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479821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剖析(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字体:】王财贵先生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五日讲于福建晋江子江中学(智楷整理讲话原稿,王财贵修订)一、开场白:我只讲应该讲的各位教育界的领导,教育界的先进,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骨干、优秀老师:我非常高兴主办单位安排我做第一场演讲。我知道主办单位的意思,因为所谓好酒沉瓮底啊,凡事要渐入佳境才好,所以他们安排一个最不会讲的人讲第一场。我虽然很不会讲,但是我会很认真讲。(鼓掌)这个题目是我定的,我到处去做演讲,讲过一千场以上,从来没有讲过这个题目,所以,今天是很新鲜的。也可以说,各位是很有福气的。(鼓掌)不过,讲来讲去,我讲的还是换汤不换药,三句不离本行。等一下你会发现我老王卖瓜,还是讲

2、我这一套,因为我姓王,我可以卖瓜。为什么还是要讲同一套呢?是不是没有别的东西可讲了呢?我知道老讲一套会被人笑话的,本来想要讲一些新的东西贡献给诸位。但是,如果以前都讲对了,讲好了,再讲一些别的新的东西,那岂不是讲错了讲坏了吗?所以,我今天只讲,是我认为对的,而且是唯一的对的。离开我今天所讲的,我认为它是不对的,至少可以说它是不好的,不好的意思是它的意义是比较薄弱的,稀少的,庸俗的,甚至是误人子弟的。所以,我们只讲应该讲的,只讲我认为是对的。二、重新建立语文教育典范的文化背景释题今天所立的题目非常重大,所谓语文教育新典范之建立,因为在座的各位,都是关心语文教育的领导或老师,尤其是优秀的老师。我对

3、于各位的专业以及经验,非常敬佩。但是今天要讲所谓新典范的建立,可能多多少少对在座各位会有一些冲击,也就是对各位以往的观念以及做法,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请各位先有一点心理准备。假如我的意见跟各位不一样,甚至有很大的不同,乃至于完全相反,请大家不要反应太过;因为我不是领导,所以不是来这里做规定,我们只是做学术的交流,讨论,提供给各位一些新的意见,应该无妨于各位以往的学问,以及各位所做的成绩。如果能给各位做一点参考,或许是稍微转移一下教学的观念,或许是直接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应该有益乃至于有大益于各位将来的语文教学。当然,这要看各位对我以下所讲的道理认识的清楚不清楚,同意不同意,如果认识得清楚,又

4、同意了,可能对语文教学做一个完全的颠覆,完全的转换;假如,认为我的一点意见可以供做一种参考,或许可以有稍微的修正;但如果认为我的讲法,是错误的,不值得参考的,就请你就把它当做一家之言,笑一下也就可以了,一笑泯恩仇啊。我跟各位也没有恩也没有仇,不过呢,对于不同的意见,可以大方的允许我讲出来,那我就感谢各位了。举几个重大的科学典范转移的例子以下要先解释什么叫做典范。典者,大也,所谓高文典册,重大的东西,重大的学问,都叫做典。范者,规范,规距。所以典范就是重大的规距。也可以说是原始的规律。原始的规律,就是重大的规距。原始而重大的规距,它必定是涵摄了某一方向,让有关此一方向的理论,以及行动,都受到这个

5、规距的引导,受它的笼罩。像这样子从一个原点出发,而规范一方笼罩一方,这个原点叫做典范。典范被我们比较清楚认识的,是科学的典范,科学界有所谓典范的转移。我们举几个重大的科学典范转移的例子:比如哥白尼的天文学,哥白尼以前太阳跟地球的关系是日动说,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环绕着地球转。哥白尼却发现并不是这样,而是地球环绕太阳转。自从哥白尼以后,天文学有了重大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于它发现新的典范,新的规律,本来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变成地球绕着太阳转,跟以前的观念正好相反,这是一场天文学的大革命,以后对凡是有相反的理念建立,就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又比如牛顿以来,对于时间空间的认识是绝对时空论。认为时间空间是事

