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秦朝的度量衡法制资料

f****u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20.79KB
约4页
文档ID:114803841
秦朝的度量衡法制资料_第1页
1/4

中国计量 China Metrology 2011. 4 秦朝是中国古代度量衡法制的初步形成时期 关 于这一命题,已在有关文章中涉及本文试图从研究法 制史的角度来探讨秦朝的度量衡法制 一、 秦朝度量衡法制的起源 秦朝的度量衡法制起源于秦国的改革变法 春秋 晚期到战国初期, 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在变革田亩制度 的同时,尽力夺取国家政权 如晋国的六卿赵、魏、韩、 知、范氏和中行氏瓜分晋国,接着进行经济改革,各自 废除了“步百为亩”的井田制,代之以扩大的田亩和地 税制范氏和中行氏采用最小亩制,以160步为亩;知氏 以180步为亩;韩氏、魏氏以200步为亩,而赵氏采用最 大亩制,以240步为亩,并不征收地税结果造成赵、韩、 魏“三家分晋”的局面 齐国景公时,赋敛苛重,刑罚严 酷,民不聊生齐卿田氏用大的“家量”(十斗为一釜)借 贷出去,而以小的“公量”(六斗四升为一釜)收回,邀买 人心,争取群众,壮大势力经过田氏世家两代人以“小 斗进、大斗出”的办法取得平民的支持,终于夺取了齐 国的政权,并以“家量”量制作为齐国的法定量制战国 时期, 各诸侯国纷纷在自己的领地建立起度量衡制度 并努力使其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统一、通行。

与其他诸 侯国相比,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公元前 361年,秦献公去世,秦孝公即位,继承献公的遗业,奋 发图强 下令在国中求贤,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当年,卫鞅(公元前340年,鞅率秦军伐魏,以诈谋击溃 之,魏求和割河西,鞅以战功受封於、商两地十五邑,号 称“商君”)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 秦孝公六年(公元 前356年)任命鞅为左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建立户籍 制,颁布治安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奖励军 功;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为规范垦荒亩 积,“商君之法,步 过六尺者有罚”; 焚烧儒家经典, 禁止游说求官 这些法制措施出台以 后,取得了明显成效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治” (《战国策 · 秦策一》)由于变法初步成功,公元前352年 商鞅因功由左庶长升为大良造, 相当于中原各国相国 兼将军的官职 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 从经济和政治上深化改革 在经济上的重要举措是: “废井田,开阡陌”就是把奴隶主国家所有土地上的纵 横水渠、道路和界限去掉,废除井田制,允许私人开荒,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按个人所占土地缴纳赋税,摧毁奴 隶制生产关系,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商鞅对农田面积 作了新的规定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 为亩即把秦国原来井田制的100方步为亩改为240方 步为亩,一亩的面积增大了一点四倍商鞅以大亩制分 授给无田耕种的平民,依然实行“百亩给一夫”的授田 制度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得人尽其力,地尽其利,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有利于小农 经济的发展 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监造 了一升铜量:“商鞅铜方升”,左侧刻“大良造鞅,爰积十 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意思就是说,铜方升为 大良造商鞅监造颁发,容积16 1 5 立方寸为1升 现今经 过精密测量,内口长12.4777厘米,宽6.9742厘米,深 2.323厘米,重960克计算容积为202.15立方厘米并折 合计算出商鞅量尺一尺长合23.19厘米 “商鞅铜方升” 作为度量衡标准器,颁发到各地,为秦国推行统一的度 量衡制度打下了基础为第二次变法中的各项任务:废 56 文化篇计量史话 秦朝的度量衡法制 □中国计量学院于俊嶙 本期栏目主持人:葛楚鑫 2011. 4 China Metrology 中国计量 57 计量史话文化篇 除贵族的井田制;迁都咸阳,修建宫殿和冀阙,开拓交 通驿站,发展商业,流通物资;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 级官僚机构,建立俸禄制度;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等改革任务,为强大秦国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秦昭王时的相国蔡泽高度评价商鞅在变法过程中 统一度量衡的贡献:“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 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 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确实,商鞅统一度量 衡为秦国的强盛和统一作出了贡献 事实也证明, 商鞅建立统一度量衡制度为后来秦 始皇建立全国统一的度量衡法制奠定了基础 二、 秦朝的度量衡法制建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消灭了六国,建立了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为了维护 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国家政权的统治,秦始皇在 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如中央和地方行政建制的整顿;度量衡、货币、文字的 统一;对奴隶主残余势力的镇压等 当时,各国的度量 衡单位制各不相同,不仅度量衡单位名称不同,进位和 单位量值也不相同以量器来说,秦国以升、斗、桶(斛) 为单位;齐国以升、豆、钅和、區、釜、锺为单位;魏国以半 斗、斗、锺为单位 当时各国俸禄计算单位也都是不同 的 卫国用“盆”,有千盆、五百盆等等级 齐、魏等国用 “锺”,有“食禄千锺” 秦国用“石(dàn,古书中读shi)、 斗”,大体上以五十石为一个级,所以秦国有五十石、一 百石以至五百石、六百石以上俸禄的官职;秦国最小的 官吏也还有“斗食”的,“斗食”就是“岁俸不满百石,计 日而食一斗二升”。

