁媪,闻而大骇,命车疾至。视之,果三娘。相向哭失声,女劝止之。媪视生家良贫,意甚忧悼。女曰:“人已鬼,又何厌贫?祝郎母子,情义拳拳,儿固已安之矣。”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生乃投拜。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翁媪。媪视之凄心。既

13、归,即遣两婢为之服役,遗金百斤、布帛数十匹。寇亦时招归宁。居数日,辄曰:“家中无人,宜早送儿还。”故稽之,则飘然自归。翁乃代生起夏屋,营备臻至。一日,村中有中水莽毒者,死而复苏,相传为异。生曰:“是我活之也。彼为李九所害,我为之驱其鬼而去之。”母曰:“汝何不取人以自代?”曰:“儿深恨此等辈,方将尽驱除之,何屑此为!且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积十余年,母死。生夫妇亦哀毁,命儿以礼仪葬母。一日,谓子曰:“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为四渎牧龙君,今行矣。”俄见庭下有四马,驾黄檐车,马四股皆鳞甲。夫妻盛装出,同登一舆。子泣拜,瞬息而渺。其子请诸寇翁,以三娘骸骨与生合葬焉。(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注】同年: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另指同年龄或同一年。劬瘁:辛劳,劳苦。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祝生,造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造:拜访B母号涕葬之。遗一子,甫周岁甫:刚刚C寇氏坐听儿死,儿甚恨之恨:遗憾D祝郎母子,情义拳拳拳拳:恳切,诚挚【解析】选C。恨,怨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儿固已安之矣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某急诣寇所,实告以情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为四渎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