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意外伤害急救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479847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意外伤害急救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八章意外伤害急救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八章意外伤害急救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八章意外伤害急救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八章意外伤害急救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意外伤害急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意外伤害急救(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意外伤害的急救 第一节 出血的急救 人体血液约占体重的7%- 8%,各年龄有所不同, 男性每千克体重约78ML; 女性每千克体重约66ML; 117岁77ML; 新生儿85ML; 早产婴儿100ML。 若失血10%没有症状,如献血; 减少20左右,人就出现乏力、头晕、口渴、面色苍白、脉快细弱, 皮肤冷等休克症状;若出血血液减少40-50%,就危及生命。因此,外伤出血时,必须立即急救,止血。,一、出血的分类 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内流出称为出血。出血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类。 外出血是指血液从皮肤伤口处流出体外。 内出血是指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内流出后向皮下组织、肌肉、体腔及消化道和呼吸器官内注入

2、。 出血按损伤的血管不同,又可分为 动脉出血 血鲜红色,血液像喷泉样射出.危险 静脉出血 血液缓慢均匀外流, 血色暗红 毛细血管出血 血鲜红色,血液从伤面渗出。,二、止血 一般小动脉和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只有较大的动脉出血,才用止血带止血。在紧急情况下,须先用压迫法止血,然后按出血范围及程度选用其他止血法。 (一)、绷带压迫止血法 用数层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指压法 指压法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应的压迫点用拇指或其余四手指把该动脉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流动而止血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1、颞浅动脉指压法 拇指在耳朵前上方

3、摸到颞浅动脉后,将其压迫在颞骨上。它用于同侧颞部或前额部出血的止血。,2. 面动脉指压止血法 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摸到面动脉后,用拇指将其压迫在下颌骨上。用于同侧面部出血的止血。,3. 颈总动脉指压止血法:从颈部喉结处,滑向颈部一侧凹陷处,触摸到颈总动脉后,用拇指按压颈总动脉,用于同侧头.面部出血的止血.,4、锁骨下动脉指压止血法 在锁骨上窝内侧处摸到锁骨下动脉后,用拇指将其压迫在第一肋骨上。用于肩部或上臂出血的止血。,5、肱动脉指压止血法 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处用拇指将肱动脉压迫在肱骨上。用于前臂及手部出血的止血。,5、肱动脉指压止血法 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处用拇指将肱动脉压迫在肱骨上。用于

4、前臂及手部出血的止血。,6、股动脉指压止血法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用双手拇指或掌根重叠把股动脉压迫在耻骨上支。用于大腿及小腿出血的止血。,6、股动脉指压止血法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用双手拇指或掌根重叠把股动脉压迫在耻骨上支。用于大腿及小腿出血的止血。,7、胫前、胫后动脉指压止血法 在踝关节前方把胫前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在踝关节后方把胫后动脉压迫在胫骨上。用于足部出血的止血。,(三)、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可迅速、有效地止血。但是,易造成肢体长时间缺血而坏死。因此,不得已时才采用,如四肢较大血管出血或经加压包扎止血无效时。 止血带是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也可以用布带、裤带、领带等代替。上肢应

5、结扎在上臂三分之一处,靠近伤口的近心端;下肢结扎在大腿靠近伤口的近心端。在结扎处应有明显的标记、时间,每4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放松时间1-2分钟。上止血带的时间尽量缩短,最长不超过4小时。,第二节 中暑的急救 中暑是因高温环境或热辐射烈日暴晒的长时间作用下,引起中枢神经的体温调节障碍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 一、病因 在高温环境中运动、劳动出汗多,使体内的水和盐大量丢失,血液中的Na+(钠离子)和CL-(氯离子)的浓度大大降低。 因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产热量大大超过散热量,散热困难,使热量蓄积体内而发生中暑。 二、症状 疲劳四肢无力头昏,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口渴大量出汗恶心等为中暑先兆症状。随后