6、实存在着,是不能改变的。但是爱因斯坦发现时间空间并不是固定的,在非常大的重力场下,会改变空间的形态,而在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会改变时间的观念,所以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的存在,而是相对的存在,因此相对论就转移了绝对论。又,大家都知道的,有所谓的欧几里德几何,后来又有所谓的非欧几何,欧几里德几何在平面上用,非欧氏几何它在曲面上用,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科学典范的转移。不过,科学典范一有转移,必定造成科学界的重大革命,而且这个革命一定是让我们人类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往上跃升一步。因为,要能够作典范的转移,它是经过非常长久而精密的研究,层层深入到自然规律当中,对于自然世界的规律有重大的发现,发现的规律不只

7、是新的,而且是更原则性的,即对自然界有更深层的认识。这深层的认识,就打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一个新视野。但是这个新视野,所谓新的典范的转移,是不是就否定了原来的典范呢?不是,它并不是打倒原来的典范,它是涵摄了、包容了、融贯了原来的典范。比如说,虽然,我们现在都已知道,事实上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但是,我们都还是说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难道哥白尼会说我们不对吗?又,虽然相对时空,是已经成为科学界的共识。但是,在一般的状况之下,我们的生活还是在绝对时空之中。时间、空间如果会随便变,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一团乱了吗?所以牛顿的绝对值时空还是有用的,普通的物理学,通通

8、还是在牛顿的时空当中。还有,欧几里德几何,它还是人类最常用的几何,它还是真理,所以平面几何的道理依然存在。我们现在的学生所学的几何,依然是平面几何。所以,科学典范的转移,它其实是科学典范的提升。这就是科学能够日新月异,精益求精的道理。文化教育典范的转移不一定是进步的除了科学典范的转移之外,我们也看到,文化也有典范转移的现象,乃至于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讨论教育,教育的典范,也会有所转移。但文化的转移,或者说文化当中的教育之事的典范转移,就没有那么福气了。刚才说科学典范的转移,那新典范必定是更深入一层,更提升一层,更扩大一层,而笼罩原来的典范,把旧的典范包融进来,通而为一,造成科学的进步。但是,文化典

9、范转移,就不一定是进步了,有些时候,它只是片面的改善,甚至是退步的。因为科学所研究的是自然,我们对于自然的了解,有逻辑与经验之验证作基础,孰是孰非,是骗不了人的,所以,它永远站在前人的成就上往前进步,当然是精益求精,一定是后来居上。而人类在文化方面的改革,就不一定了。我们知道,文化会有没落的时候,因为文化有关乎人心,人心常常有败坏的时候,当人心败坏时,产生的文化典范转移,是会让人间更远离真理,走向黑暗的。当然,如果狭义的来界定典范的意义,我们不应该说坏典范它也是典范,但是它既然规范了众多人心灵的走向,它引起一个风潮,引起一个运动,它影响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命运,这样我们也可以

10、说是典范的转移。中国古代文化典范的转移以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为例,先秦夏商两代认为天命是人间政治权力转移的标准,所以崇尚鬼神与祭祀。到了周朝,则渐渐以德性为标准,周公制礼作乐,以礼乐维持了周朝的长治久安,人文的意味越来越显明,从鬼神到人文,是一种文化典范的转移。到了孔子,周文疲罢、礼崩乐坏,孔子一生的心愿,在政治上是要恢复周公的礼乐,不过旧有的政治典范已不足维系社会人心,孔子在政治上不能行其道,但孔子对周公的礼乐,有深入一层的探讨,从制度层面进入到精神层面。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不只是相见的时候送送礼物,乐不只是敲敲钟打打鼓。礼乐

11、的本源出于仁德,出自人性,把周公礼乐的内在精神,一下指点出来,为中国文化立下千万年的根基,从据事制范到摄事归心,这当然也可以说是文化典范的转移。孔子之后有孟子和荀子,孟子是直承孔子对人性的了解而建构了道德理论,而荀子转了孔孟从内在心性建立道德的路数,转到外在社会规范上而隆礼义重法教,这当然也是继承了孔子的某一面向,但跟孟子从核心处继承是不一样的,于是孟子荀子形成了两个典范,后代儒者认为,孟子是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心灵,而荀子就走了偏锋,乃至于自然地带出了法家。法家转移了孔孟重德的精神,影响了那个时代,法家在政治上帮秦朝统一了天下,但是也败坏了天下的人心风俗。所以到了汉朝,贾谊和董仲舒才要来个复古更

