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一章 抛体运动 3 平抛运动教案3 教科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479909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抛体运动 3 平抛运动教案3 教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抛体运动 3 平抛运动教案3 教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抛体运动 3 平抛运动教案3 教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抛体运动 3 平抛运动教案3 教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抛体运动 3 平抛运动教案3 教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抛体运动 3 平抛运动教案3 教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第一章 抛体运动 3 平抛运动教案3 教科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平抛运动教学准备: 1用平抛竖落仪(包括两个不同颜色、同样大小的小球、小锤、支架等)演示物体做平抛运动与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 2自制演示仪器演示演示平抛运动和它的两个分运动: 3分析实验数据 (1)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教材彩图)、刻度尺、铅笔; (2)演示实验 2 的录像片(有慢放镜头) 4分析平抛分运动 flash 课件(能分析、演示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引入新课: 用生活实例引课,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思考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看到真实情景与学生讨论后得出的答案吻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讲授新课 (一)平抛运动

2、【演示实验1 】 让小球在课桌上运动然后离开桌面曲线运动(课件) 【 提问2 】 观察小球离开桌面后的运动,这种运动就是我们所讲的平抛运动,为什么会是曲线运动呢?(复习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给出平抛运动定义: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 提问3 】 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你见过平抛运动吗?举例说明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举出的例子进行点评 【 提问4 】 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做适当指导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恒力)作用,所以是匀变速运动,同时所受的作用力(重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做曲线运动 【 提问5 】 总的

3、来说平抛运动是什么运动? 【 提问6 】 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时刻刻都发生改变对于这种比较陌生、复杂的运动,能否利用运动的分解,将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简单运动呢? 1假设法利用假设归纳出平抛运动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 【 提问7 】 假设物体不受重力作用,物体将沿水平方向做什么运动? 【 提问8 】 假设物体没有水平速度,物体将做什么运动? 事实上,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既有水平初速度,又受重力作用,这种运动与两个假设运动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进一步检验2实验探究 (1)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实验2】 用平抛竖落仪演示做平抛运动的小球 A 和自由落体小球

4、 B 同时落地 (课件) 操作:在高度一定的条件下,先后小球以大小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小锤敲击的力度不同) 【 提问9 】 观察到什么现象? 【 提问10 】 通过这一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推理:平抛运动的时间与初速度大小无关,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 分析验证 】 利用教材中的彩图“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 更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其照片如图所示 【 提问 11 】 照片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 提问 12 】: 根据这些信息,你认为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水平方向做什么运动?在竖直方向做什么运动? 【 提问 13 】: 在水平方向是否确实做匀速直线运动呢?下面我们通

5、过一个演示实验来验证一下: (2)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自主设计实验 【演示实验 3 】 A 、 C 球静止开始同时释放,下落高度相同, C 球在光滑水平轨道运动,可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 提问14 】: 如何来观察平抛运动和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由于 h 相同, A 、 C 球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同时释放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相同的,会在某处相遇【 提问15 】: 得到什么结论?总结: 我们把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虽然是同时进行,但它们却互不影响,看做是独立进行,这也是运动具有的独立性 学生认真观看实验和课件 学生回答: 物体在平抛运动

6、中受到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的重力作用,符合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生举例 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 物体作平抛运动的条件:1具有水平的初速度 2只有重力作用 引导学生回答: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学生回答: 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和时间 学生回答: 越用力敲击金属片, A 球的水平速度越大;无论 A 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 B 球同时落地 引导学生回答: 在高度一定的条件下,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不同,但运动时间相同 观察图片 引导学生回答: 可以看出,同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同一时间下落高度相同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同一时间内水平方向

7、的位移相等 结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等时性演示仪(自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际操作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实验过程演示一遍,通过慢镜头使学生把实验现象观察清楚 事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查阅有关平抛运 动的资料,包括实例 物理来源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说明:在实际运动时物体还要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在物体运动速度不太大时,空气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在我们以后研究平抛运动时,只考虑重力作用,掌握抓住主要矛盾的科学方法 利用假设法

8、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平抛运动特点的分析 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方法,但演示实验原理要简单,现象要明显,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A 球水平方向的速度主要通过小锤的敲击获得,越用力敲击金属片, A 球的水平速度越大;落地时间主要通过两小球和地面撞击的声音进行判断,所以尽可能在混凝土地面上进行实验 若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一下照片的得出过程,对培养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激发学生探求科学规律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会有很大作用 通过照片分析后,再经实验验证,体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二)平抛运动的规律 (1)平抛运动的水平运动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沿初速度方向为 x

9、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 y 轴正方向 【提问16 】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如何表示?(2)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 【提问17 】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物体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如何表示? 说明: 由(1)、(3)两式可以求得任一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x,y) , 在 XOY 平面内描出任一时刻质点的位置,并用平滑曲线将它们连起来,就得到质点做平抛运动的轨迹(课件) 求时间 t 内质点的位移 t 时刻质点相对于抛出点的位移大小 【 提问18 】 能够利用运动合成的知识得出位移的表达式吗? 说明: 由(2)、(4)两式可以求得任一时刻物体的分速度大小,利用运动

10、的合成知识可求出任一时刻物体实际速度的大小 【 提问19 】能得出它的表达式吗? vt 的方向可以用 vt 与 x 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 提问20 】能写出它的表达式吗? 学生回答: 在水平方向,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分别为 在竖直方向,考虑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重力加速度 g ,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分别为 观察课件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任一时刻物体实际速度 vt 的大小为: 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规律自行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这种能力,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不要过多讲解,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课件使不易观察的平抛运动轨迹直

11、观化 让学生利用运动合成的知识得出位移的表达式;利用已学知识得出新的规律,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实验探究(1)明确实验目的: 学会描绘平抛物体运动的轨迹,并利用所描绘的轨迹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2)认识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过程 (3)动手操作,思考讨论 结合实验器材,每组讨论如下问题中的一个,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小钢被球水平抛出,如何实现? 怎样使小球的抛出点与坐标纸原点重合? 如何保证纵格线在竖直方向上? 怎样保证每次小球抛出的初速度 都相同? 如何准确得到物体抛出后在某时刻的位置? 引导学生将问题表达清楚,适当做出适当补充(4)学生分组实验(5)交流与评价 阅读教材,认识实验器材,初步

12、了解实验步骤 结合教材和实验器材,小组内分析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同组的其他同学补充 分组实验,明确各自分工,开始实验 评价: 1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情况 2谈自己的实验体会 3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进一步展示实验过程的视频记录,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 组织学生解答上课时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 在教学环节上首尾呼应,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布置作业: 教材中的“练习与评价”教学流程图: 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