6、头痛,神志错乱,嗜睡昏过,出汗停止尿量减少,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体温可高达41度以上,呼吸浅促.,瞳孔对光反射及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可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人力衰竭,肺水肿而死亡。 三、急救 急救原则是降温、补液、补盐。 1、把病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平卧休息,头部不垫高。 2、用冷水毛巾敷头部,用电扇吹,或用较冷的水擦洗病人,在头、颈、腋窝、腹股沟等到处放置冰袋加快散热。 3、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针刺人中、百会、大椎、委中、曲池、十宣、涌泉穴。 4、能饮水的病人应让其多喝凉冷水或清凉饮料,严重者经以上处理后应及早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四、预防 1、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7、,改善学习、工作条件、教室、工作室开窗流通换气。 2、大力宣传防暑常识,劳动或运动时穿浅色、舒适、透气性能良好的服装,戴草帽,饮消暑饮料。 3、高温季节适当调节作息时间,劳动或运动(特别是耐力性运动)应安排在上午或傍晚进行,避免在高温烈日下长时间工作或劳动。 4、炎夏如果有头晕,心慌应立即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补充水分。,第三节 烧烫伤后当务之急 被滚油、沸水烫伤后不能急于用毛巾擦,更不要立即在伤口上擦烫伤油膏。当务之急是迅速避开热源,减少污染,并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洗伤处,或将伤处置入盛冷水的容器中浸泡。若伤处有衣服,应用剪刀取下,切勿剥脱。 用冷水冲洗的作用,可使创面迅速彻底散热,使皮肤血管收

8、缩,减少渗出缓解疼痛,避免或减少水泡形成,同时还可以防止部分创面形成疤痕。冷水疗法对中小面积,尤其是四肢1至2度汤伤最有效。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但对于大面积深度烫伤不可用此法,以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第四节 心肺复苏 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 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心跳停止4-6分钟后,脑细胞会发生严重的、不可逆转的损害;心跳停止10分钟后,脑细胞就会死亡,因此,为挽救生命,人体在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现场复苏的抢救。 一、人工呼吸 抢救前,先判断病员有无自主呼吸,可观擦病员胸部有无呼吸起伏动作,可将耳贴近病员口鼻处倾听有无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马上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前要清

9、除病员口腔内的异物、呕吐物、假牙、液体分泌物。 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方法(见图4)。,图4 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操作时伤员必须仰卧,把口打开并盖上一块纱布。救护者一手放在患者的颈后将颈部抬起,另一手置于前额,并压住前额使头后仰,打开气道。头部放低,足部抬高,以增加脑部血流量。急救者用手捏紧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套住患者的嘴并紧贴住,快速吹气,然后 松开捏鼻孔的手。用手挤压病人胸部,使病人呼气,吹气次数每分钟14-18次,直到病人恢复呼吸为止。 牙关紧闭的病员,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抢救者一手闭住病人的口,以口对鼻进行吹气,其他操作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相同。如果心跳

10、停止,可进行胸外心脏挤压。,二、胸外心脏挤压(见图4) 心脏停止跳动,如10秒内实施抢救,80%的生命可挽回; 如3分钟内实施抢救,存活率可达74%; 3分钟后, 存活率49% 。 4分钟内得不到抢救,生命生还希望就极为渺茫。 操作前先判断病员有无心跳,一般触摸颈总动脉有无搏动来确定。抢救者可用一手的食指、中指并拢,自颈部正中气管(或喉结)处,滑向颈部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触摸颈总动脉的搏动。 如无搏动则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胸外心脏挤压方法 使病人仰卧在硬板床或平地上,急救者双手掌重叠,掌根放在病人胸骨剑突下即心窝处,(胸骨下半部, 即双乳头连线的中央作为按压点), 肘关节伸直,借

11、助于自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以冲击方式向胸部挤压心脏,一压一松反复挤压。适度用力下压,能使胸骨下降4-5CM,随后立即将手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00次左右,直到病人出现心跳为止。如当时在场只有一人,可先做一次人工呼吸,再做4-5次的心脏挤压(1:5);如有二人,可一人做人工呼吸,一人做心脏按摩,每做2次人工呼吸,做心脏按摩15次(2:15)。现改为30:2的按压-通气比(心脏挤压与人工呼吸比). 待病人恢复心跳后,立即送医院治疗,心源性猝死的急救 猝死:发病在24小时内,特别是6小时内死亡者,都称为猝死. 心源性猝死:发病后1小时内的心脏性死亡,称为心源性猝死. 急救 1.拍喊患者判