12、化恢复古人以德为本的理念,而变更社会风俗,以成教化,又把文化典范转移回来,尽力回到儒家的本色。乃至于魏晋时代,文化风向转到道家,到了隋唐,又转到佛家,到了宋明,再转回儒家。而宋明儒家跟先秦儒家又有所不同,这不管是对道家佛家来说,还是对先秦儒家来说,都可以说是一种典范的转移。因为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两家的精采,把儒家的深刻性,高明性,开发出来,让儒家也可以面对道家无心而圣的高明和佛家真俗不二的整全而了无遗憾。陆象山立其大本、王阳明直指心性,就是儒家的新典范。近代儒家典范的转移到了近代,又有所谓的新儒家,这是儒家典范又一次的转移,因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要面对西方文化,在西方文

13、化的笼罩之下,或者说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情况之下,请问中国文化往何处走?这是从古以来中国文化的大变局。到这个时候,中国人到底要以什么心态来面对西方文化,或者以什么心态来面对我们的祖先,来继承我们的祖先,然后来开启我们的后人,这里急需一个新的文化典范,来指引这个新的时代,完成中华民族在此新时代的使命。这个时代,中华民族出现了两个对时代有感觉,对民族有影响的文化派别,一个是五四,一个是新儒家。他们都致力于为当代中华文化建立新的典范。五四的典范是要我们打倒传统全盘西化,新儒家的典范是要我们继承传统全盘化西。文化的典范的转移不一定是进步的我这样一套讲下来,这个文化的典范用中国的文化的大环节的发展,这样讲

14、下来,请问,这个典范的转移,是不是每一步都有所开展,每一步都必定更深入,更高明?更广大?那是不一定的。从儒家的主流转到道家为主流,或许可以姑且承认道家有其高明的一面,但道家并没有把儒家推得更广大。而从儒道两家转到佛家,佛教当然有其广大与高明的特质,但是佛教是不是能够笼罩整个中华文化,那也是不见得的,到最后,反而是中国文化消化了佛教,让中国文化的主流成为儒释道三家,而依然以儒家为主流中的主流。要全盘西化还是全盘化西到了近代,面对西方文化,请问,我们是要随着五四全盘西化,打倒传统呢?还是要继承传统,消化西方?各位,这不是很严肃的问题吗?这一百年来,请问中国人是清醒的还是一直在梦中?五四的文化典范经

15、由政府的认可和推动,其势力是很大的,九十年来,全中华民族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受了五四典范的影响,所以,现在我们睁开眼睛看一看,整个中国人,几乎已经忘了他自己的文化,丧失了中国文化的灵魂。中国人而没有中国文化的灵魂,请问这一个中国人还算是中国人吗?那么,请问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化的典范,应该采取五四的标准,还是采取新儒家的标准?所以新儒家对于五四,一直持批判,反对的态度,要扭转五四的偏差。对这两种文化态度,我不知道各位,你自己,以及你的朋友们,作何看法,还是根本没有看法?你如果对于这个大时代,中国文化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的危急情况,根本不察觉,实在不足以当一个老师,乃至于不足以称为知识分子。一个知识分

16、子居然不关心一个民族有发展和走向,怎么称得上你是一个高级分子呢?怎么可以当老师呢?尤其怎么可以当语文老师?处在这个时代里,要讲文化典范,要嘛就是全盘西化,要嘛就是全盘化西,请问你走那一条路?中国自古以来,从自己民族文化的本根开发出来儒道和两家,都是非常高明的。后来我们又接触了佛教,并且吸收了佛教,乃至于融通了佛教,所以中国文化就变成了儒释道三家。我们要知道,佛教是人类非常高度智慧的展现,既然中华民族都可以把这样高度的智慧吸收进来,而跟原有的文化不相冲突,至于拓展了原有文化的内涵而,使中国文化从儒道两家变成儒释道三家。像这样子大气魄的民族,为什么到了近现代,面对西方文化,为什么不能把中国文化从儒释道三家变成儒释道西四家?我们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