燕国有三百石以上俸禄的官职 楚 国用“担”来计算,有“禄万担”的鉴于使用中的度量衡 单位制十分混乱,严重影响政令的贯彻实施秦始皇在 重大改革中,首先把商鞅在秦国创立的度量衡制度,在 辽阔的大秦疆域内贯彻实施 为建立统一的赋税制和 推行官吏的俸禄制度,为确立官吏年终考绩的“上计” 制度(中央官吏和地方首长年终向国君述职,报告:境 内仓库存粮、壮男壮女老弱人口、官吏学士、教师演艺 者、靠谋利为生者、马牛饲料、禾秆等十三数)创造了前 提条件 (一)秦朝度量衡法制的主要形式 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制、诏)、式、法律问 答、廷行事、程、课等 秦朝度量衡法制的形式主要是 诏、律、法律问答诏”就是铸、刻在度量衡器具上的统 一度量衡诏书;有关度量衡律和法律问答在《睡虎地秦 墓竹简》中可找到相关的条文 1.诏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40字):“廿六年,皇帝 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 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其大意为:“秦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 立皇帝称号,下诏书给丞相隗状和王绾,制定度量衡法 律制度,其不合法定的,都必须明确统一起来”。

史学家 认为,以皇帝的诏令为国家最基本的法律渊源,这是从 秦朝开始确立的一直贯穿在我国封建法制的一个基本 特征秦始皇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巩固封建国家的统 一和加强对农民的统治,发动了多次声势显赫、规模庞 大的出巡活动 沿途立了许多刻石、刻词,宣扬封建专 制主义理论和宣传国家统一的优越性, 宣布要严格实 行“法治” 与此同时,把统一度量衡诏书铸、刻在度量 衡器具上颁发到全国各地官府保存使用 近年发现当 时还颁发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大字诏版 (约30厘 米×65厘米),推测是悬之国门或布之郡县 这一举措 较之“出巡、刻石”,产生了更大的威慑、宣扬、颁行实施 效果 秦二世继帝位后也在权、 量器上加刻了重申统一 度量衡的诏书(60个字),文曰:“元年制,诏丞相斯、去 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 今袭号,而刻 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 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勿疑大意是:“秦二世元年 (公元前209年),下诏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统一 度量衡是始皇帝制,后嗣者只是继续奉行,不敢自称有 功德 现在把这个诏书刻左边,使不致有疑义 ”因此, 现藏秦权、秦量实物中有11例刻了秦二世的诏书。