12、断有无意识存在.判断有无心跳. 2.打120急救电话 3.心前区捶击 拳头举高20-30CM,捶击胸骨中下处,1-2次.看心跳有无恢复. 4.进行心肺复苏. 5.主动咳嗽能自救心源性猝死. 或”探吐”,第四节 触电急救 触电会引起中枢神经抑制和循环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停止及心脏停止跳动。如在教室、宿舍、家庭等发生触电,或闪电、雷电所致。 一、如何进行触电急救 1、立即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迅速关闭电源,或用绝缘物如干燥的木棒、竹竿尽快挑开电源,必要时用木把斧子砍断电线。,2、现场急救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患者,如呼吸、心跳或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3、预防 (

13、1)、严格执行安全用电的规章制度,对易易起触电事故的隐患,应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及时检查维修。 (2)、雨季易发生触电、雷击,应大力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3)、普及触电后的急救方法。 (4)、在宿舍内不要私自装电灯或电热器等。,第五节 溺水急救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事故,是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和秋季发生最多,溺死的过程很快,一般在4-5或6-7分钟。 一、死亡的原因 约有85%-90%由于水、藻类、淤泥大量进入口、鼻、气管及肺,引起缺氧死亡。10%-15%溺水后由于惊慌、恐惧、寒冷等强烈刺激引起喉头痉挛,及呼吸道安全梗阻而产生窒息。有些因落水、跳水时头部撞击硬物而发生头部外伤、颅脑外伤

14、、颈椎骨折、脱位、造成截瘫,在水中昏迷而死亡。,二、急救 1、水中自救 不熟悉水性的人,除采取自救,应呼人救援外,自己要镇静,采取仰面位,头部向后,则口,鼻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宜浅,吸气宜深。 2、水中他救 不会游泳的救护人员,可用竹竿、绳索、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抓住,再拖其靠岸,并呼喊他人来抢救。会游泳者,一边下水,一边脱去衣服、鞋,从溺水者后面进行援救,不要正面前去,以免溺水者抱住不放,双双下沉。抢救时抓住其头部或腋窝。采取仰泳,将溺水者救出水面。,3、陆上急救 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 淤泥杂草,呕吐物,然后迅速排水。急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放在急救者的大腿上,头部下垂,轻压

15、背部使水吐出。或抱住溺水者双足扛在肩上,腹部向肩,头部向后自然下垂,快步走动,使积水倒出。 4、排水后如呼吸停止,可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心跳也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同时可针刺人中、内关、涌泉穴位。,第五节 中毒的急救 一、发病机理与症状 常见的中毒途径有以下三种: 1、口服中毒 直接口服或吃了被毒物污染的食物等。 2、吸入中毒 有害气体由口、鼻吸入、经呼吸道可达肺部,除对呼吸道造成损害外,还可由肺泡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对全身的毒害。 3、接触中毒 有毒物质可直接经皮肤、粘膜吸收,对人体造成毒害。 人体中毒后,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昏迷、休克、闭尿、心脏骤停等严重症状。应迅速

16、使病人脱离中毒现场,予以急救。,二、处理 当发现人体中毒后,无论何种途径中毒,应尽可能地断绝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并迅速排除已进入人体的毒物。 (一)、经消化道吸收的中毒 多因误服或自服药物、农药、灭鼠药类或被毒物污染的食物、饮料、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急救方法: 立即采取催吐、洗胃等尽快排除体内的毒物。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催吐时可饮用温水300500毫升。然后用手指或筷子刺激患者舌根,引发呕吐,,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胃内毒物完全吐出。如患者已昏迷、惊厥或饮用了强腐蚀剂时,则不可催吐。 洗胃应尽早进行,可用大量温水,或用1:4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用2030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服用强腐蚀性毒物的患者不宜洗胃,可服用牛奶、蛋清、面糊等液体以保护胃黏膜。同时与医院联系,以便将中毒者迅速送到医院救治。 (二)、经呼吸道吸收的毒物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急救方法: 迅速将患者远离中毒环境,移到空气流通、新鲜的地方,并松开衣服,注意保暖。一氧化碳中毒者,脱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