秦始 皇统一度量衡,距今已历2200多年的沧桑岁月,至今还 遗存有50多件秦权和18件秦量实物(清代以来二三十种 名家著录中有与实物不重复的秦权资料27件、秦量资料 9件)完好地保存下来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秦权、 秦量的分布:除今陕西、甘肃等秦国故地以外,在今山东 的齐国故地、江苏的楚国故地、河南的韩国故地、山西的 赵国故地、河北的燕国故地、辽宁赤峰、敖汉旗燕长城线 以北100多里的吉林奈曼旗沙巴营子故城遗址都有出 土 足可见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令威震天下 2.律、法律问答 秦朝度量衡法制形式中的律和法律问答详见 《睡 虎地秦墓竹简》中有关记载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发现 中国计量 China Metrology 2011. 4 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共计1155支),内容极为丰富,涉 及法律内容的有 《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 《法律问答》、《封诊式》、《为吏之道》 等6种 其中,《工 律》、《效律》、《法律问答》等记载了度量衡法律制度根 据对其内容的考查,所记年代为战国晚期和秦始皇(二 十年到三十年)时期会稽南海石刻《颂秦德》记;“秦圣 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就是说,秦始皇亲政,尊崇 刑名之学,郑重宣布继承秦国以往的法律制度。

因此,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关度量衡的法律制度,完全由 秦朝承传适用 (二)秦朝度量衡法制的主要内容 1.度量衡单位制的法律制度 为保证度量衡单位的统一, 秦朝建立了度量衡单 位的法律制度,制造、颁发法定的度量衡标准器 而 秦朝的度量衡单位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刻有始皇诏 书的秦权、秦量等度量衡器实物上 据统计,流传至今 刻有始皇诏书的秦权、秦量60多件 此外,见于清代以 来名家著录(不与实物重复)的秦权、秦量30多件从中 可求得:秦朝的衡制有石(120斤)、鈞(30斤)、斤(16 两)、两(24铢)、铢单位;容量制有甬(桶)、斗、升十进制 单位;尺度制,虽然至今未见有秦朝的“尺”,推想当时 用木质或骨质的尺,很难保存2000多年 但是,从法律 文书中,可以找到秦朝法定的长度尺、寸十进制单位 《竹简 · 法律问答》记:“甲盗牛,盗牛时高六尺,繫一岁, 复丈,高六尺七寸,问甲何论?完城旦通过对秦权、秦 量实测计算得到:秦朝每尺长度量值合23.1厘米,每升 容量量值合200毫升;每斤重量量值合250 克 2.度量衡器具制造的法律制度 战国·秦制造的权器和量器上所刻的铭文内容一 般都标明制作年代,本身的重量量值数或容量量值数, 使用地名。

少数有监造、铸造者官职、姓名 秦权、秦量 上都刻、铸了“诏书”,所以不再有其他文字例外的有: 4个权上刻“八斤”,4个权上刻“十六斤”,刻“廿斤”、“廿 四斤”的各一个 高奴禾石权上刻“禾石”和“高奴石”, 一个小砝码上刻 “咸阳亭半两”3个权上分别刻 “美 阳”、“旬邑”、“大騩”地名 琅邪刻石记:“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秦简 · 工律》 记:“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为“器械一 量”作了确切的注释 工律是关于官营手工业的法律 要求制作某同一类型的物件,其外形尺寸必须等同这 段文字虽表述得比较简单, 但对于度量衡器制造的法 律来说,除外观指标,更重要的是,要求尺子的长度、量 器的容量、权的质(重)量准确一致现从以下各点证实 秦权、秦量是依法制造的 (1)秦权、秦量是经过精心工艺设计,成批量手工 制作的 秦权半圆球体,桥式纽,一般底径大于权体高 度,使摆放平稳;秦量椭圆形敞口,平底有柄,盛量使用 方便 权、量器除大型石权(120斤)用铁质外,都用青 铜 另外有陶权4个、陶量5 件 (2)《效律》:“公器不久 (记) 刻者, 官啬夫貲一 盾” 故秦权、量上都铸、刻、印“诏文”。

诏书文字按规 定都用秦官方标准小篆40个字匀称排列在权、量素 面上 大型铁权是用现成的铜诏版,镶嵌其上 陶量 上的诏文是用10个木戳(4个字)印在陶量泥坯上,烧 制而成 有9个铜权刻两诏, 其中2个是补刻二世诏 的,有7个是两诏同时刻的 (3)权和量器的单位系列 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